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 > 疾病科普 > 内科 > 消化内科

乙肝疫苗的接种需要按照规范程序进行,以确保达到最佳的免疫效果。通常接种程序包括婴幼儿、成人和特殊人群的不同接种方式,并遵循“0-1-6”免疫接种表,同时注重术后观察和注意事项。

1、接种程序

乙肝疫苗的标准接种程序为“0-1-6”方案,即首次接种后分别在1个月和6个月时接种第二、三针。对于婴幼儿,出生24小时内的第一针尤为重要,有助于阻断母婴垂直传播;成人无论是否属于感染高危人群,建议尽早接种,实现长期免疫。

2、特殊情况和人群

未足月或低出生体重婴儿:考虑身体情况,通常建议在体重大于2000克时开始接种,但仍需遵守“0-1-6”原则。

职业暴露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处理血液的实验技术人员等,需接种乙肝疫苗,且应选择合理时机检测抗体水平,必要时补种。

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糖尿病、慢性病患者,用量和频次可能需特殊调整,由医生结合体检报告指导。

3、接种后的观察与注意事项

接种后应在现场静待观察30分钟,确保无严重过敏反应后离开。如出现轻微不适,如低热、局部红肿,通常几日内自行消退,不需额外处理。严重反应极为罕见包括剧烈过敏或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孕妇和喂母乳女性接种疫苗需要提前咨询

乙肝疫苗的普及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措施,按时完成全程接种后,可获得长期或终生的保护。对于尚未接种的人群或低抗体者,建议尽快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完善接种或补种,同时保持健康生活习惯,降低乙肝的传播风险。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