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是一种因血液凝块阻塞肺部动脉而引发的危险疾病,可以治疗,但需要及时就医并接受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溶栓、抗凝治疗以及手术干预等,具体治愈率取决于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时机。
1、肺栓塞的原因
肺栓塞的主要原因是血液凝块(通常来自下肢深静脉血栓)流至肺动脉并造成阻塞,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具体诱因包括:
遗传因素:某些人可能携带遗传性的凝血障碍基因,增加患病风险。
环境因素:长期卧床或久坐(如长时间乘坐飞机或汽车)可能导致血液循环减慢,易形成血栓。
生理因素:孕妇及产后女性因体内激素变化或孕期压力增加容易发生静脉血栓。长期吸烟、肥胖、老年人也属高危人群。
外伤或手术后的并发症:骨折、大手术尤其是骨科手术可能导致深静脉血栓。
病理情况:如恶性肿瘤、慢性心肺疾病等会加重静脉栓塞的风险。
2、肺栓塞的症状
肺栓塞的症状因血块大小及影响部位不同而异,典型表现包括:
呼吸困难:突然感到无法顺畅呼吸。
胸痛:尤其是深呼吸时胸部疼痛加剧。
咯血: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咳痰带血的情况。
心悸、头昏或晕厥:由于肺血流量减少导致缺氧,出现头晕甚至休克症状。
症状急剧甚至危及生命,出现以上表现需要紧急就医。
3、肺栓塞的治疗方法
治疗措施取决于栓塞的严重程度及患者的具体情况,主要包括以下方式:
药物治疗:
1)抗凝治疗:如低分子肝素注射、华法林口服及直接口服抗凝剂(DOACs),用于防止血栓进一步形成。
2)溶栓治疗:通过药物(如阿替普酶等)溶解现有血栓,但通常适用于病情严重的急性患者。
手术治疗:
1)血栓取栓术:通过导管直接移除肺动脉中的血栓。
2)下腔静脉滤器植入:避免下肢血栓再次进入肺循环,仅用于无法耐受抗凝治疗的患者。
1)术后及孕期需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避免血栓形成。
2)定期穿着医用弹力袜对下肢静脉进行机械加压。
3)长途旅行时避免久坐,勤伸展腿部或使用便携加压设备改善血液流动。
4、预防措施
预防肺栓塞的关键在于控制危险因素:对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D-二聚体检测、超声波等),长期卧床患者可使用低剂量抗凝药物预防,同时戒烟、管理体重及改善生活方式均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
肺栓塞可治,治愈关键在于早诊早治,切勿忽视类似症状,应当尽快就医明确诊断,并接受个性化治疗方案控制病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