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人工耳蜗的适应症

发布时间:2019-09-1759240次浏览

人工耳蜗的适应症包括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再就是用了助听器之后听力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而且诊断的病变部位是在耳蜗,如果是小孩子,手术的时间,最好是在12个月到5岁之间。

现在不少人因为先天性或者后天性的一些因素导致耳聋现象,能力以及语言功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人工耳蜗是一种通过电极刺激听觉神经的方式让耳聋的人恢复或者是重建听觉的电子装置,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耳聋的方式。那么人工耳蜗的适应症有哪些?

一、人工耳蜗的适应症

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是一种创伤性手术,有严格的适应症,首先就是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再就是使用了助听器或者是其他的助听装置之后,听觉能力并没有明显改善,而且诊断的病变部位是在耳蜗。如果是语前耳聋,需要在12个月到5岁之间进行手术,这样有助于患儿进行语言学习。

二、人工耳蜗植入需要注意什么

1.术后两周内不能洗头

做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之后,两周之内不能洗头发,不过一周之后可以用热毛巾它是头部伤口以外的部位,在术后两周内如果洗澡必须要用浴帽来对头部进行保护。两周之后虽然可以洗头,但是不能够用指甲骚挠人工耳蜗植入部位。

2.避免强磁场靠近头部

做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患者,平时要尽量的避免强磁场靠近头部,尤其是不能靠近人工耳蜗植入体周围。

3.避免强大电磁波通过头部

人工耳蜗植入体当中含有密集的电路,最害怕的就是静电和强电磁波。平时接打手机没有问题,但是不能够做头部的超短波和微波治疗,也要避免在广播以及电视的大功率发射天线附近逗留。尽量穿纯棉的内衣,以免产生静电,如果穿的是毛衣或者是化纤类衣物,最好不要去玩塑料滑梯,否则可能会产生静电,影响到人工耳蜗的功能。

4.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术后患者一定要注意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因为这些感染能够通过咽鼓管入侵耳内,从而导致急性中耳炎,严重影响到人工耳蜗的正常使用。

相关推荐

怎么预防耳聋
老年人群要想预防耳聋主要需要注重于生活的细节,应该戒烟戒酒,注意合理的饮食,注重合理的用药,还应该经常性的锻炼,预防噪音所产生的伤害,否则很容易会出现疲劳,也会影响到正常的听力。
传导性耳聋的手术治疗方法
传导性耳聋的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有鼓室成型术加听骨链重建术、鼓膜切开和置管手术、鼓室成型术、鼓膜修补手术以及外耳道重建手术等。一、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造成传导性耳聋,通常选择鼓室成型术加听骨链重建术。手术分两部分,鼓室成型主要是去除炎性病灶,听骨链重建是治疗传导性耳聋,恢复听力。听骨链重建术是使鼓膜和外淋巴液之间恢复稳定,传导声音的连接,达到恢复和改善中耳传音功能的手术。二、分泌性中耳炎造成传导性耳聋,通常有中耳积液,治疗方法是鼓膜切开和置管手术,放置鼓膜通气管,缓解中耳负压,同时让中耳积液引流。三、外伤,如鼓膜外伤造成鼓膜穿孔,做鼓室成型术。一型鼓室成型,也是鼓膜修补手术。外伤若损伤听骨链造成听骨链中断或先天性畸形,造成听骨链畸形或发育异常,也要做听骨链重建手术。四、先天畸形,如骨链畸形、外耳道闭锁、鼓膜先天性畸形,选择外耳道重建手术或鼓膜重建手术,都能治疗传导性耳聋,恢复声音传导。
语音时长 01:56

2020-07-21

60051次收听

耳聋传染吗
耳聋不是传染性疾病,若因其他传染性疾病诱发耳聋,可存在传染的可能性,治疗耳聋需先治疗原发性疾病,最好考虑隔离治疗,避免造成直接的影响。
02:55
如何预防耳聋
保护好自己的耳朵,是预防耳聋的最佳方法。耳聋常见的有突发性耳聋、老年性耳聋、噪音性耳聋、药物性耳聋等。首先,要明确是否有家族遗传性病史,比如父母、祖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中是否有老年以后听力下降,逐渐耳聋的情况。如果有,可能就存在潜在的遗传因素,需要更加注意对耳朵的保护,减少大的噪声刺激,比如歌厅、舞厅等特别大的声音,长时间刺激可能导致突发性的听力减退,造成神经细胞的损伤。长期在充满拖拉机、厂房机器等噪音环境中工作,可能造成噪音性耳聋。此外,年轻人佩戴耳机,尤其是入耳式耳机,长时间、反复佩戴,也可以造成噪音性耳聋。饮食和药物上也要注意减少一些耳聋性药物的食入,比如庆大霉素等。
耳屎能导致耳聋吗
耳屎一般是不会导致耳聋的,但是耳屎太多会影响听力,但是过分清洁耳部也是不好的,正常情况下耳屎会自己脱落的,如果耳屎比较多,清理不干净,建议及早的去医院清理,或者是棉签轻轻的清理耳部。出现耳聋的因为有很多,所以一定要查清原因。
耳聋的原因
耳聋包括先天性耳聋、药物性耳聋、噪音性耳聋、老年性耳聋以及特发性耳聋。发生耳聋的原因与遗传因素、基因突变、链霉素药物、长期噪音刺激以及衰老等等因素有关。
02:02
耳聋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耳聋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一、传导性耳聋的病因有外耳道病变、中耳病变以及内耳病变;二、神经性耳聋的病因有病毒感染、药物及老化,其中,药物性耳聋有明显用药史,比如说链霉素、庆大霉素、卡纳霉素,或是使用抗肿瘤的药物。
助听器是什么
助听器实际上就是一种声学放大的装置,把声音放大到患者可以听到的范围内;就像放大镜,把小字放大,让我们可以看到。助听器分为很多种类:有盒式、耳背式、耳内式。除此之外,还有是用于传导性耳聋的骨导式助听器。对于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患者,适用的助听器种类不一样。但是总的来说,助听器需要借助患者的残余听力来发挥它的功能和效用。如果听力损失非常严重,就不能够验配助听器,可能需要使用其他的听觉辅助装置进行听力的放大。
语音时长 01:09

2018-09-21

64799次收听

01:34
确诊耳聋后怎么办
患者在确诊耳聋以后,首先应该要进行积极的治疗。如果患者是确诊为感音神经性耳聋,就应该及时地借助助听器,或者是人工耳蜗等听觉辅助装置,进行有效地干预,同时,患者也应该要进行后续的听觉言语康复。尤其是对于小朋友而言,需要在6月龄之内,进行明确的诊断,并且也要进行有效地干预和康复。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保证孩子进行听觉言语发育,才能够与同龄人达到接近或者是比较接近的水平,以确保孩子后续的语言发育,不会受到影响。另外,也能够确保孩子后续的学习能力、生活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等,可以得到有效以及正常的发展。同时,也应该注意消除患者外耳的一些致病因素,要注意控制在生活,以及工作环境中的噪音,要注意加强个人防护。
01:57
耳聋基因携带者的注意事项
对于耳聋基因携带者,首先是要关注耳聋基因携带者的听力状况。如果耳聋基因携带者的听力状况没有问题,是正常的听力状态,在未来出现听力障碍的风险也存在。但是,和不携带耳聋基因人群的发病率一样。也就是说,不论是否携带耳聋基因,都要继续持续长期的关注听力的问题。如果对于耳聋基因携带者的听力状况,存在一些疑问。就需要通过进行全基因测序检查,来查看其他位点是否也存在一些问题。另外,对于耳聋基因携带者来讲,需要异常注意未来婚配的配偶,配偶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耳聋基因检查;如果夫妻双方在相同的位点上,都携带着耳聋基因,那么未来他们的孩子出现耳聋情况的几率,就会增加。所以,耳聋基因携带者,一定要关注患者后代的健康状况。
老年性耳聋原因
老年性耳聋在临床上非常常见,与其相关的因素也非常多,主要是与老年人的自身状态有关。顾名思义,老年性耳聋肯定与年龄有关,所以大家要预防一些老年性的疾病,比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同时也应该避免接触噪声、对耳朵有毒性的药物。同时,大家要保持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习惯,避免熬夜,避免情绪过度波动,注意清淡饮食,要做到延年益寿才能够很好地保证老年人耳聪目明。
语音时长 01:26

2018-08-09

53955次收听

孩子听力筛查没通过怎么办
对于没有通过听力筛查的孩子,第一次在出生的三年之内做检查,相关的医院或医务人员会告诉家长,在未来的某一个时间点,到某一个医疗机构去做进一步的检查,也就是听力诊断中心,能够尽早明确诊断,有利于进一步干预治疗。
语音时长 01:34

2018-08-09

58457次收听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症有不聋的吗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症没有不聋的。患有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的孩子听力下降,恢复情况比较复杂。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是一个不可逆的病变,最终的结局是双耳全聋。患者可以由于外伤或者是感冒发烧,使听力突然下降,下降之后可以通过治疗使听力有所恢复,但是不可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这样反复的波动性下降,最终会全聋。部分病人,大前庭可以维持在比较好的听力状态,处于长时间良好的听力水平。但这是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听力会逐渐下降。一旦听力下降影响了孩子的语言交流,就应该及时佩戴助听器。如果助听器佩戴之后效果仍然不好,影响到孩子的语言发育,这时考虑植入人工耳蜗。鉴于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的不可逆性,主张在助听器佩戴效果不佳时,较早的考虑植入人工耳蜗。
语音时长 03:26

2018-08-09

58491次收听

02:35
儿童中耳炎怎么治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大致可以分为保守型治疗和手术治疗。具体的治疗方式需要针对病因选择。如果儿童患有上呼吸道感染,就需要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往往在上呼吸道感染控制好之后,分泌性中耳炎也会随之痊愈。保守治疗分为药物治疗、雾化治疗和理疗等治疗方式,这些治疗方式对于大部分病人都有效。部分分泌性中耳炎保守治疗无效的儿童,应该给予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可以进行鼓膜穿刺,把鼓室里液体抽出来。如果儿童有腺样体增生肥大,可能在鼓膜切开置管的同时把腺样体切除。
双侧人工耳蜗植入的优势
在过去的十年中,人工耳蜗植入已经成为治疗重度听力损害和耳聋的标准治疗形式之一。研究证明,单侧人工耳蜗植入的用户能获得很高水平的言语理解。但是,也显示单侧人工耳蜗用户在困难聆听环境下的表现明显下降,例如:噪音环境或群体交谈的情况下(鸡尾酒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