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内陷是什么原因
![](https://static3.bohe.cn/article/pc/images/pic1.png)
鼓膜内陷多由中耳压力异常引起,主要原因包括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感染、气压突变及外部环境压力等。
咽鼓管功能障碍是鼓膜内陷的主要原因,通常是感冒、鼻炎、鼻窦炎等导致咽鼓管堵塞,使中耳腔内外压力无法平衡。中耳炎,尤其是渗出性中耳炎,也会引起中耳腔内压力降低,导致鼓膜向内凹陷。快速的气压变化,如乘飞机、潜水或高海拔环境,可能引起中耳与外界压力失衡。外部因素如耳道内强到弱的气压压力变化,以及频繁捏鼻用力鼓气不当操作,也可能造成这种现象。某些生理性因素,比如儿童咽鼓管更短、更水平,更易被黏液阻塞,也使儿童易受内陷影响。
预防和改善鼓膜内陷需以恢复咽鼓管功能与压力平衡为主。轻微症状可尝试咀嚼口香糖、打哈欠,帮助咽鼓管通气。鼻部血管收缩剂(如伪麻黄碱滴鼻液)能短时间缓解因鼻腔拥堵引起的咽鼓管阻塞;抗组胺类药(如氯雷他定)可缓解过敏性鼻炎引发的鼻腔黏膜水肿。若是中耳炎引起的鼓膜内陷,应根据炎症严重程度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抗感染。无法缓解的严重病例可通过手术治疗,包括咽鼓管扩张术或中耳插管术来改善通气。气压频繁变化场景中,佩戴防噪耳塞也能有效减轻压力变化的影响。
如鼓膜内陷持续存在或伴随听力下降、耳闷胀、耳痛等,应及时就医检查以避免听力损伤或持续性中耳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