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大出血是怎么回事
![](https://static3.bohe.cn/article/pc/images/pic1.png)
关键词: #出血
关键词: #出血
肠道大出血通常是一种潜在的严重病症,常见原因包括消化道疾病(如溃疡、炎症性肠病)、血管异常(如血管畸形)、感染性疾病、肿瘤和外伤等。遇到肠道大出血务必及时就医,由医生通过检查明确病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比如药物治疗、内镜下止血或手术修复等。
1、肠道大出血的常见原因
消化道疾病
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均可能导致肠道大出血。溃疡引起的黏膜破损易损伤血管,从而出血。炎症性肠病则会因为肠道壁的慢性炎症而导致糜烂甚至溃疡。
建议:确诊后可以服用抑酸药物如奥美拉唑(适用于溃疡)或抗炎药物如美沙拉嗪(适用于炎症性肠病),同时保持低纤维饮食,防止肠壁受刺激。
肿瘤或息肉
肿瘤(如结直肠癌)和大的肠息肉可通过侵蚀血管或溃破表面导致出血,出血量可能较多并伴随其他症状如贫血或体重减轻。
建议:经结肠镜确诊后,小息肉可通过内镜切除;恶性肿瘤通常需要手术切除结合放化疗。
血管病变
血管畸形(如动静脉畸形)或血管退行性病变都有可能造成肠道大出血,这种情况在中老年人中更为常见。
建议:内镜治疗是首选,通过热凝或注射硬化剂可以止血。如果病情复杂,可能需要介入手术。
感染性疾病
细菌(如痢疾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可引起严重肠炎甚至出血性溃疡。
建议:出现感染时需要立刻通过粪便检查确诊,医生可能开具抗生素类药物如诺氟沙星或甲硝唑,同时要补充水分防止脱水。
外伤和药物影响
肠外伤或服用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或抗凝药华法林)也可能损害肠道血管,诱发大出血。
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服药方案,急性出血时通常会停用抗凝药并注射维生素K以逆转凝血功能异常。
2、肠道大出血的治疗方式
以下是针对病因采取的几种常用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抑酸药如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适用于上消化道溃疡。
抗感染药物如诺氟沙星适合感染性出血。
止血药,比如垂体后叶素或氨甲环酸,可以减少出血量。
2、内镜治疗
内窥镜是诊断和治疗的常用工具,可以通过内镜注射药物、热凝或套扎状态破裂的血管以止血。
3、手术及介入治疗
对于严重的出血,例如血管畸形所致的大量失血,介入治疗(如动脉栓塞术)或手术切除病变部位可能是最有效的方法。
3、如何预防和维护肠道健康
1、饮食调整
少食辛辣、油炸食物,避免酒精刺激。
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菠菜),但在急性出血时应避免高纤纤食物以减轻肠道负担。
2、定期检查
中老年人群或既往有肿瘤、炎症性肠病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肠镜检查以发现潜在病变。
3、注意药物使用
避免长期滥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或抗凝药。这类药物容易引发消化道出血或肠壁破损。
若出现腹痛、呕血或黑便、鲜血便等症状需立即就医,以免贻误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