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会增加关节感染风险,主要因疾病本身与治疗过程中免疫系统的抑制而引起。有效控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炎症进程、合理用药、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降低感染风险的重要措施。
1、免疫抑制与感染风险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异常活跃,可能误伤自身正常组织。为控制炎症,治疗中常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如甲氨蝶呤、生物制剂(如抗TNF-α药物),虽可缓解病情,但也会降低抵御病原体的能力。此类药物往往增加细菌或病毒感染关节的可能性,尤其是细菌性关节炎。长期服药的患者需定期监测,尤其是出现发热、红肿或关节剧痛时应及时就医。
2、关节损伤与感染关联
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长期炎症会造成关节损伤,如软骨破坏、骨质侵蚀等,受损的关节组织更容易对感染敏感。当类风湿患者接受创伤性操作(如手术或关节穿刺)或关节遭到外力损伤时,感染风险进一步增加。预防关节损伤和注意术前术后的清洁消毒是关键,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史使用预防性抗生素。
3、生活方式对预防感染的重要性
一些日常因素也可影响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感染风险,如吸烟、缺乏锻炼、不均衡饮食等习惯。吸烟会对免疫系统产生负面影响,使得患者易感菌感染风险增加。建议患者通过戒烟、适当锻炼和均衡饮食来增强身体抵抗力。疫苗接种如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对这类患者尤其重要,以降低由病毒或细菌引发的全身性感染的可能性。
为了避免关节感染,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科学管理病情,加强免疫力,并及时应对可能的感染症状,维持疾病和生活质量的平衡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