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鼻子突然流血是怎么回事

发布时间:2019-09-1159765次浏览

鼻子突然流鼻血可能是因为毛细血管突然破裂,也有可能是血小板缺乏而导致的。

一、鼻子突然流血怎么回事

1.毛细血管破裂:鼻子含有许多毛细血管,毛细血管通常很脆弱,一旦破裂,鼻子就会出血。

2.缺乏血小板:鼻出血的原因可能是血小板缺乏,血小板缺乏往往是癌症的前兆。如果不能判断是否有血小板不足引起的鼻出血,尽量去正规医院检查,以免耽搁治疗,而导致个人的健康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鼻子突然流血怎么办

鼻子突然流血,不能抬头,抬头容易使血液流向咽喉,导致血液流动不良,而且也会导致症状变得更加严重。正确的方法是坐直,挤压鼻子的柔软部分,能够有效达到止血的效果。或者用双手中指勾住自己的鼻腔也能够迅速地止血。

相关推荐

03:05
擦鼻涕鼻子红了怎么办
擦鼻子的时候,不要使劲反复揉搓整个鼻子,会导致鼻黏膜出现充血,甚至会导致毛囊感染。擤鼻子要一侧鼻子,一侧鼻子的擤。应注意治疗引起鼻涕多的鼻腔疾病,比如感冒后病人出现急性鼻炎,可给与激素类药物喷鼻子,像糠酸莫米松或雷诺考特,以减轻鼻腔粘膜的水肿、充血。如果病人有鼻塞,也可给与鼻减充血剂,像麻黄素喷鼻子。如果是过敏性鼻炎导致鼻涕增多,要口服抗过敏药物,比如抗组胺类药物以及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等。如果是急性鼻窦炎,要口服抗生素,以及激素类的鼻喷剂进行喷鼻治疗。
03:00
鼻腔出血痰里有血块怎么回事
如果有鼻腔的出血有一部分人可能会出现这种痰里有血块,大多数原因是鼻腔出血,沿着鼻咽管到达咽部或到达气道内,咳嗽咳出有痰,痰中带血块,这时多数实际上是在夜间发生的,白天分泌物到咽部后就自动咳出,是上气道分泌物带有血。如果是早晨起来咳深部的痰出来的血,是夜间时流到气道里,需针对性处理鼻部出血问题,如果鼻部出血治愈后,再观察痰里是否还有血,如果没有血就可判断与鼻咽部出血明确相关,也就是气道内下气道没有问题,如果鼻腔出血已经消失,还痰中带血,要到医院做个检查,看看有没有肺部病变。
巧克力吃多了会不会流鼻血
巧克力是很高热量的食物,吃多了就会出现生热的症状。巧克力吃多以后热量非常充足,可能会造成血管的扩张,血压的升高,特别是一些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血脂高的病人,更应当注意尽量不要多吃巧克力,防止引起血管扩张、血压升高,引起流鼻血。流鼻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毛细血管的破裂或者是小动脉,小静脉的破裂所引起。在最常见的流血的部位,就是鼻中隔前下方,黎氏区处的毛细血管网,一旦血管扩张、破裂、出血,就会出现鲜血从前鼻孔流出,血量多了以后还会从后鼻孔倒流进入到口腔。另外就是小动脉和小静脉,位于鼻咽部的鼻咽静脉丛,血管也是很容易破裂的,当血压升高,血管扩张的时候,就会引起静脉的破裂出血,造成鼻咽部的大量鲜血流出。因此不建议吃大量的巧克力,吃大量热量高的食物,这样会引起血管扩张,血压升高,造成鼻出血。
语音时长 01:41

2021-07-09

97747次收听

鼻出血要检血常规吗
鼻出血并不是都需要查血常规,要根据出血量、出血时间以及患者的自身特点来决定。一般轻症的出血,或是仅仅涕中带血的患者,不需要查血常规,只要采用止压止血的方法控制出血,同时注意保证鼻腔黏膜的润滑、清洁,促进鼻腔黏膜伤口的愈合就可以。但如果这种轻重的出血反复的出现,时间可以超过一个月以上,就建议应该查血常规,要明确有无长期慢性的出血导致的贫血。同时通过查血常规还可以检测到血小板的数量,来帮助排除部分凝血功能障碍类的疾病。如果是突然大量的鼻出血,有可能会导致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不稳定。在局部止血的同时,建议查血常规。如果由于出血导致血容量的急剧下降,血红蛋白偏低,低于70g/L时,还需要考虑使用输血的治疗。对于儿童的反复涕中带血或者是鼻出血,要警惕有可能是继发于血液系统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导致的鼻出血,这种情况建议查血常规,作为一个初步的筛查。
语音时长 02:03

2020-11-02

55658次收听

鼻出血仰头有用吗
鼻出血是鼻腔粘膜在各种外因和内因的作用下鼻腔粘膜血管损伤引起的出血,出血之后首先保持情绪镇定,不要慌乱,出血期间仰头无用,仰头时血液容易向后从后鼻孔流向口咽部,导致血液吞入胃内,或者引起误吸呛咳。因此出血时保持头直立位,使血液从前鼻孔流出,出血不多可以局部压迫鼻翼5-10分钟,如果出血点靠前多可以压迫止血。避免擤鼻涕和挖鼻,避免饮酒和进食辣椒等食物,避免进食大补性食物或者药物,如人参、鹿茸等,避免剧烈活动,注意休息。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需要口服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如果是经常口服抗凝药物的患者,出血期间避免口服抗凝药物。
语音时长 01:25

2020-10-23

52342次收听

鼻出血血管破裂是怎么回事
鼻出血是各种原因引起的鼻腔粘膜血管损伤出血。鼻腔内空间不规则,由鼻中隔分为左右两侧鼻腔,每侧鼻腔由上中下鼻甲分隔为上中下鼻道和总鼻道,鼻腔空间虽然狭窄,但是鼻黏膜表面积相对较大,血运丰富。鼻腔是呼吸的通道,受到寒冷、干燥空气刺激、急性鼻炎用力擤鼻涕、挖鼻等因素容易损伤鼻黏膜,鼻黏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很容易使血管破裂导致鼻出血。鼻腔内肿物继发感染也可使鼻腔粘膜血管破裂出血。外伤也可使鼻腔粘膜血管破裂导致鼻出血,外伤颅底骨折损伤筛板颅内出血可从鼻腔流出。绝大多数的鼻出血是鼻腔内血管破裂导致鼻出血,有少部分是由口咽部或者上呼吸道血液逆行至鼻腔从前鼻孔流出。
语音时长 01:16

2020-10-23

56681次收听

鼻子破了止血妙招
鼻子出血时应及时采取措施止血,比如可通过勾中指、压迫鼻部、堵塞鼻孔以及冷敷额头、鼻部等方式进行止血。如果鼻出血比较严重,通过以上方法无法得到改善的,可能是由于疾病的因素造成的,应积极到医院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经常流鼻血会是白血病吗
其实多数情况下鼻出血还是由于一些其他因素造成的,比如说像局部原因的鼻腔干燥或者是鼻炎引起鼻出血,也有一部分是由于高血压,血压升高以后,黏膜局部的血管压力增高,造成鼻出血。因此大多数情况下鼻出血还是由于这些原因造成的。当然也有一些外伤的原因,比如说鼻外伤以后鼻出血,还有就是鼻中隔偏曲,偏曲以后,偏曲这一侧的黏膜容易干燥,干燥以后就容易出血,这是一些局部的原因。还有就是一些肿瘤性疾病,个别的肿瘤性疾病,由于肿瘤血管扩张,扩张以后在清洗鼻腔或者是擤鼻的时候就会有血管破裂出血,这种原因相对比较少见一点。像白血病这样的类似于血液病这样的鼻出血的话也有一些情况,包括像白血病或者是一些特殊的免疫性疾病,也会造成鼻出血。但是这些都需要医生进行专科诊治。
语音时长 01:53

2020-01-02

61810次收听

01:57
流鼻血止不住是怎么回事
流鼻血止不住可能是有小的动脉破裂出血,也可能由一些全身疾病或高血压造成。鼻出血有很多种原因,有局部原因,也有全身原因,一般以局部原因多见。比如鼻腔黏膜的小血管出血,如果出血比较剧烈,可能是有小的动脉破裂出血。如果是前端的出血,可以紧急的用消毒棉球放到鼻腔里,局部压迫,尽快去医院诊治。个别时候可能会是由一些全身疾病造成的,这种情况也需要去医院进行相应的诊治,通过化验检查或者是专科医生进行评估。如果是中年人,一般高血压会多见一些。高血压会造成末梢血管的压力增高,如果血管破裂,出血也会相对剧烈一些,因此像高血压这样的全身原因,也需要排除。
02:23
鼻子出血怎么回事
鼻出血是指鼻腔粘膜或者是鼻腔血管的破裂出血,出血量可大可小,具体可以分为涕中带血、带血丝或者血涕、涕血、流鼻血等。鼻出血的量并不固定,如果少量出血,问题不大。发生鼻出血,要考虑是局部原因还是全身原因造成,如果全身原因,建议及早到医院就诊,如果局部原因,推荐在家采用捏鼻止血的方法止血。如果因为鼻粘膜干燥出血,可以用甘油、花生油、香油或者是橄榄油滴到鼻腔里,润滑鼻粘膜防止干燥,特别是冬天北方刚刚放暖气时。要根据出血量进行判断,用什么方法、什么药物止血。
02:08
鼻子出血吃什么
如果是少量的鼻出血,患者可以不用吃止血药,如果是大量的鼻出血,尽量也不用全身的药物,即口服或静脉的止血药,可以局部用药膏、喷剂,喷上减充血剂或者云南白药粉。云南白药里有一个保险子,把保险子打开后用棉花浇到其上,涂到鼻腔里可以立即止血。鼻子出血以后,很多人都存在误区说出血就需要补一补,其实鼻子出血以后不建议吃大补或者上火的食品,比如说人参、西洋参等。临床上有的病人在手术以后,吃了家里人给的人参、西洋参等补品,结果造成血热大出血,再次住院治疗了。所以说,鼻子出血的患者,不要吃容易上火或者大补的食品,特别是火锅,这类食品对患者是有害无益的。
鼻出血的常见原因
当气候干燥,鼻粘膜分泌的液体发挥较快,鼻内容易结痂,一般小孩都有挖鼻孔的不良习惯,若抠去结痂或挖伤血管,导致鼻粘膜毛细血管破裂就会发生鼻出血;患有鼻腔肿瘤或血液系统的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也可引起鼻出血。
小儿流鼻血怎么处理
其实儿童鼻出血并不可怕,首先家长要让孩子用嘴呼吸,并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双侧鼻翼上方。如果宝宝流鼻血是左边鼻孔,家长应该让宝宝举右手,举手的目的是让血流回去,更好的帮助止血。若是有必要,也为了排除其他疾病,可以去医院接受专业的诊治。
鼻子干燥流鼻血怎么办
我们鼻子干燥的时候常伴有流鼻血的症状,这时候鼻子会感觉很不适,毛茸茸的,有点痒痒的,很想用手指扣,一扣鼻血就流出来了。针对鼻子干燥流鼻血一般从五个方面采取措施,第一方面是采取措施止住鼻血,第二方面是多吃一些含有维生素B、C的瓜果蔬菜,第三方面是滴几滴香油缓解鼻子干燥,第四方面是选择红霉素软膏涂抹,第五方面是干燥流鼻血时要多喝水。
突然流鼻血是什么原因
突然流鼻血可能有多种原因,包括鼻腔黏膜干燥、鼻腔受伤、药物影响、鼻炎、高血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