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治类风湿特效中药

发布时间:2019-09-2670723次浏览

许多类风湿的患者,都希望可以使用中药进行治疗,以取得标本兼治疗的效果。中医用来治疗类风湿的药物较多,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包括牛蒡根、乌梢蛇方、威灵仙方、鸡血藤方以及金刚刺地龙等,患者可在专业中医师的辩证下服用。

类风湿患者早期会有关节红肿疼痛的症状,到了晚期关节可发生强直或畸形等病变,使患者的关节严重受损。在治疗上中医治疗类风湿有标本兼治疗的作用,因此许多患者更青睐于使用中医的方法来治疗类风湿。那么治类风湿特效中药有哪些?
  一、牛蒡根
  牛蒡根有疏风散热、解毒水肿的功效,因此,将牛蒡制作成牛蒡根茶,可以缓解因类风湿引起的关节疼痛、红肿等症状,对于治疗类风湿有很好的效果。
  二、乌梢蛇方
  乌梢蛇方是临床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十分常见的中药方剂,它有补肝肾、活血化瘀的功效。方剂中包含了乌梢蛇、大黄、黄岑、赤芍、杏仁、桃仁、甘草、桑寄生、干地黄、牛膝等主要成分。
  三、威灵仙方
  威灵仙方中的主要成分包括威灵仙、白芍、桂枝、秦艽、制附子、防风、麻黄、鸡血藤、川黄柏、知母、生甘草等等。如果患者的关节出现严重的红肿、疼痛,可以在方剂中加入泽泻、防己、萆光;如果上肢病情严重,可加入姜黄、桑枝;下肢病情严重,可加入木瓜、蚕砂、牛膝,该方剂有化瘀通络、利湿除痹的作用。
  四、鸡血藤方
  鸡血藤方有行经养血、舒筋活络的功效,对于类风湿引起的肢体麻木、痹痛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方剂中包括了鸡血藤、当归、半枫荷、牛膝、桑寄生、枫香、豆豉姜、海风藤等主要成分。
  五、金刚刺地龙
  金刚刺地龙有湿经祛湿、活血通络的功效,药方中主要包括金刚刺、广地龙、桂枝、黄芪、蜈蚣、威灵仙、海风藤、甘草等主要成分,将该药方用水煎服,服用2-3个疗程即可,一个疗程为20天。如果有关节肌肉红肿热痛的症状,可加知母、忍冬藤、黄柏;病程较长,关节肌肉冷痛剧烈的,可加制草乌、制川乌;发生游走性疼痛的,可加羌活、防风。

相关推荐

02:18
气血两虚可以泡脚吗
气血两虚可以泡脚。气血两虚的症状就是面色晄白,神情困倦,气短懒言,经常出现一些倦怠乏力等等这样一些情况,还会出现不思饮食、夜寐不安等等现象。除了医生给予一些益气养血的辨证中药治疗以外,患者可以使用温水泡脚也可用艾叶泡脚。但是高血压患者以及心脑疾病患者不建议用很热的水泡脚。也不建议没有经过医生的诊断和辨别,自行使用中草药进行泡浴。泡脚以后促进循环有助于身体各个机能的活跃,从而有助于身体的气血的通畅,对气血两虚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全身出冷汗原因是什么
全身出冷汗是一种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引起了交感神经兴奋的情况,一个是休克,休克的时候交感神经兴奋,就出现全身的出冷汗,然后出现一些神志的变化意识的模糊,甚至出现昏迷,另外出现血压下降,高压可能不超过60mmHg,休克的时候会出现全身出冷汗。休克的原因一个是失血性休克,大量的出血,比如消化道的溃疡或者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化道大量出血就是失血性休克,就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全身出冷汗、血压下降。另外像一些感染性休克,一些重症的感染,像重症的肺炎,还有像疼痛的休克,因为疾病或者其他的原因,出现剧烈疼痛的时候,如果不给与适当的止痛药物缓解疼痛治疗,就会出现疼痛性休克,就会出现全身冷汗淋漓这种情况。当然像心脏本身的问题,像冠状动脉急性的闭塞,冠状动脉里边的斑块破裂,急性血栓形成,就会出现急性心血管的疾病,就是心肌梗死。这种情况也会出现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出现全身的湿冷、血压下降,另外还会出现心律失常等,这就是一些交感神经兴奋的情况。当然如果没有这种情况,不属于休克的早期,像过度的惊吓也会出现全身出冷汗的情况,这也是交感神经兴奋。
语音时长 02:05

2021-07-09

80511次收听

女人气血两虚吃什么补最好
气血亏是中医的症状,不是疾病,在临床上看,首先要提醒的是,症是症,辨是辨,看病要想看病才能再辨症。气血亏有多种原因,多种疾病引起的表现,有的是气血亏,手术以后气血亏、身体面黄肌瘦、少气懒言、黏黄,这些可以用八珍汤、四物汤、十全大补汤这四味药物。如果是食物,可以补些当归、黄芪跟羊肉吃,还有薏苡仁、芡实煮粥,加上一些当归、阿胶都可以,这都是补血的药物。还有一种表现为气血亏、脸色不好、面黄、疲倦乏力,但是没有手术,也没有其他的表现,但是有时候长期静坐,玩电脑多和玩手机多,还有熬夜。这些病人也可以表现为气血亏,女性同志也可以气血亏,但是也可能是颈椎病引起的。可以在四物汤、大全大补、八珍汤基础之上,加一些葛根。治疗颈椎的药物,白芷效果是比较好的。同时,如果这些气血亏,加强锻炼和运动,做颈椎操效果比较好。因此,气血亏不能一概而论,应该是先辨病,再辨症,才能更好的得到治疗,也能更好的用药物进行干预。
语音时长 02:07

2021-06-25

95902次收听

中药黄芪的功效与作用
有不少人都很喜欢中药黄芪,毕竟这对于人体的健康会有一定好处,首先就可以有效改善身体疲倦现象,具有治疗糖尿病,治疗高血压,治疗胃炎等效果,另外把黄芪直接放在清水中熬煮,还能有效缓解心脏疾病的出现,对于个人的健康而言确实有着很好的效果。
湿热体质的表现
湿热体质的表现肢体沉重,发热多在午后明显,并不因出汗而减轻,舌苔黄腻,脉数,但通常的湿热多指湿热深入脏腑,特别是脾胃的湿热,可见脘闷腹痛,恶心厌食,便溏稀,尿短赤,其它如肝胆湿热表现为肝区胀痛,口苦食欲差或身目发黄,或发热怕冷交替,脉弦数膀胱湿热见尿频尿急,色黄浊,大肠湿热见腹痛腹泻,甚至里急后重。具体表现因湿热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别,在皮肉则为湿疹,在关节筋脉则局部肿痛。
语音时长 01:35

2019-10-14

57125次收听

肝郁气滞的症状
肝郁气滞症状为情志抑郁,胸胁或少腹胀满窜痛,情智抑郁或易怒、善太息或见咽部异物感或颈部瘿瘤或胁下肿块,妇女可见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痛经,舌苔薄白,脉弦的证候。肝郁气滞又称作肝气郁结症,简称肝郁症,本症多因情志不遂,或突然受到精神刺激,或因病邪侵扰,致使肝气失于疏泄、条达所致,在现代的医学中,很多疾病如急性的肝炎,慢性肝炎,中期肝硬化,脂肪肝,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都可因肝郁气滞导致胁痛腹痛。
语音时长 01:41

2019-10-14

58657次收听

中药可以调理高血压吗
中药可以调理高血压。有很多中药都是有调理血压的作用。山楂:山楂味酸甘,性微温,消食化瘀,活血降压。淫羊藿:味辛甘,性温,补肾壮阳、祛风湿、降压。梧桐叶:味苦,性凉,祛风湿、降压。丹参:丹参祛瘀止痛,活血痛经,具有扩张血管,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的作用。生地黄:生地黄能够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生地黄对心血管系统有较强的生理活性。三七:活血散瘀,对心脑血管起明显内皮素拮抗剂作用,起到扩张血管,增加心肌血供,减慢心率,降低血压。
语音时长 01:35

2019-10-14

60004次收听

01:29
宫寒痛经能贴三伏贴吗
提到三伏贴,很多患者可能觉得是用来治疗咳嗽、哮喘或者是关节系统的疾病,但实际上三伏贴也可以治疗妇科疾病。因为只要病症的性质是虚寒性质,都可以用三伏贴在三伏阳气最为充盛的季节来予以贴敷,帮助体内的沉寒痼冷散发到体外。有很多妇科病比如虚寒导致的痛经、虚寒导致的月经不调、虚寒导致的反复发作的慢性盆腔炎等,都可以通过用三伏贴在穴位的相关部位或者是病变的部位进行贴敷,帮助沉寒痼冷散发出体外,达到救治的目的。
01:41
姜水洗头有什么好处
刺激毛发生长、改善头皮微环境。姜水洗头可以刺激毛发生长,同时能够改善头皮微环境,保证皮脂代谢正常,对生发和养发有一定效果。姜水的主要成分是生姜汁,生姜是中药药食同源的一味草药,中医自古就认为生姜有生发的作用,有一些斑秃或者一过性的小块的脱发的患者,临床在给病人常规用药的时候经常会建议患者买一块生姜,然后用这块生姜擦拭脱发的头皮,有些患者结合梅花针点刺治疗或者其它的治疗的同时,也会建议用生姜来刺激毛发的再生,有一定的生发效果。
三七粉降血压效果好吗
从保健品的角度来说,三七粉降压效果还是很明显的。但是如果想用三七粉来治疗高血压,那么是不可能根治的。三七粉只能起到辅助降血压的作用,而且三七粉只能治疗因为血管狭窄或血管硬化造成的高血压。
中医去湿气最好的方法
湿气重会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身体有湿气对健康是十分不利的,可引起很多不适,如乏力,长痘,胃口不好等,同时还会出现大便粘的现象,针对体内有湿气的人群,中医去湿气就有很好的效果,中医去湿气可以选择对症的中药,制成药膳食疗方来达到去湿的效果。
中药狼毒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狼毒主要是具有杀虫灭虫的功效,可以帮助治疗蛔虫、钩虫感染引起的肠道寄生虫疾病,同时也可以发挥出显着的利水破积等作用。如果用水煎服狼毒或者外用,可以帮助抑制各种病菌的活性。另外,还可抗癌抑癌。
中药磁石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磁石有着很多的医疗效果,比如说可以达到治疗耳鸣的作用,而且还不容易会出现副作用,当然如果我们被昆虫咬伤之后出现了红肿的现象,也可以通过中药磁石来达到改善的效果,另外他也和紫石英一样具有安神养神的效果。
02:21
血瘀体质如何调理
血瘀体质就是指血液流通不顺畅,无法达到滋养全身的效果,女性比较多见。子宫肌瘤以及卵巢囊肿,都是血瘀体质比较常见的疾病。饮食方面血瘀体质的人宜选用具有调畅气血作用的食物,如小麦、海带、金桔以及山楂。少食收涩、寒凉、冰冻之物,如乌梅、柿子、石榴等。药物方面可以每晚用红花、川穹、当归、泽兰以及鸡血藤泡脚20分钟,可以起到温经通络、血气畅通的保健作用。运动是最好的养生方式,而对于血瘀体质的人来说适量的运动具有增强心肺功能的作用。
03:07
肤色暗黄是什么原因
中医将肤色分为常色和病色,中医有五色诊病之说,根据中医五脏理论和藏象学说认为五色配五脏,揭示了人体的面色与内在脏腑之间的关系。当一个人出现面色暗黄,可能由于节食减肥、不良的生活习惯、长期熬夜、缺乏锻炼等因素导致,临床上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