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衍宗丸怎么样
发布时间:2019-08-0978932次浏览
五子衍宗丸能够有效治疗因肾虚而引起的肾精不足、勃起功能障碍、早泄等,一般治疗效果比较好,应严格遵医嘱服用该药物。具体分析如下:
五子衍宗丸是一种中成药,主要成分有菟丝子、车前子、枸杞子、五味子以及覆盆子等。其中五味子、覆盆子能够起到补肾的作用;而菟丝子以及枸杞子能补肾阳,有效滋补肾脏的精血。该药物能够很好地治疗男性健康疾病,建议遵医嘱服药。同时患者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服用疗程。五子衍宗丸能够有效治疗早泄,同时也可以治疗勃起功能障碍、遗精等疾病。特别是对于肾虚腰痛的患者,适当地服用此类药物进行治疗,是具有很好的疗效的。此外,对于男性不育症的人群,也可以遵医嘱服用此药治疗,能够对男性肾精进行调理,促进身体健康。
建议遵医嘱服药,如果用药后出现不适,建议及时就医。
相关推荐
陈皮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08/19/oYYBAGL92uCAQ_nqAACfaSnKvSA432.jpg)
陈皮的功效是理气调脾、燥湿化痰,可用于治疗气滞证、痰证等。陈皮属于理气药,是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其主要功效是理气调脾,燥湿化痰。“理气调脾”指调理人体内气的正常运行机制,包括脏腑经络等的功能活动,以改善脾脏功能。“燥湿化痰”指祛除体内的湿邪,化解体内积存的痰邪。燥湿是中医祛湿的方法之一。临床常将陈皮用于:1.气滞证:陈皮有行气功效,用于气滞气逆所导致的胃部和腹部发胀感、呕吐、恶心症状,可配伍枳实、木香等理气药。2.痰证:陈皮能燥湿化痰、理肺止咳,应用于肺脏功能衰弱、痰湿邪停积在体内的咳喘症状,可配伍半夏、茯苓等燥湿化痰药。需要注意的是,陈皮味辛,辛擅长发散;陈皮味苦,苦能干燥湿气;陈皮性温,温能助长体内热的状态。因此,体内有热邪,舌头红、舌头干的患者应谨慎使用陈皮。
银杏叶泡水喝的效果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46/34/o4YBAGDoA5SAUpBKAADFKSKiSNc689.jpg)
银杏叶临床上也是经常使用的,这个药就是银杏树上的叶子,银杏叶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临床上对于一些具有气滞血瘀,或者是血瘀气滞的一系列情况,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因为各种原因造成的血液运行不畅、瘀血内停出现的一些症状,比如头晕、头痛,另外可能会出现一些舌质暗、舌苔薄白或者是舌上有瘀斑、瘀点,身体某些部位的疼痛,不光有头痛身体其他一些部位的的疼痛,这种疼痛可能是夜间疼痛比较明显,这种瘀血引起的疼痛。另外痛经、月经的颜色比较深、有血块或者是月经的周期紊乱,像这种瘀血内停的情况也是可以用银杏叶泡水喝,有活血化瘀作用。另外银杏叶还具有散寒通络、活血、止痛功效,临床上对于风湿或者是类风湿,受凉以后经络气机不通会出现的关节、肌肉的疼痛,尤其是天气变化的时候,疼痛比较明显,这时候可以用银杏叶泡水喝。另外,银杏叶可能有一些止咳化痰的作用,这个作用相对较弱,也可以配伍着其他的药物一起使用。
三七与丹参同吃的功效
三七和丹参这两种药物一起吃具有消肿止痛的功效,还能够调理女性的月经,改善经量过少、经血不下等症。再就是可以保护心脑血管健康,并且能够有效的降低血压,使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减轻,除此之外,三七和丹参同吃还可以止血化瘀。
枸杞子可以治疗阳痿吗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00/39/oYYBAF2mj92AC9F9AAMpAS_P6Vw92.jpeg)
枸杞子能不能治疗阳痿,我们首先要从阳痿的病因来进行分析。引起阳痿的病因有很多,主要能分为两个方面:常见的病因,一方面是由于虚损引起的。另一方面,是由于邪热而引起的。虚损多见的就是肾阳虚,就我们常说的,肾阳不足或者是肾经不足,不是阳虚就是精亏。当然了也有是由于忧伤、忧郁、伤脾导致这个脾肾两虚的。邪热一般比较常见的,一个是肝肾湿热或者是由于这个肝郁,长期的郁结,化火这样导致了邪热,进一步导致了阳痿。所以从病因上来分析,它总归是,要不然就是不足,要不然就是由于瘀、气郁导致了有邪火。那么,在辩证治疗的时候,我们还需要这个分析,甚至有一些病例,还有一些间夹症,它就不是一个病因导致的。枸杞子,可以滋补肝肾,那么治疗肝肾阴虚引起的腰酸腿软、遗精甚至这个阳痿,都是有一定的疗效的。所以如果阳痿是由于肝肾阴虚引起的,那么服用枸杞子就能起到疗效。但是在应用的时候,很难有人是单独由一种病因引起的,我们通常在治疗的时候也要配合一些补肾阳,甚至是去邪气,去邪热这样的药物同时使用。
蒲公英功效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00/21/o4YBAF2Aby-Ae4KWAAK8_9iOP_Y25.jpeg)
阿胶怎么熬成膏
常规熬制阿胶的方法有很多种,比较常见的一种方法是把阿胶打成碎粉,放在黄酒中进行浸泡,一般至少要浸泡一天时间。然后把浸泡过的阿胶和黄酒一起加入砂锅中,大火煮开,当黄酒煮沸的时候调成小火熬制,此时需不停的搅拌黄酒中的阿胶,防止阿胶粘在锅底导致失败。当阿胶到挂旗的状态,即阿胶比较粘稠的时候,再把其余有辅助功效同时能够校正口味的成分加进去,一般可以加枸杞子、核桃仁、大枣、桂圆肉、黑芝麻等。当阿胶固定成型后倒入到器皿中,风干到一定的硬度后切片,冰箱储存即可。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74/9E/o4YBAF1BJuSAISgXAAMTG6FoKYI09.jpeg)
人参和太子参的区别
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植物。不同科、功能主治不同、使用人群不同、太子参是孩儿参、并非同类。1、不同科,人参是五加科的植物,而太子参是石竹科,补益作用不同。2、功能主治不同,人参是温补的补元气药;太子参是滋阴的药,不属于温补的药。3、使用人群不同,人参适用于一些身体虚弱的人,太子参则用于不能耐受人参温补之力的人。4、太子参也叫孩儿参,常用于儿科的中成药,如健胃消食片。可加大剂量来替代人参的补气作用。5、太子参和人参非同一类,所以中药的十八反诸参辛芍叛藜芦中的“参”包括太子参。人参和太子参都叫参,且都有补气作用,故常被类比。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00/19/ooYBAF14bN-AN7M8AAp_OG-cWZY34.jpeg)
三金片的功效与作用
三金片主要是由积雪草、金樱根以及金沙藤等药物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三金片的药性偏寒,有清热解毒和利湿通淋的功效,它有抗菌、抗炎的作用。三金片中的药物都归属于膀胱经,有利小便和消肿痛的作用。所以,在临床上常常用于治疗下焦湿热所致的小便短赤和淋沥涩痛的症状。同时对于尿频、尿急也有十分显著的疗效。三金片因为具有抗菌的功效和作用,所以它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三金片具有消炎抗菌的功效,可以有效治疗泌尿系的炎症,同时它还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74/D8/o4YBAF1Q_36AThdxAANBXVuCvBw75.jpeg)
决明子的功效与作用
决明子能清热明目、润肠通便。决明子味甘、苦、咸,性微寒,归肝、大肠经。决明子为豆科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干燥成熟种子。决明子全国各地都有栽培,主产于安徽、广西、四川、浙江、广东等地。决明子具有清热明目的功效,善于治疗肝热、目赤肿痛、怕光、多泪等症状,与黄芩、赤芍、木贼等同用,如组成决明子散。决明子还具有润肠通便的功效,入大肠经而清热、润肠、通便,治疗内热肠燥、大便秘结,多与火麻仁、瓜蒌等同用,润肠通便。决明子不宜久煎,气虚便溏者,不宜使用决明子。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74/D4/oYYBAF1Q_9yARVuVAAM9nsQ83vI87.jpeg)
红花的功效与作用
红花能活血通经、祛瘀止痛、消斑。红花味辛,性温,归心、肝二经。可治疗症瘕积聚、跌打损伤、血瘀、肿痛、斑疹色暗。红花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功效,多与当归、赤芍、桃仁同用,如桃红四物汤;红花可以治疗症瘕积聚,多与三棱、莪术、香附配伍;红花也是治疗跌打损伤的要药,可以治疗跌打损伤所导致的血瘀、肿痛,多与木香、苏木、乳香、没药同用,或制成红花油、红花酊等;红花还可以通脉、化瘀、消斑,多用于治疗瘀热、瘀滞所导致的斑疹色暗,与紫草、大青叶、当归等同用,如当归红花饮。红花孕妇忌用,有出血倾向者忌用。红花有神经兴奋作用,可导致肠管、子宫兴奋,出现腹泻、胃肠出血等症状。
中药饴糖用什么代替
中药饴糖主要可以使用高粱饴、红枣以及蜂蜜代替,都可以发挥出补脾益气的功效。同时饴糖也可以润肺止咳,并能健脾养胃,但也有一定的用药禁忌,湿热内郁症以及小儿疳积者都需要避免口服。
服用中药的饮食禁忌
在服用中药期间,如果大家想要将中药的药效发挥到最佳的话,那么部分饮食方面的事项就一定要注意,大家不光不能够服用辛辣刺激类的食物同食,也要少吃油腻的食物,饮食尽量清淡易消化,并且在服用中药期间大家最好不要吃萝卜,因为萝卜会导致中药的药效大大降低。
醋鳖甲中药作用
中药卷柏的功效与作用
卷柏在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比如它有很好的美容护肤作用,还可以治疗风寒疾病,有益气止咳的作用,女性闭经、痛经等问题也可以通过卷柏进行调理。除此之外,它还有快速止血,预防胃溃疡等作用。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中药中药怎么熬
- 2 中药治疗疟疾的中药
- 3 中药治疗hpv用什么中药啊
- 4 中药和中药饮片的区别
- 5 中药可以治愈吗喝中药对身体有害
- 6 中药中间可以停吗
- 7 降火有什么中药
- 8 化痰有什么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