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 > 疾病科普 > 内科 > 消化内科

缺血性肠病和肠系膜血栓的区别

消化内科编辑
0次浏览

关键词: #血栓 #血性

缺血性肠病和肠系膜血栓虽然都是血管相关的肠道疾病,但两者的机制、表现和危害范围有明显区别,需正确诊断和处理。

缺血性肠病通常由肠道供血不足引起,可能因为动脉硬化、低血压或血管狭窄,血液流动受阻,让肠道组织像缺少阳光的植物一样“枯萎”。它可以分为缺血性结肠炎或慢性肠缺血,较缓慢地发展,症状可能包括腹痛、腹泻甚至便血。肠系膜血栓则是血管内形成了“堵塞硬块”(血栓),通常突然完全阻断血流,就像水龙头被拧紧一样,通常会引发急性严重腹痛,伴随恶心呕吐甚至体温升高等症状,发展迅速且危及生命。

缺血性肠病的症状可根据血流受阻的程度有所不同,轻微者可能自行缓解,而严重缺血者如不及时处理,易引发肠坏死等并发症。至于肠系膜血栓,可能与心房颤动、动脉粥样硬化或血液过于粘稠有关,它起病急剧,腹痛程度与查体发现的不符,病情常常迅速恶化。从医学角度看,两种疾病在CT血管造影或内镜检查中表现不同,一个是血管供血不足的区域,一个是血管内“堵塞”导致的完全阻断。

如果怀疑缺血性肠病,应保持饮食清淡易消化,避免过饱或进食过快。便血或腹痛明显时,应立即前往医院检查,确保血供恢复正常。而肠系膜血栓属于突发性疾病,一旦出现急性腹痛应引起高度重视,尽早进行影像学检查,必要时进行介入手术或手术取栓。为预防两类疾病,高危人群应控制血压、血糖及血脂,戒烟限酒,多锻炼,保持健康作息,特别是有动脉粥样硬化或心脏病史的人要定期检测身体状况。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