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介入取栓手术的风险大不大
![](https://static3.bohe.cn/article/pc/images/pic1.png)
肺栓塞介入取栓手术的风险一般可控,但需评估患者具体情况。风险包括出血、感染、血管损伤等,具体程度取决于患者的病情、手术团队的经验以及整体医疗条件。患者术前需由专业医生全面评估,以降低术中和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
1、手术过程中的风险
介入取栓手术利用导管技术通过血管将血栓取出,手术创伤较小,但仍存在一定风险。例如,最常见的风险包括手术中血管损伤、导管不慎刺破血管壁,以及栓子可能再次脱落引发新的堵塞等。同时,少数患者可能因导管操作出现心律不齐,需专业人员全程监控和干预。有经验丰富的介入医生和先进设备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上述风险。
2、术后并发症的可能性
术后由于血液重新流动,可能诱发低血压、出血或再栓塞等情况。抗凝治疗是术后的重要环节,若操作不当可能导致出血风险增加,尤其是脑出血或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需特别注意。局部感染也属于少见但需要关注的问题,通常通过严格的无菌操作和抗生素预防可以避免。
3、患者个体差异和危险因素
不同患者在手术中的风险差异较大。高龄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其他伴随严重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可能增加手术风险。术前应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影像学检查及凝血功能评估,确保手术方案的针对性。对于不能耐受介入手术的患者,医生可能建议改为保守治疗或药物溶栓。
4、降低风险的建议
患者在手术前需要积极配合医生,完成全面的术前检查;术后严格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包括定期复查、坚持抗凝药物治疗以及适当调整生活方式。在生活中保持健康饮食(低盐低脂饮食)、避免久坐以及适度运动,都对预防血栓复发起到积极作用。
术前充分评估,术中严密操作,术后科学管理,是最大程度降低肺栓塞介入取栓手术风险的核心原则。如果已被诊断为肺栓塞且被推荐进行介入取栓手术,应从正规医院的专业医生处获得详细诊断及手术计划,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