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血栓栓塞症
![](https://static3.bohe.cn/article/pc/images/pic1.png)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是一种严重且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其特征是在肺动脉内形成血栓或血块,引起肺部血液循环受阻,从而导致呼吸急促、胸痛以及低氧血症等症状。一旦发现类似症状,应立即就医以明确诊断,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主要治疗方式包括抗凝治疗、溶栓治疗和手术干预,预防措施则可以从生活方式和药物使用两方面入手。
1、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原因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主要致病因素包括血液高凝状态、血流淤滞以及血管内皮损伤,这些通常由遗传因素、自身疾病或生活习惯引起:
遗传因素:某些遗传性凝血紊乱疾病(如抗凝蛋白C或蛋白S缺乏)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环境因素:久坐或长时间卧床、乘坐长途飞机或汽车旅行、肥胖等,都可能加剧血液流动缓慢,形成血栓风险。
生理因素:妊娠期、口服避孕药、激素替代治疗可能改变血液的凝血特性。
疾病相关因素:深静脉血栓、癌症、严重感染、心力衰竭等可造成血液凝固系统异常,从而增加患病风险。
2、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治疗方法
治疗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通常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缓解症状并预防病情恶化:
药物治疗:
抗凝治疗是最常见的手段,包括使用肝素、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利伐沙班或达比加群),可以降低血栓扩大的风险。
溶栓治疗适用于病情危重的患者,使用阿替普酶、链激酶等溶栓药物迅速溶解血栓,但需要注意出血风险。
介入治疗:对于无法耐受药物治疗或急性栓塞较为严重的患者,可以选择肺动脉内的导管取栓术。
手术治疗:外科取栓手术是一种更为侵入性的治疗方法,通常用于对标准治疗无反应的重症患者。
3、预防手段与日常建议
为预防肺动脉血栓栓塞症,尤其是在高危人群中,需要采取一些日常干预措施:
生活方式调整:避免长时间久坐,每1-2小时起身活动一次;通过锻炼如散步和腿部拉伸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保持健康体重,减少静脉压力。
药物预防:对于手术后或长期卧床的高危患者,医生可能推荐使用低分子肝素注射或新型口服抗凝药物,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其他预防措施:使用压力袜或间歇充气设备可辅助促进静脉血液回流,从而有效减少血栓形成的可能。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是一种需要高度重视的急症,无论是预防还是治疗,都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完成。若出现可疑症状,应第一时间就医处理,早期干预可以显著降低致死率并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