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氨酶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肝功能异常,它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例如暂时性的炎症反应、药物作用或其他系统性疾病。但当转氨酶升高持续存在时,需警惕潜在的肝脏损伤。
转氨酶包括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是肝细胞受损时释放到血液中的酶。转氨酶值升高常被视为评估肝脏健康的重要指标。影响转氨酶的因素多种多样。例如,短期内劳累、饮酒、感冒或服用某些药物,如止痛药、降脂药等可能导致指标波动,但这些通常是暂时性变化。更严重的原因包括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或脂肪肝等疾病。当谷丙转氨酶(ALT)高于谷草转氨酶(AST),多提示肝细胞性损伤;而当AST>ALT时,可能涉及更深层次的肝脏或心肌问题。部分非肝脏疾病如心肌梗死、肌肉损伤也会导致转氨酶异常,需结合其他检查如肝功能全套、B超、病毒筛查等进行辅助判断。
对于偶然升高或无症状的轻微转氨酶异常,可先排查是否有近期饮酒、作息紊乱或药物使用等情况,并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观察1-2周再复查。若升高明显或伴有乏力、腹痛、黄疸等症状,需尽快就医做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例如,病毒性肝炎可通过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治疗;药物性肝损伤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结合保肝药物治疗(如甘草酸制剂、谷胱甘肽、还原型谷胱甘肽等);脂肪肝患者则需通过饮食调整、运动和降脂治疗改善。而日常保养肝脏,建议控制饮酒,避免滥用药物,保持均衡饮食和规律作息,必要时服用保肝类营养品如复合维生素E或水飞蓟素。
如长期检测到转氨酶水平异常,建议每3-6个月定期复查肝功能和肝脏超声。有基础肝脏疾病的患者需遵医嘱随诊,以免延误肝硬化或肝癌的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