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 > 疾病科普 > 外科 > 泌尿外科

肾炎到什么程度会尿血呢

泌尿外科编辑
12次浏览

关键词: #肾炎 #尿血

肾炎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引起尿血,主要是由于肾小球过滤功能受损导致红细胞进入尿液。肾炎尿血的具体程度与损伤的范围、病理类型和病程有关,建议明确病因并及时就医检查,包括尿常规、肾功能等,以获得针对性治疗。

1)肾炎导致尿血的原因

肾炎尿血通常是由于肾组织损伤引发的。肾小球在正常情况下能屏障红细胞进入尿液,但当肾小球受损,红细胞会被“渗漏”到尿液中,形成肉眼可见的红色尿液(肉眼血尿)或微小红细胞被尿液携带(镜下血尿)。常见的病因包括以下几类:

遗传因素:某些与肾炎相关的家族性疾病(如阿尔波特综合征),可能导致肾小球损伤和尿血。

感染及免疫性疾病:链球菌感染引发的急性肾小球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攻击也会损伤肾小球。

外伤或用药:如长期服用对肾有毒性的药物(例如某些止痛药、抗生素)、外部撞击损伤均可能引发肾炎并导致尿血。

若出现尿血,应结合具体的生活和病史背景,及时检查病因。

2)肾炎尿血的治疗方法

针对尿血主要分为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治疗措施包括:

药物治疗

①抗生素:用于链球菌感染引发的急性肾小球肾炎,例如使用青霉素类药物清除感染源。

②免疫抑制剂:针对免疫相关的肾炎(如狼疮性肾炎),可能使用激素(如泼尼松)或环磷酰胺。

③利尿或降压药:伴有水肿或高血压时,可使用呋塞米等利尿药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日常生活调整

①饮食控制:低盐低蛋白饮食,避免加重肾脏负担,推荐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如鸡蛋清、鱼类等。

②增强免疫:避免感染源,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生活规律性以降低免疫系统过度反应的风险。

③定期复查:每3-6个月监测尿常规及肾功能,对病情变化早发现、早干预。

手术介入治疗

在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要肾穿刺活检明确病理类型,必要时行透析治疗,严重肾功能衰竭者需考虑肾移植。

尿血是肾炎病程进展的重要信号,应引起高度关注。如出现尿红、腰痛、水肿、高血压等症状,建议早期就诊并积极处理,防止病情恶化进展为慢性肾病甚至尿毒症。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