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注重阴阳互化、气血相关,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发布时间:2018-04-1356594次浏览

所有心血管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都可发生心力衰竭,且往往是最终表现和死亡原因。许多心外疾病也可以引起心力衰竭。虽然近些年心力衰竭的机械辅助治疗、药物治疗取得了较大进展,骨髓干细胞移植也显示有希望的前景,但其5年死亡率仍和恶性肿瘤相似。

结合本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可将本病归属于中医“虚劳”、“喘症”、“水肿”、“痰饮”、“症瘕”等病证的范畴。心力衰竭的中医临床症状多由上焦心肺受损为始,继而损及中焦、下焦脾肾,五脏传变可复损上焦心肺,最终致真气耗竭,邪气蕴结壅盛,阴阳离绝以致死亡。病变涉及全身气、血、津液的代谢;病位涉及五脏六腑;病情取决于正气损伤程度和正邪消长的过程。基本病机以五脏元气虚损,尤其心气虚、心阳虚为本,以气滞、血瘀、痰饮、水邪为标。属正虚邪实,以虚为主,虚实夹杂之疾患。

心功能不全,中医临床根据水肿、面目虚浮、恶寒怕冷、心下动悸等症状,临床多认为属于阳虚水气不化病,采用真武汤、苓桂术甘汤温阳化气行水;根据胸中窒闷、喘息不能卧等症状,认为属于痰水壅肺的支饮病,多采用葶苈大枣泻肺汤泻肺平喘。真武汤、苓桂术甘汤为阳虚水泛、水气凌心,咳喘上逆的治标之法;葶苈大枣泻肺汤为治疗肺气贲郁、胸中窒闷、喘息不得卧的权宜之计。真武汤、苓桂术甘汤辛温耗散,久用易伤阴耗气;葶苈大枣泻肺汤应用时若不合补心气、宗气药同用,则有泄利伤正之弊。显然,临床用长期应用,存在一定的药物偏性。现代医学认为心功能不全的生理病理基本可分为三个方面:一为神经内分泌系统代偿性激活;二为心脏收缩、舒张功能下降;三为血液循环障碍、水液代谢产物滞留。中医治疗此病亦不能不考虑这几个方面,现代中医认为心脏收缩、舒张功能减退多属气虚、阳虚。气虚和阳虚不仅在于心,还涉及脾肾。临床亦有阴血不足,不能荣养心脉,而致心脏功能减退者;血液循环障碍、水液代谢滞留多为血脉瘀滞和水饮内停,尤其是“血不利则为水”,在水液代谢滞留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病证结合,在中医气血和脏腑相关理论的指导下,总结和归纳其病理机制,对提高临床疗效当有重要的意义。

阴阳互根,相互转化,阴亏必累及阳气的生发乏源,阳损必导致阴液的化生不足。慢性心衰病程长,反复难愈,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阴损及阳、阳损及阴的病理机制。再者,心主血脉,心脏病变多和血脉不利有关,反应心脏功能的心气(阳)主要在于温运血脉,心气(阳)亏虚必先导致血脉不利,出现瘀血滞脉、瘀血不利化水的病理改变。因此,临床中医治疗慢性心衰,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益气温阳,促血运以利水行:益气温阳以温运气血,使血脉流通;活血化瘀利水,可促进滞留代谢产物的排泄。益气用黄芪、人参补心气、元气,不应只用党参。党参善补脾气,补心气、元气之力不足;温阳用桂枝,以温通血脉。无血脉凝寒、四肢逆冷或肾阳虚、阴寒内结者,不用附子。附子大辛、大热、大燥之品,易伤阴散气,长期大量应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的长期治疗不利。对于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水液储留,不应单用利水之法,用药如茯苓、猪苓、车前子、泽泻、二丑等,应以活血化瘀为主,利水为辅。活血化瘀选用丹参、泽兰、益母草。这三味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有扩张肾动脉、增加肾小球滤过率、促进水液代谢的作用;利水选用车前子、赤小豆、茯苓、猪苓、川椒目等,淡渗利水而不耗伤阴液。

2、调畅肠腑,降肺气以促代谢产物排泄:慢性心功能不全,尤其是伴有肠道瘀血、粘膜水肿的病人,大使溏薄者虽较多见。但就临床而言,大便秘结或大便不秘结而排便困难者,亦不少见。腑气不通,一影响肺气肃降,水液代谢更为之不利;二可加重肠道血液循环障碍;三可影响毒性代谢产物的排泄。因此,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应注意调畅腑大便。调畅大便之法,一可用杏仁、瓜蒌仁、桃仁等质润降肺调肠之品;二可用甘温质润药如当归、肉从蓉,气虚秘结者用黄芪合甘温润肠药;三可应用大黄通腑调气。传统认为大黄大苦、大寒,泻下通便,易耗伤正气,久病正虚者禁用。而对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兼有便秘者,用之可以通腑以降肺气,促进毒性代谢产物排泄;活血化瘀、推陈致新,促进肠道血液循环。尤其是对肺心病心功能不全合并感染、大便秘结者,恰切使用大黄,可获较好疗效。临床可用10克左右,体虚明显者,用5克左右。与他药同煎,可减弱其泻下之性,增强其活血化瘀、祛毒之用。

3、养阴收敛心气,气运血脉而利水行:阴液不虚,阳气才能内守不外散,才能注血脉以促血行。养阴配以酸敛,一可收敛心气,使阳气内守;二可防温阳化气药辛温伤阴散气。心气心阳用在鼓动血脉,随血脉运行。不象脾阳(气)用在温中守中,肾阳用在潜藏、密精。补心阳、心气,佐以养阴酸敛,有助于使心气、心阳正常运行于血脉之中。心气阴两虚者,常用常取李东垣《内外伤群感论》生脉散,益气药人参和养阴酸敛药麦冬、五味子相伍。无明显阴虚者,亦应在补气的基础上,稍佐麦冬、五味子,回心气于营血之中。阳虚者,临床常温之、通之,因恐养阴甘寒遏其阳气或酸敛影响阳气温通,而弃之不用。殊不知心气、心阳只有含于营血之内,走于血脉之中,才能温运血脉运行。即使临床没有明显的阴虚症状,亦可存在阳(气)损及阴的潜在病机。在补阳(气)的基础上,也应稍佐养阴药如麦冬、生地等,使阳(气)内守,以贯血脉、运血行,以奏阴阳相生、相克之妙。笔者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根据心气易于耗散、心主血脉和心与其他脏腑的联系,常用方如下:黄芪、人参、麦冬、五味子、丹参、益母草、车前子、泽兰、赤小豆、桂枝。心阳虚、血脉不利者,加桂枝;大便秘结者,加大黄;全身浮肿者,加杏仁、石苇。可供参考。

总之,中医临床治疗慢性心衰,不仅要注意气(阳)虚不能温运血脉运行的一面,也应注意血(阴)为气母、血以载气的一面;不仅要注意“心主血脉”的功能,也要考虑“肺主治节”、“肾主气化”及脏腑的相互联系。病证结合,显证和潜证并辨,从阴调阳,从血调水,使气运血行、水液输布恢复正常,临床才能收到较好效果。

相关推荐

右心衰竭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右心衰竭患者常见症状有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胃肠道症状等。颈静脉怒张是右心衰竭比较明显症象,出现皮下水肿或肝肿大早,可见舌下、手臂等浅表静脉异常充盈,压迫充血肿大肝脏时颈静脉怒张更明显,胃肠道症状像食欲不振、腹胀、恶心等,还有下肢水肿,凹陷性水肿最先出现,心脏体征主要是原有心脏病表现,由于右心衰竭常继发于左心衰竭,因而左右心均可增大,右心室扩大可引起三尖瓣关闭不全,听诊可听到吹风样收缩期杂音,由左心衰竭引起肺淤血症状和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可因右心衰竭出现减轻,还会出现紫绀。
语音时长 01:27

2021-12-30

57108次收听

慢性心衰的中医治疗效果好不好
慢性心衰中医治疗效果很好。西医治疗主要是β受体阻滞剂,减慢心率,让心脏休息,除此以外,其并没有写到教科书里面去。中医认为心衰原因很多,不外乎心脏太疲劳了,太疲劳除了让心脏休息以外,可以有营养心肌的药物,益气活血、温阳、养心血、养心阴等等,让心脏重新恢复到年轻状态,让心脏得到足够的营养,足够的休息。所以中药比西药治疗心衰效果更好。其次,治疗慢性心衰还要注意基础疾病,什么原因导致了心衰,是慢阻肺还是肺心病等等,如果有基础疾病,一定要治疗基础疾病,如果是单纯的慢性心衰,中药有营养心肌的作用,效果更好。
语音时长 01:27

2021-12-30

82506次收听

02:07
心衰有好的中药治疗吗
心衰有很多中药可以治疗。心衰就是心脏太累了,它没有得到休息,营养跟不上,然后它就衰竭了,没力气了。治疗心衰有两种方式,第一种让心脏休息,这类似于西医的方式,用β受体阻滞剂,第二种就是给心脏增加营养。中药有很多可以治疗心衰,补养心血的比如四物汤,补养心气的人参,补养心阳的附子、补养心阴的百合、麦冬,还有中药里面的治疗胸痹的半夏瓜蒌薤白白酒汤。另外还要治疗心衰的基础疾病,如果有肺心病,或者说先天性心脏病的这些问题都要解决,心衰也会得到相应的好转。
02:10
慢性心衰的中医治疗效果好吗
慢性心衰中医治疗效果很好。西医治疗主要是β受体阻滞剂,减慢心率,让心脏休息,除此以外,其他的并没有写到教科书里面去。中医认为心衰原因很多,不外乎心脏太疲劳了,太疲劳除了让心脏休息以外,可以有营养心肌的药物,益气活血、温阳、养心血、养心阴等等,让心脏重新恢复到年轻状态,让心脏得到足够的营养,足够的休息。所以中药比西药治疗心衰效果更好。其次,治疗慢性心衰还要注意它的基础疾病,什么原因导致了心衰,是慢阻肺还是肺心病等等,如果有基础疾病,一定要治疗基础疾病,如果是单纯的慢性心衰,中药有营养心肌的作用,效果更好。
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心力衰竭治疗主要分为病因治疗。首先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包括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及其他汀类药物进行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对于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的可以做手术的心脏病,应该尽早的手术治疗,这样可以延缓其发生心力衰竭的可能性。第二部分是改善症状,就是根据心衰患者的病情调整利尿剂、硝酸酯类药物和强心药物的用法用量。这些药物不仅能改善症状,还有助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第三是使用神经内分泌的抑制剂,比如螺内酯acei或者arb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这些药物不仅能够治疗心衰,还能够延长病人的生存率。
语音时长 01:26

2021-01-15

97809次收听

心力衰竭应该如何治疗
心力衰竭可选择西医治疗心力衰竭,首先可用强心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洋地黄制剂等西药对症治疗;其次可吸氧,改善心肌供氧不足问题;必要时进行心脏移植手术。也可以辨证服用补阳益气、温补心肾、温阳利水、益气滋阴的中药治疗。
心力衰竭如何急救
心力衰竭想要进行急救,首先就得保持正确的体位,取坐位或半卧位,并保持双腿下垂。心力衰竭还需要及时进行镇静治疗以及吸氧治疗。如果有必要,还需要应用药物进行相应的治疗,比较常用的药物就是强心药以及利尿药。
心力衰竭是怎么回事
心力衰竭即发病诱因较多,一般认为该种疾病发生主要与患者出现原发性或继发性心肌收缩力降低或者是心室后负荷、心室前负荷、压力负荷以及容量负荷过重等心脏机械型负荷过重,或者是心室充盈受限等诱因具有很大关系。
血钾血钠正常值
血钾血钠正常值是血清中钠离子、钾离子浓度的正常数值。
心力衰竭症状
心力衰竭症状分为左心衰症状和右心衰症状,以呼吸困难、水肿、食欲不振以及肚子胀等症状最为常见。病人出现左心衰,表现为逐渐加重呼吸困难,该症状最早期和活动相关,多表现为一走路就喘。随着病情加重情况会越来越重,部分患者稍微一走动就喘。呼吸困难随着劳力出现,休息可减轻或缓解症状。另一种呼吸困难症状叫做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病人晚上睡觉突然觉得憋气,需要坐起来喘一会儿后才能缓解。以上都是左心衰表现,同时还可出现全身乏力、头晕症状。右心衰病人主要以体循环淤血为主要表现,可出现水肿,主要为脚肿,早上症状较轻,晚上较重。还可出现食欲不振、肚子胀等情况。
语音时长 01:28

2020-02-24

59570次收听

02:05
心力衰竭的症状
心力衰竭症状主要分为左心衰症状和右心衰症状。病人出现左心衰表现为逐渐加重呼吸困难。最早期呼吸困难和活动相关,随着病情加重呼吸困难表现也会越重,病人活动耐量也减少,但休息后症状可减轻。后期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也就是病人晚上睡觉突然觉得憋气,需要坐起来喘一会儿后才能缓解。这些都是左心衰典型表现,病人还可出现全身乏力,头晕感觉。右心衰病人主要是以体循环淤血为主要表现,有水肿症状,主要是脚肿,还可出现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什么是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比如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包炎等等,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发生障碍,是心脏功能减退,不能满足人体组织器官血液供应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心衰有分级标准,目前采用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制定的心脏功能分级。一级,当体力活动不受限制,日常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等心衰症状。二级,体力活动受到轻度限制,也就是在休息,或平常日常生活,并不会出现心衰症状。但活动量稍大,比如走路或过快或上楼梯,即可出现心衰症状。三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即便是日常活动就能引起心衰症状。四级,患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即使在休息状态下也可出现心衰症状。不管是哪一级心衰或心功能不全,只有通过积极治疗改善症状,延长心衰患者生存期。心衰治疗效果跟所用治疗措施,心衰程度能引起心衰新发病等等因素有关。心衰程度越严重,治疗就越困难。
语音时长 01:33

2019-12-18

55986次收听

心力衰竭的症状
心力衰竭也称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功能不全。心脏因疾病、过劳、排血功能减弱,而导致排血量满足不了各器官及组织代谢的需要。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身体水肿等。
01:55
心衰怎么检查
心衰患者需要进行以下几项检查:第一,心脏彩超检查,是患有心衰的病人,最常会进行的一项检查。因为通过心脏彩超,能够评价患者的心功能,比如射血分数。一般情况下,射血分数是指心脏储存血液和泵出血液的效率。如果这个效率太低,也就是射血分数过低,患者就会出现心力衰竭的情况,就可以产生心力衰竭的病理表现。同时,心脏彩超,也可以提示机体有无心力衰竭的原因,比如心脏有无出现扩大的情况,有无发生局部室壁运动异常等情况。第二,心衰患者需要进行抽血化验。心力衰竭的患者,需要通过血液方面的化验,来评价BNP以及血清电解质等情况。以上针对心衰的抽血化验,以及心脏彩超检查,是对于心力衰竭的患者来说,最基础,也是最必须要进行的检查。
02:32
心力衰竭的护理
一般来说,对于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对于严重心衰的患者,在饮食护理方面,应注意限盐限水。因为如果患者的盐摄入过多,水也会摄入过多,就会加重心脏的负担。第二,一般情况下,患有心力衰竭的病人,全身供血会减少,机体抵抗力会下降,病人的体质就会比较弱。所以,在日常护理中,患者应该避免过多地接触外界的环境,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因为细菌感染,会导致心衰患者发生感冒、发烧以及肺炎等情况,就可以诱发急性左心衰的出现。第三,通常而言,患有心力衰竭的病人,可以通过心脏康复的方法,来治疗。心脏康复是通过运动手段,来帮助病人逐渐锻炼心肺功能,帮助患者的心脏恢复。另外,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心脏康复,一定要在心脏康复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