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 > 疾病科普 > 内科 > 肛肠科

腺瘤性肠息肉是什么

肛肠科编辑
0次浏览

关键词: #肠息肉 #息肉

腺瘤性肠息肉是结直肠内较为常见的一种息肉类型,具有一定恶变风险,可发展为结直肠癌,因此应加以筛查和处理。腺瘤性肠息肉形成的原因可能包括遗传、饮食结构不健康、慢性炎症等,治疗方式包括内镜下切除、手术治疗及病因控制。

1、腺瘤性肠息肉的原因

腺瘤性肠息肉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

1遗传因素:家族中有结直肠癌或息肉病史者患腺瘤性肠息肉的几率较高,遗传性疾病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尤为显著。

2环境因素:长期高脂肪、低纤维饮食,特别是红肉、加工肉的摄入会增加患病风险,熏制食品、饮酒过量等不健康饮食习惯也是诱因。

3慢性炎症和生理因素:肠道疾病如炎症性肠病、慢性便秘,会造成肠黏膜长期受刺激,增加腺瘤息肉的发生概率。同时,年龄增长也会提高患病风险,多见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

2、腺瘤性肠息肉的治疗

对腺瘤性肠息肉,早期发现和干预是关键,常用治疗包括:

1内镜下切除:通过无创的肠镜检查,使用息肉切除环、热切电凝等方式直接清除小型息肉,多用于小于2厘米的息肉。

2手术治疗:对腺瘤较大、无法通过肠镜切除,或怀疑存在癌变的病例,可采用部分结肠切除术。严重的遗传性病变,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可能需要全结肠切除。

3控制病因:饮食调节至关重要,建议减少高脂高蛋白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谷物、蔬菜、水果。注意戒烟限酒,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慢性肠道损伤。

3、如何预防和定期筛查

预防腺瘤性肠息肉重点在于健康生活方式和定期筛查:

150岁以上人群,或有肿瘤家族史者,应每5-10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根据医生建议调整筛查频率。

2控制体重并适量运动,有助于降低代谢相关疾病和息肉风险。

腺瘤性肠息肉虽有恶变可能,但通过早期筛查和及时治疗,多数可被成功控制甚至治愈。如果发现腺瘤性肠息肉,应遵医嘱进行个性化干预,尽可能预防发展为更严重的结直肠疾病。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