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钙化是怎么回事?有危险吗
关键词: #心脏
关键词: #心脏
心脏瓣膜钙化是心脏瓣膜组织内出现钙沉积的现象,这可能导致瓣膜僵硬和功能受限,严重时会引发心脏负担增大以及血液循环障碍,因此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需根据病情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心脏瓣膜钙化的主要原因包括遗传、老龄化、环境与病理等多方面因素。遗传因素影响钙代谢异常,导致早发性瓣膜钙化。老龄化过程中,心脏瓣膜组织逐渐退化,钙质沉积是其常见表现。环境因素如高胆固醇、高血压、吸烟和肥胖等会加剧钙化进展。病理性诱因还可能包括长期慢性疾病如慢性肾病、糖尿病及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情况使瓣膜的弹性和灵活性丧失,可能引发心脏杂音、胸闷气短、心绞痛甚至心力衰竭等症状。特别是主动脉瓣和二尖瓣,是最常发生钙化的位置。
针对心脏瓣膜钙化,早期且症状轻微时可通过药物控制,如应用钙通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控制高血脂、高血压等;中期需针对并发症治疗,如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防止血栓形成。症状严重或瓣膜功能显著受损者,需考虑介入或手术治疗,典型方法包括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开放式瓣膜置换术,或球囊扩张术以缓解钙化导致的瓣膜狭窄。饮食控制同样重要,建议补充维生素K2,同时减少高盐、高脂、高糖的饮食习惯。
心脏瓣膜钙化若有明显症状或被确诊为重度钙化,请务必及时咨询心血管专科医生,以进行详细评估并确定最佳治疗方案。避免延误治疗,以免心脏功能显著恶化,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