万搏平台, > 疾病科普 > 妇产科

产后出血常见原因及处理原则是什么

妇产科编辑
12次浏览

关键词: #产后出血 #产后

产后出血是产妇最常见的分娩并发症之一,如发生需及时就医处理,以免危及生命安全。

通常情况下,定义为分娩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毫升。常见原因可分为四类:子宫收缩乏力、创伤(如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如胎盘滞留或胎盘粘连)及凝血功能障碍。其中,子宫收缩乏力占最多,被称为“头号罪魁祸首”。

在子宫未能有效收缩的情况下,母体的血管容易持续出血。如果是创伤原因,比如分娩过程中阴道或宫颈裂伤未被及时缝合,也可能引发大出血。胎盘未完全剥离或凝血功能异常,都可能导致出血难以控制。

产妇应在分娩后密切关注身体状况,如持续流血、大量恶露或伴随头晕、心慌,应立即联系医生。分娩结束后医生多会观察子宫收缩情况,并进行及时干预。同时,平日均衡饮食和补充铁剂,有助于增强产妇的抵抗力和身体修复能力。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