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溢血术后危险期
![](https://static3.bohe.cn/article/pc/images/pic1.png)
关键词: #脑溢血
关键词: #脑溢血
脑溢血术后危险期一般为术后7到10天,此阶段患者可能面临感染、再次出血、水肿加重等风险,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并进行对症处理。加强护理、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是降低风险的关键。
1、感染风险
术后感染是脑溢血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肺部感染和手术部位感染。由于手术后患者活动受限,呼吸道排痰功能减弱,加上可能长期卧床,容易诱发肺炎。护理中应加强翻身拍背,协助患者排痰,必要时可使用雾化吸入等方法。注重手术切口的清洁消毒,如出现红肿、渗液,应及时处理并接受抗生素治疗。
2、再次出血风险
脑溢血术后,血压不稳定可能导致术后再次出血,是危险期内最严重的风险之一。需要持续监测血压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患者可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例如硝苯地平缓释片、氯沙坦、贝那普利等,辅助稳定血压。同时,避免情绪激动、剧烈活动及其他增加脑压的行为。
3、脑水肿加重
术后脑水肿是导致脑溢血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的重要原因。治疗上通常会应用脱水剂进行处理,例如甘露醇、呋塞米等,帮助减轻水肿。患者需要保持头部抬高20-30度的姿势,帮助静脉回流,进而降低颅内压。应避免刺激性声音或光线,以减少对脑部的进一步刺激。
4、血栓形成或其他并发症
术后长期卧床容易引发深静脉血栓,这可能引发肺栓塞等致命风险。通过佩戴弹力袜、间断性按摩、鼓励患者早期进行双下肢的轻微被动活动可以降低血栓风险。同时,关注其他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等,及时补充营养并按需调整静脉输液方案。
术后危险期内需要医疗团队与家属的密切配合,确保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以及并发症被控制的前提下逐步进入恢复期。患者应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定期复查,注意血压变化,以提高疗效并减少术后长期后遗症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