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多由于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和软产道损伤等导致,及时识别原因并采取适当干预非常关键。常见处理方法包括药物、手术和物理干预。
1、子宫收缩乏力
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占到大部分病例。分娩后,子宫需要快速收缩以压迫血管并减少出血。当子宫无法有效收缩时,产后出血就会发生。
处理方法:
药物治疗:第一线常用的缩宫药包括催产素(如缩宫素)、麦角类药物或卡前列素,有助于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
物理干预:通过宫底按摩帮助子宫收缩,控制出血。医疗人员也可能使用气囊填塞法,通过对子宫内施加压力来压迫止血。
手术治疗:在药物和物理办法无效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或最终选择子宫切除术以挽救生命。
2、胎盘因素
胎盘因素包括胎盘残留或胎盘植入异常(如植入性胎盘等),这些问题会导致子宫无法正常收缩和修复,从而引发持续性出血。
处理方法:
手术清宫:确保胎盘完全排出,必要时,可通过吸刮术或手术取出残留组织。
药物注射:对胎盘植入性表现,可以通过药物如甲氨蝶呤进行保守治疗来减少组织活性。
高危预警:对于存在胎盘前置或植入性胎盘风险的孕妇,建议提前剖宫产并组建多学科团队应对。
3、软产道损伤
软产道损伤包括阴道壁撕裂、会阴裂伤或宫颈裂伤。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异常分娩造成的,例如巨大胎儿、分娩过快或产钳助产。
处理方法:
缝合修复:发现软组织损伤后,应尽快缝合裂伤以止血。
预防撕裂:在分娩过程中,医疗团队应密切关注产道状态,并在必要时选择会阴侧切降低裂伤风险。
血管栓塞术:如果出血严重且止血困难,可以通过栓塞受损的血管控制出血。
4、其他少见原因
如凝血功能障碍、子宫倒转等也可能导致产后出血。凝血功能障碍通常与妊娠期并发疾病有关,而子宫倒转则是分娩中子宫受力异常所致。
处理方法:
凝血障碍:输入新鲜血浆或凝血因子,针对性处理凝血功能异常。
子宫倒转:医生通过手法或手术将子宫复位,同时注射缩宫药促进恢复。
若发现产后出血,应尽早就医采取治疗,以避免严重并发症或危及生命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