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炎是一种由血管壁发炎引起的疾病,可累及大大小小的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主要症状包括皮肤红斑、紫癜、溃疡、发热、关节疼痛和多脏器功能异常,部分患者可能因内脏器官供血不足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肾功能衰竭或脑梗塞。症状因血管类型、位置及炎症程度而异,应尽早识别并及时就医。
血管炎的症状可分为全身性和局部性表现。全身性症状包括持续性发热、全身乏力、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等,通常是炎症引起的全身免疫异常的信号。皮肤症状是血管炎的较常见表现,包括紫癜(多出现在双腿)、荨麻疹样红斑、皮肤溃疡或坏死。血管炎还可能影响身体多部位,例如如果累及神经,就会出现肢体麻木、刺痛;如果累及肺部,可以引发咯血或呼吸困难;若波及肾脏,可能导致血尿或高血压。而某些特定类型的血管炎(如巨细胞动脉炎)可能会引起局部症状,例如头痛、颅部触痛或视力问题。
针对血管炎的治疗,需根据具体类型和严重程度采取措施。药物治疗是主要手段,常见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用于快速控制炎症)、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适用于重症血管炎)和生物制剂(如利妥昔单抗,主要用于难治性病例)。轻症患者可通过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解症状。饮食方面,建议选择低钠、低脂高纤维饮食,避免高盐高糖食物,同时可摄取鲜鱼(富含omega-3脂肪酸)和深色蔬菜,提高抗炎作用。患者还需避免吸烟与饮酒,以减少血管进一步损害。在病情缓解期,适量运动(如散步或瑜伽)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和增强免疫力。
如果怀疑血管炎,建议尽早前往医院的风湿免疫科或相关专科进行诊断,如通过血液检查(C反应蛋白、血沉)、影像学检查(MRI、血管造影)以及活组织检查明确病因。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循医嘱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和评估治疗效果,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