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正常的血压是多少

发布时间:2019-03-2556137次浏览

高血压是目前我国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特别是近几年,还呈现出了低龄化趋势。无论是高血压还是低血压,对人体都有很大的危害,因此,了解血压的正常范围是十分有必要的。那么,正常的血压是多少?

一、正常的血压是多少
  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引,理想的收缩压/舒张压应在120/80以下,正常血压不应超过139/89,如果在140/90与160/60之间,则属于偏高血压,血压达到161/96以上的,则为高血压。如果血压低于90/60,则为低血压。血压可以保证动脉中的血液正常输送到全身,如果血压过低,便无法完成血液的供应,相反,血压过高,有可能使血管受损。

二、高血压的危害
  许多人由于不了解高血压的危害,因此对血压的高低不太重视,其实,高血压可以造成身体很大的损伤。它有可能造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出现高血压脑病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等等,还有可能导致肾动脉硬化肾衰竭,对个人身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威胁。在生气、便秘等特殊情况下,高血压患者可能会出现心绞痛、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三、血压太低的危害
  如果血压太低,会造成人体各个器官的供血不足,特别是大脑,如果缺血缺氧,会引起头晕、头痛、健忘等不适,还会导致心绞痛、缺血性脑卒中、心肌梗死等等。如果长期低血压,身体机能会大幅度下降,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视力下降、听力下降,并诱发头晕、老年性痴呆、昏厥、跌倒以致骨折。还有可能导致疲惫乏力、抑郁等精神方面的疾病,甚至会诱发心肌梗塞和脑梗塞,因此血压太低也需要得到重视。

相关推荐

02:44
70岁以上老人血压正常范围
根据目前的临床研究,70岁以上的老年人,血压范围认定比较宽泛,收缩压在90~140mmHg,舒张压在60~90mmHg,可以认为是血压正常范围。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正确测量血压,在准确无误测量血压的前提下,才能明确血压是否有增高或者降低。如果在不同日期,测量三次以上的血压,收缩压都是≥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说明可能出现高血压,要由专业的高血压医生判断。目前安全且有效的降压药物分为五大类,高龄老人适合服用哪种,需听从专业的高血压医生的临床指导。
空腹量血压准吗
空腹时测量血压当然是准的。测量血压准不准跟空不空腹并没有关系,因为空腹一般不会使血压出现波动。如果采用规范的方法进行血压的监测,测量血压前避免一些不良的诱因使血压发生波动,测量出来的血压就能反映实际的血压水平。一般测量血压要测量清醒、安静、休息坐位状态下的血压,测量血压前5到10分钟要安静休息,半个小时内不要剧烈运动,也不要吸烟饮酒和发生情绪剧烈的波动。注意上述的一些情况,采用经过校正的电子血压计或者汞柱式血压计进行血压的测量,测出来的血压就能够反映血压的实际情况。
语音时长 01:07

2021-05-08

72249次收听

年轻人血压高能恢复吗
年轻人血压高有些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调控是可以恢复正常的。因此对于轻度血压升高的年轻人,可以先积极的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控,如果经过调控后血压能够恢复正常就不需要服用降血压的药物。但是血压恢复正常不等于高血压已经治愈,仍然需要长期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控,同时定期监测血压水平。如果经过生活方式调控血压仍然持续性的升高,要给予降压治疗的药物积极的使血压得到控制。对于年轻人发生的中度或者重度血压升高,往往单纯的通过生活方式调控很难恢复正常,需要长期给予生活方式调控和降压药物相结合的方法使血压控制达标。
语音时长 01:06

2021-05-08

68442次收听

02:55
左右胳膊量血压压差20正常吗
这种左右胳膊测量血压相差20是不正常的,这种不正常的,我们要看是否持续的左右胳膊相差,在临床上确实会看到左右胳膊这种相差比较大,正常情况下两侧的胳膊相差,不应该超过五个毫米汞柱,超过十个毫米汞柱以上,就认为是一个存在一个病理的状态的。但是这个相差只有是持续存在的,每次测量,总是左边比右边这个相差超过十,或者是像已经到了20,这个时候,我们就认为这个测低的这边是有问题的。
老人血压忽高忽低怎么办
有些老年人血压忽高忽低,是因为频繁换药,盲目停药、减药所致,想要稳定血压一定要注意规律用药。其次要注意保持情绪稳定,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适当的控制体重等,对稳定血压也有帮助。
怎么知道是否得了高血压?这几种症状,一定要知道
高血压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疾病,而知道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对治疗高血压是有所帮助的,那么,高血压的临床表现是什么呢?接下来就请专家来为大家介绍下高血压的临床表现。1、高血压的临床表现之运动系统异常,如肢体麻木,乏力,颈背肌肉紧张、酸痛等。2、血液系统异常,如高血压合并肾功能损害时可出现贫血,鼻中隔部位
老年性高血压吃什么药
老年性高血压所需要服用的降压药,通常可以分为6类,分别是:分别是利尿剂以及ARB,还有β受体阻断剂以及ACEI,除此以外,还有钙离子通道阻滞剂以及α受体阻滞剂。老年服用降压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小剂量服用,切莫擅自服用。
血压正常范围是多少
血压正常的正常范围,收缩压是90到140mmHg,舒张压在60到90mmHg之间。血压测量值超出这个范围都属于异常。随着年龄的升高,血压正常标准也应该高些。这个说法是不正确。不管什么年龄段的人,只要血压升高,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也会提高,血压正常值的指定是基于血压对于血管、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伤。1948年到1957年,经过一系列的研究,才认识高血压对人体的危害,在1957年才制定第一个高血压诊断标准,当时认为血压超过160/90mmHg才认为是高血压。随着研究的进展以及对于血压的控制率的提高,为了提高高血压患者对于血压的认识,以及降低高血压对于各个器官的损伤等研究结果,对于血压正常值或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也在不断变化。2018年美国制定新的血压正常标准,认为只要血压超过130/80mmHg,就可以诊断为高血压病,根据美国高血压流行病研究得出结论。这个标准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不能盲目盲从美国的标准去诊断和治疗高血压。
语音时长 01:33

2020-02-13

62954次收听

01:42
怎样预防高血压
预防高血压,建议患者首先需要注意食盐的摄入;其次需要增加运动量;再者需要避免不良情绪;最后需要注意监测血压。高血压预防要求大家需要注意个人生活方式改善。1、最重要是注意食盐摄入,控制高盐食物摄入量。2、增加运动量,适当减肥。临床建议每天运动至少三十到六十分钟,特别推荐有氧运动。3、需要注意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情绪。4、特别要注意在生活中监测血压。因为高血压有时候是没有症状的,所以大家应该要以测量到血压数值为准,而不能以有无自觉症状为准,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预防高血压,并且早期发现,预防临床症状发作。
高血压不吃药有那些危害
高血压病人如果确诊高血压,在临床上建议病人要及时用药,因为高血压用药能够控制高血压发展,能够降低并发症出现。如果一个高血压病人长期不吃药,会导致相关靶器官损害,也会出现相关并发症。在临床上每一种药物都有一定副作用。“是药三分毒”,但是这些药物副作用和高血压最后导致靶器官损害,还有严重并发症相比,这些药物副作用微乎其微。有一些病人,尤其是严重高血压病人,拒不吃药或者是怕药物有副作用,这种观点不可取。因为长期不吃药会导致更严重高血压相关临床靶器官损害,会导致更严重并发症,从而降低患者临床治疗率,降低病人生存率。
语音时长 01:29

2019-12-17

69676次收听

02:16
高血压形成的原因
高血压形成的原因,如果是原发性高血压,找不出来明确原因,可能和遗传有关;如果是继发性高血压,是原发病引起的。如果是继发性高血压,有明确引起高血压的原发病,比如肾动脉狭窄、内分泌疾病、OSAHS,又称为睡眠呼吸暂停、妊娠高血压等,能找到原因的高血压,称为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原因不同,导致的结果都是血压升高。
02:14
高血压病人注意事项
高血压病人主要是注意生活方式干预,比如饮食,生活规律,养成良好作息时间。高血压病人在饮食方面,不要暴饮暴食,饮食要清淡,不要吃太油腻的食物,不要吃太咸的食物,还要戒烟限酒,要有运动量,最好每周保持固定的有氧运动,要控制自己的体重,不能发胖。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注意心态平和,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不能经常发脾气,不能经常急躁。尤其是A型性格的人,这种人特别要求完美,经常遇事急急冒火,都要禁止。
血压忽然升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血压忽然升高,有可能是情绪激动造成的,如果老年人受到了冷热刺激,也会引起这种症状。精神紧张同样会影响血压。除了以上这些生理原因之外,心脏病变和肾脏病变都会引起血压忽然升高。
维生素可以降血压吗
比较明确的是维生素C和B族具有降压作用,患者应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蔬菜、水果。有研究表明,成年人的血液当中维生素含量越高的人其血压越低;新近的研究也发现,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当中血液当中维生素含量最高的人,其血压是最低的;这个机理被认为维生素C具有保护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免受体内有害物质损害的作用。维生素B9也就是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降低脑卒中的风险效果良好,H型高血压是指伴有血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高血压。我国数据显示,高血压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时,其脑卒中的风险增加了十一点七倍,所以H型高血压在服用降压药物的同时,这样的患者还要同时给予叶酸的治疗。
语音时长 01:24

2019-05-16

57196次收听

高血压药物依赖怎么办
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口服降压药来达到降血压,控制血压的目的。每种降压药服用一年左右可以考虑换药,不存在药物依赖。高血压患者不要擅自停药,以免导致其他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患者应低盐低脂饮食,坚持规律服药,定期测量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