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胸腔积液有什么表现

发布时间:2020-03-3153917次浏览

胸腔积液是很多人都会出现的问题之一,导致胸腔积液出现的原因各种各样,可以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型,像漏出型胸腔积液,渗出型胸腔积液等,患者会出现胸部疼痛,干咳,呼吸困难等表现,随着病情不断发展患者还会有贫血,身体没有力气等症状。

很多人对胸腔积液不是非常了解,可能在胸口突然出现不适感觉以后去医院检查才发现有胸腔积液问题,但并不知道出现的真正原因,也不知道有哪些症状会出现,所以要好好了解清楚,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胸腔积液有什么表现?

胸腔积液患者容易出现呼吸困难表现,主要是劳力性的,在运动过后以及体力劳动过后呼吸困难的症状是最为明显的,呼吸困难的严重程度主要和胸腔积液的产生速度以及数量有关,当胸腔积液的产生速度比较慢以及数量比较少的时候,患者就不会有太过明显的呼吸困难表现,当胸腔积液产生的速度快以及数量比较多的时候就会有明显的呼吸困难以及胸闷气促症状。

患者还容易出现胸部疼痛症状,胸部疼痛对于大部分患者来说是早期的症状之一,随着积液的数量增加,胸部疼痛可能会有所改善,但并不是疾病在改善,所以当胸部疼痛消失以后,胸腔积液的情况并没有得到解决,可能病情在不断的加重,每一个胸腔积液患者出现的原因不同,可能会有一些其他基础疾病的表现,像心力衰竭就会出现心衰表现,而肿瘤患者还会有身体消瘦,身体没有力气以及贫血等表现,每一个患者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

胸腔积液还容易出现干咳症状,由于积液对肺部造成刺激,对食管以及气管造成刺激,所以咳嗽非常剧烈,一般这种咳嗽是没有痰的,表现为咳血以及干咳,而且胸部会有刺痛的感觉,出现这些症状以后一定要做好全面的身体检查,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使用正确的方式积极处理。

上面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胸腔积液会出现的表现,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应该都知道胸腔积液会出现的症状各种各样,每一个患者都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治疗,只要治疗方法正确就可以有好的效果。

相关推荐

胸腔积液中医能不能治
胸腔积液大部分情况下,中医是可以起到辅助治疗作用的,少数情况可以起到主导作用。胸腔积液有很多种情况,比如说肺部感染,肺结核,病毒感染,肺癌,淋巴管堵塞等。对普通的肺部感染引起的胸腔积液,中医可以起到主导作用,把完全消除,然后对肺结核引起的胸腔积液,最好是用西药抗结核,也就是抗痨,效果会更好。中药可以起到辅助作用。对肺癌引起的胸腔积液,应该该手术的手术,该化疗的化疗该放疗的放疗,而中药在这个时候会起到辅助人体正气。对淋巴管堵塞引起的胸腔积液,除了外科手术以外,中药可以起到辅助作用,部分患者在中药的疏通调理作用下,可以让胸腔积液慢慢的消失。
语音时长 01:23

2021-12-30

64073次收听

胸积水肺积水是不是癌症
胸积水、肺积水不一定是癌症。胸积水和肺积水实际上是指胸腔积液,胸腔积液是肺和胸廓之间有一个间隙,正常情况下只有很少量的液体。在病理情况下才出现大量的液体,表现为胸积水。产生的原因,有恶性肿瘤有癌症引起的,也有不是癌症引起的。全身多种肿瘤都可能引起胸腔积液,包括最多见的有肺癌、肝癌、胃癌以及女性的卵巢癌等等都可能会产生癌性胸腔积液。怎么判断,首先要看如果仅仅是胸腔积液促成的,就要进行筛查。做胸部的CT,包括腹部、胃肠道等等进行相应的检查,还可以将胸水进行抽取,第一看胸水的颜色,如果是血性的,可能癌性胸水比较多,把胸水进行细胞学的检查,看里面有没有癌细胞,并从癌细胞来判断是不是癌性胸水。
语音时长 01:24

2021-12-30

52666次收听

02:17
胸积水中发现癌细胞是肺癌吗
胸积水发现癌细胞不一定是肺癌,但可确定癌症。根据胸积水中的癌细胞可进行相应的检查,若癌细胞较多,可用胸水做蜡块进行免疫组块初步判断来源,同时进行全身检查,包括胸部CT、腹部检查、胃肠道检查等。通过相应的检查确定来源后,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一般出现胸腔积液多半是晚期,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根据来源选择不同的方案,若是肺癌,就针对肺部选择相应的化疗方案;若是胃肠道的选择胃肠道相应的方案。在整个过程中也可用中医中药进行治疗,通过全身的调理达到减少胸水的目的。
01:56
胸腔积液引起肺部肿瘤可以治疗的吗
一般是肺部肿瘤引起胸腔积液,而不是胸腔积液引起肺部肿瘤。肺部肿瘤引起胸腔积液从分期上来讲应属于晚期。其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在治疗前首先须取得病理结果。可通过抽胸水观察胸水颜色,在胸水里找癌细胞,了解来源细胞,从而确定是腺癌还是鳞癌等。也可做相应治疗,若有局部淋巴结转移,可进行局部淋巴结的穿刺进行活检。肺部肿块和淋巴结的肿块还可做基因检测,了解是否有基因驱动。在治疗过程中也可选择中药治疗,清热解毒、扶正祛邪,达到减少胸腔积液,缩小肿块,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的目的。
心肺积水是怎么引起的
心肺积水的发生可能是由心脏疾病、严重贫血、肝肾功能不全等原因引起的。心脏方面的疾病可以引起心肺积水,例如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律不整、心力衰竭等。严重贫血和肝肾功能不全,也会引起心肺积水。治疗心肺积水,需前往医院呼吸内科或心内科完善相关检查,找到引起心肺积水的原因。遵医嘱使用利尿剂、血管扩张药、吗啡等药物可改善症状。平时要注意规律饮食,尽量不要吃过咸的食物,不要吃煎炒、油炸的食物。
语音时长 01:15

2021-05-20

98757次收听

胸腔积液会引起发烧吗
胸腔积液可能会引起发烧。如果是细菌、病毒、结核分枝杆菌、真菌感染导致的胸腔积液,可能会引起发烧。如果是肿瘤、肝硬化、风湿性疾病导致的胸腔积液,一般不会引起发烧。不同原因导致的胸腔积液,临床症状会有所差异。胸腔积液的原因比较难以诊断,可能需要进行胸腔穿刺,抽取胸腔积液进行实验室检查,最终找到病因。胸腔积液引起的发烧,首先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其次,需要遵医嘱服用退烧药物或用毛巾湿敷,以起到退热的目的。
语音时长 01:07

2021-05-20

84964次收听

老年人右侧胸腔积液可怕吗
大家都知道胸腔积液是呼吸科比较常见的一个疾病,它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说心衰、心包炎、低蛋白血症、肺炎、肺肿瘤、肝硬化、肾病综合征等都会引起胸腔积液。但右侧胸腔积液一般常见于心衰,尤其是老年人,这时就要针对胸腔积液查找原因,明确是否有心衰,可以查个心脏彩超也可以查一个bnp,还可以查个生化。如果病情允许,可以把胸水抽出来进行化验,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病因明确聊起来就比较容易。一般右侧胸腔积液常见的是心力衰竭,肿瘤治疗方法呢要针对病因治疗。
语音时长 01:02

2021-04-20

89660次收听

胸腔积液抽水后会复发吗
胸腔积液抽水后是否复发,与胸腔积液病因有很大关系。若原发病能治愈,抽水后复发率较低;若原发病不能有效控制,抽水后易复发。
胸腔积液能自愈吗
少量胸腔积液有自愈可能,如胸腔积液较多,一般无法自愈,需规范治疗。
胸腔积液的治疗方法
临床上,对于胸腔积液采取的治疗方法,主要还是取决于病人的病因以及表现出来的症状。一般如果是病情比较危急,可以采取急性期的治疗方式,如果病情相对比较缓和,那么采取一般治疗,或者是药物治疗的方式都是可以的。
抽取肺积液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由于抽取肺积液是一种有创操作,所以抽取肺积液后首先要注意密切关注身体的变化,出现不适时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急救,避免发生意外;其次要注意静卧休息、做好穿刺部位的护理、防止咳嗽和呼喊、注意合理饮食等,促使穿刺孔的尽快康复。
结核性胸腔积液传染吗
结核性胸腔积液倘若属于单纯的结核性胸腔积液,那么并没有传染性;倘若和行了一些症状的活动性肺结核,那么就具有传染性。建议患者有必要到医院接受痰液检查,倘若呈阳性,这个时候就要传染性,必须接受隔离治疗。
02:05
胸腔积液是什么引起的
胸腔积液的诱发原因包括炎症、结核性因素、全身疾病、肿瘤因素等等。胸腔积液是很广泛的疾病,发病原因有很多。一、炎症,如肺炎的炎症刺激,引发的胸腔积液,有时胸腔积液也会感染,形成脓胸。二、结核性的胸腔积液,如结核性胸膜炎,可表现胸痛,胸腔积液。三、全身其他疾病,如心脏病、肾病等,或白蛋白的减少,也会引起胸腔积液。但心功能和肾功能相关的胸腔积液,一般是双侧发病的情况较多,而炎症,结核性的胸腔积液则是单侧较多。四、老年患者出现胸腔积液,需考虑与肿瘤相关,比如肺癌晚期引起的癌性胸膜转移,造成癌性胸腔积液。
02:01
胸腔积液饮食注意事项
胸腔积液患者饮食注意事项:首先就是需要低盐饮食;其次就是需要补充能量、热量以及蛋白;再者,饮食以容易消化的清淡饮食为主。胸腔积液饮食的注意事项有以下几方面:一、心衰引起的胸腔积液,需注意低盐饮食,控制每天的饮水量,避免饮水过多,加重胸腔积液。二、感染炎症或结核胸腔积液,因抗感染治疗对身体的消耗较大,所以需多补充能量、热量、蛋白等。比如鸡蛋、牛奶等高蛋白饮食,可加快身体痊愈。三、恶性胸腔积液在治疗的过程中,因药物的副作用,胃口不好,以易消化的清淡饮食为主,不吃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注意新鲜蔬菜、水果和肉类的均衡搭配,辅助治疗肿瘤。
02:00
抽胸腔积液后注意事项
抽胸腔积液后的注意事项包括:首先就是需要及时更换纱布,避免伤口感染;其次就是注意观察症状以及指标;再者就是需要定期复查;最后需要找到病因进行根治性治疗。一、抽胸腔积液后,一般有针眼或伤口,需及时更换纱布,避免伤口感染。二、抽完后,注意观察症状,指标等,避免产生气胸。一旦产生气胸,会明显气短,呼吸困难,需及时处理和治疗。三、抽完胸腔积液后,注意定期复查,观察引流效果,是否把液体抽干净,是否需再次引流或穿刺,可通过B超或X线,确定治疗效果。四、积液的化验和检查,找到产生胸腔积液的病因,针对病因根治性治疗,单纯性引流积液只能改善症状,治标不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