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 > 疾病科普 > 内科 > 肝胆疾病

急性胆源型胰腺炎

肝胆疾病编辑
0次浏览

关键词: #胰腺炎 #胰腺

急性胆源型胰腺炎是一种由胆道疾病引发的胰腺急性炎症,主要原因包括胆结石、胆道梗阻以及胆道感染。治疗需结合药物控制炎症、内镜治疗解除梗阻或手术治疗,同时通过饮食管理促进康复。

一、病因分析

1、胆结石

胆结石是引发急性胆源型胰腺炎的最常见原因。当结石从胆囊脱落进入胆总管,导致壶腹部梗阻时,会造成胆汁反流至胰管,刺激胰腺分泌酶活性异常,从而引发胰腺炎。

处理措施:

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用于清除堵塞的胆结石。

外科手术:需要时进行胆囊切除术,以预防复发。

2、胆道梗阻

胆道梗阻除胆结石外还可能由肿瘤、狭窄等因素引起。梗阻会造成胆汁淤积,引发感染及炎症扩散至胰腺。

处理措施:

放置胆道支架:利用内镜技术解除胆道梗阻。

手术肿瘤切除:特别是涉及恶性病灶时需要更彻底的治疗。

3、胆道感染

胆道感染多由细菌侵入引起。如果炎症沿胆道扩散到胰腺,便会导致急性胰腺炎。

处理措施:

抗生素治疗:常用如头孢菌素类药物控制感染。

病因治疗:根除感染源头,如清除结石或控制肿瘤。

二、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急性胆源型胰腺炎的基础原则,主要包括:

抗生素:如头孢他啶、克林霉素等,用于控制感染。

抗炎药物:降低胰腺的炎症反应。

抗分泌药物:如奥美拉唑,有助于减少胃酸分泌,降低胰液压力。

2、手术或内镜治疗

当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时,手术与内镜治疗成为主要选择:

ERCP:清除结石并疏通梗阻,适用于病情急重者。

胆囊切除手术:预防胰腺炎复发。

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CD):用于一些复杂病例的胆道引流。

3、饮食和生活管理

急性期禁食、输液维持:减少胰腺负担。

恢复期给予低脂肪、易消化饮食:如清淡粥类、脱脂牛奶。

长期避免高脂、高蛋白食品,减少复发可能。

三、就医建议

急性胆源型胰腺炎病情变化快,若出现剧烈腹痛、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切勿延误治疗。

急性胆源型胰腺炎需要根据具体病因选择适当的治疗。通过病因处理、药物治疗及生活调理,患者大多能有效康复,但早诊早治是关键,需提高重视程度并密切配合医生治疗。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