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宝宝拉屎酸臭味怎么回事

发布时间:2019-11-1362724次浏览

宝宝拉屎酸臭味可能是因为母乳当中的乳糖成分比较高,宝宝的肠胃能力不足,乳糖的吸收被抑制,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还有宝宝的辅食里面淀粉的含量比较高,建议给宝宝注意饮食,选择比较好消化的食物,奶粉喂养需要注意奶粉的浓度适宜,必要的时候带宝宝做检查,治疗。

刚出生的宝宝免疫力不强,需要得到悉心的照料,不能出什么差错,宝宝的一举一动都应该被重视。有很多宝宝会出现好几天不大便或者宝宝的大便闻着有酸臭味,这时候新手宝妈应该是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那么,宝宝拉屎酸臭味怎么回事?
  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宝宝出现大便酸臭味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母乳中的乳糖含量比较高,再加上宝宝的肠胃发育功能不很健全,所以影响了乳糖的消化吸收,而没有消化的乳糖就会进入宝宝的大肠,因此被一些,肠道菌发笑,所以就会出现大便酸臭的情况。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宝宝添加辅食,对于一些辅食中含有的淀粉,没有办法好好的消化,并且添加辅食不规律的时候,就会造成没有完全消化的淀粉进入了他的肠道,从而导致大便酸臭或者是腹胀的情况。
  在母乳喂养期间,宝妈妈饮食要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有利于宝宝改善的。如果是奶粉喂养,要少吃多餐,注意喂奶粉的量,这些都有利于改善的。
  如果仍没有改善或者是加重的情况下,最好及时的医院化验一下便常规在对症治疗,在治疗期间,要注意环境温度变化,随温度变化增减衣物。
  在就医不方便的情况下,是口服一些调理肠胃的药物观察的,宝宝的情况要及时的调理,以免影响宝宝的发育。
  其实有很多原因都有可能会导致宝宝出现大便有酸臭味的这种情况,这个问题也困扰着很多宝妈们,但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也简单,所以各位宝妈不必太着急上火,如果宝宝情况没有好转,建议还是要去医院做一做检查。

相关推荐

02:38
十一个月宝宝积食怎么办
十一个月宝宝积食家长,应注意规律饮食,保持营养均衡。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健脾胃、促消化的药物改善,如丁桂薏芽健脾凝胶,能够消滞化积,能从根本上改善宝宝的脾胃功能,标本兼治,从而缓解宝宝积食的症状。除服用药物外,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饭后带宝宝进行户外活动。也可以做腹部按摩,来促进消化,辅助缓解的。
02:59
小孩积食咳嗽怎么治疗
小儿因积食引发的的咳嗽,可以给孩子吃一些清热化痰的清肺枇杷膏等能有效缓解咳嗽的同时,更要根源是健脾,避免积食问题发生,因此治疗小儿积食是关键。家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丁桂薏芽健脾凝胶等中成药,健胃益脾,能够加强脾胃协调,增强消化功能。
01:52
儿童消化不良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儿童消化不良以腹胀、阵发性哭吵或烦躁、食欲不振、便秘或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持续消化不良导致体重低下、营养不良,可引起患儿生长发育迟缓障碍。儿童出现消化不良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肠道益生菌,如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能够恢复肠道菌群平衡,促进肠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增强肠道功能,从而缓解消化不良症状,有效保护肠道健康。同时还需根据患儿病情适当调整饮食,以少吃多餐、清淡饮食为原则,达到减轻胃肠道负担、恢复消化功能的目的。需由少到多,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小儿积食会咳嗽吗
小孩子积食本身是不会咳嗽的,但是积食之后可能会引起孩子抵抗力下降,出现积食咳嗽的现象。因为本身积食是因为孩子吃的比较多,脾胃受到伤害以后引起的一个消化道的症状可能会伴有厌食、恶心、口臭,同时伴有大便干燥或者大便酸臭。这种稀便或者有些孩子排气增多、腹部胀热等等,这些是比较典型的积食的表现。但是积食以后孩子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出现一些咳嗽或。只是呼吸道感染的情况,所以如果小孩子出现积食以后的咳嗽,可以适当利用一些消食类的止咳药物,缓解孩子的症状。当然也要注意缓解原发疾病,像这种引起的咳嗽到底是气管炎还是支气管炎,可能需要对症的进行一个鉴别诊断之后再用药。相对更准确一些,能够缓解孩子的积食以后的咳嗽,但是不要单纯的只适用一些消息类的药物,有可能会延误病情的。
语音时长 01:09

2021-05-12

85623次收听

小儿积食手脚会冰冷吗
小孩子积食一般不会出现手脚冰凉的现象。一般小孩子积食之后会出现手脚发热,同时可能伴有口气比较臭,消化道症状比较明显,孩子可能出现一些恶心、不爱吃东西,腹部胀满,同时大便出现一些酸臭气味儿。那么小孩子一般都是会有一个食欲的改变,多数的情况下不会出现手脚发凉。当然也有一些特殊的情况,比方说因为孩子积食时间比较长抵抗力下降,那么这个时候如果出现感染之后引起发热,那么发热早期的时候呢可能就会出现手脚冰凉的情况,这个时候要及时给孩子测量体温。如果孩子体温增高以后,应该及时进行降温处理,那么可以改善孩子因为及时以后导致疾病出现的手脚冰凉的现象。如果不出现发烧大多数的孩子的积食一般会手脚相对来说偏弱一些,适当的进行饮食饮食调控或者增加一些孩子的运动量,都可以改善孩子的积食。
语音时长 01:08

2021-05-12

103500次收听

薏米可以治小儿积食吗
薏米并没有治疗小儿积食的作用,但是对小儿积食有一定的帮助。小儿积食多数情况下都是因为脾胃虚弱引起的,而薏米有健脾利湿的功效,对于小儿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有一定的帮助。如果目前小儿只是轻度的积食,可以给小儿煮薏米粥,能够有效的帮助消化,缓解积食的症状。但是如果小儿积食比较严重,仍然建议服药治疗,单纯靠喝薏米粥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可以给小儿服用益生菌或其他帮助消化的药物,同时配合按摩的方法,能够促进胃肠道蠕动,改善积食症状。
语音时长 01:00

2021-04-20

78782次收听

婴儿积食会引起犯困吗
婴儿积食会出现犯困的现象。积食会导致孩子脾胃虚弱、如果呕吐腹泻会让身体精神状态下降从而容易犯困。积食的宝宝多是由于吃太多繁杂的食物,没有节制的饮食引起的问题,这时候只要注意调理,就可以恢复正常。如果积食问题不严重可以轻断食然后用以益生菌调理就可以了,如果积食问题严重需要用药物调理正常。日常生活中积食期间少喂养孩子食物,等到孩子身体恢复以后再慢慢添加饮食,注意饮食的规律调整,有利于身体的健康发展。每天可以给宝宝按摩肚子来帮助消化,对积食的问题恢复有帮助。
语音时长 01:11

2021-04-20

95800次收听

婴儿消化不良吃益生菌有用吗
婴儿消化不良吃益生菌是有用的。婴儿消化不良时,肠道内的菌群就会出现紊乱,而益生菌属于一种有益菌,服用益生菌后可以补充肠道内的有益菌群,改善菌群紊乱的现象,从而可以起到改善消化不良的作用。但是父母需要注意,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婴儿服用益生菌,不要私自给婴儿服用,以免出现不良反应。同时婴儿出现消化不良时,还需要注意少量多次喂奶,不要一次给孩子吃太多,否则会加重消化不良的症状。同时也需要注意多进行腹部的按摩,也有助于缓解婴儿消化不良所引起的症状。
语音时长 01:01

2021-04-20

73617次收听

01:39
小儿推拿能治疗小儿消化不良吗
小儿推拿肯定是可以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小儿的消化不良其实推拿治疗、捏脊治疗等中医治疗其实是主要的方法。因为小儿消化不良说明胃肠功能出现了紊乱,而中医上的推拿、针灸或者按摩,对于改善神经调节的异常有很大的优势。 当然孩子的消化不良是不是适合推拿,采用推拿哪些穴位、哪些部位,推拿的手法是什么样,得需要专业的儿科中医师来判断,进行辨证施治。因为毕竟推拿也是一些手法的治疗,还是有一定风险性的,推拿的时间、间隔,每次推拿的时间都是有很大讲究的,必须得专业的医生来判断。
婴儿消化不良拉肚子怎么办
婴儿消化不良拉肚子,家长要注意进行全面的护理,首先要观察病情,进行对症的应对。另外要及时调理饮食,每天都要给婴儿喝足够量的水,以防水脱水。如果婴儿还在吃奶,要坚持母乳喂养,最后要注意做好保暖工作。
宝宝消化不良可以吃米粉吗
米粉是由谷物制成的,容易消化,宝宝消化不良可以吃米粉的,但是要选择适合宝宝年龄段的米粉。米粉都是以优质米为主要原料,以蔬菜,水果,鸡蛋,肉类等为选择性的成分,适量添加钙,磷等婴幼儿全面发育所需的营养元素。宝宝可以可以添加辅食以后,米粉是首选辅食。
02:33
小孩消化不良吃什么药
小儿消化不良,首先,可通过饮食来治疗,症状较轻者,可以调整孩子饮食,改为易吸收消化的食物。症状较重者,应禁食8个小时,然后给予稀释牛奶,3-5天以后逐渐恢复到正常饮食。其次,服用助消化药。1%的盐酸胃蛋白酶合剂每次服用二点五毫升到五毫升,每日三次。或多酶片每次1到2片,每天三次。有腹胀者给予乳酶生零点三克,每天三次。酪酸梭菌活菌散可以调节胃肠菌的紊乱,也可以酌情给予。除助消化药外,如果腹泻严重,可以给予止泻药,比如蒙托石散。如果有细菌性感染,比如大便有黏液、脓性分泌物、血丝,也可以适量给予抗生素。如果有菌群失调的情况,要停用抗生素,加用制霉菌素进行治疗。
儿童消化不良吃什么好
儿童消化不良多吃水果和易于消化的粥类以及促消化的药物比较好。常吃一些富含纤维的水果,既能促进人体消化功能,又可以补充丰富的维生素。而且还能多喝热粥,比如小米粥可加入青菜或者山药,胡萝卜大米粥等易于儿童消化的食物,还能补充所需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症状较重者还能通过服用健胃消食片等药物来促进肠胃对摄入食物的消化吸收。
宝宝食欲不好怎么办
宝宝食欲不好,可以适当给宝宝吃一些健脾开胃药。这种药物能够调节脾胃功能,还可以增进食欲。另外也要注意调节饮食,可以多吃一些黄瓜和西红柿这种清凉解热的食物。一定要让宝宝保持充足的睡眠。
宝宝消化不良发烧怎么办
因为宝宝消化不良并不是一种小疾病,所以常常会引起其他的疾病,比如发烧就是常见并发症,如果宝宝因为消化不良导致发烧,首先不要急着降温,需要做的主要就是物理降温和足够的休息,同时可以给孩子进行食疗,有一些食物可以帮助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