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海鲜的益处与缺陷
在很多地方,海鲜都是最受欢迎的食物之一,大连人吃海鲜尤多。这里的海鲜是指鱼类(如各种海鱼)、贝尔类(虾、蟹、扇贝、鲍鱼)和软体类(鱿鱼、海蜇等)。就营养而言,海鲜是非常不错的,是动物性食物的首选,其优点有:
1.蛋白质含量较高,且易于消化。其氨基酸构成与人体比较接近,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很多海鲜食物还含有牛磺酸、核苷酸等具有特殊价值的成分。
2.脂肪含量一般比畜肉类低,而且其脂肪以不饱和脂肪为主(更接近植物脂肪),这与畜肉禽肉完全不同。最引人注目的是,海鲜的脂肪里含有两种特殊类型的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DHA+EPA(二十二碳六烯酸和二十碳五烯酸)。这两种n-3型(或称ω-3型)不饱和脂肪酸已经被确认的健康益处有:①改善成年人血脂代谢,预防动脉硬化和心脏病;②在胎儿期和婴幼儿期促进大脑发育,让孩子更聪明;③促进婴幼儿及儿童视力发育;④平衡人体免疫力,避免免疫过度,防治哮喘等免疫性疾病。
3.海鲜中维生素的含量与畜禽肉类相当,但矿物质含量更为丰富,这可能与它们长期生活在富含矿物质的海水里有关。
正是因为海鲜具有上述优点,海鲜类食物一直受到广泛的推荐。卫生部于2008年1月正式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推荐,平均每天食用鱼类和海鲜50~100克。这大概是每周7两~1.4斤,通常意味着每周吃2~4次。
不过,海鲜类(水产)食物的污染往往比陆地上的畜禽肉类更为严重。一个基本原因是,海水,尤其是近海海域的污染是比较普遍而严重的。海水中的有害污染物,如铅、汞、镉等重金属会随着食物链在水产类动物体内聚集(生物富集作用)。生活在海水底层泥沙中的贝类海鲜,污染可能更为严重。实际上,美国FDA和香港卫生署都曾经发出过“孕妇不要吃太多海鲜”的警告,美国FDA的建议是孕妇吃鱼类和海鲜不要超过每周12盎司(大致340克)。
在中国,海鲜的污染情况更为复杂和严重。水产养殖业中大量使用抗生素等药物的现象非常普遍,目前在水产品养殖中使用的抗生素有百余种,几乎涵盖了所有人类曾经使用的廉价而高效(通常副作用也较大)的抗生素,如氯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等。一些养殖业主为了减少检测时水产品中每种抗生素药物的残留量,采用联合应用多种抗生素的做法,使海鲜中抗生素残留问题更为复杂(检测单个品种的抗生素也许浓度不超标,但里面有数种抗生素,其总量惊人)。实际上,水产品药物残留已经成为阻碍中国水产品出口的重大问题,可惜在国内还没引起消费者普遍的重视。曾引起广泛关注的“多宝鱼事件”、“孔雀绿石事件”都只不过是冰山一角而已。更糟糕的是,除养殖业主外,水产品在销售环节(如市场、酒店)中,为了保持其鲜活,还会使用抗生素以及抗真菌的药物,如孔雀绿石等。
因此,经常吃(如天天吃、每周吃4、5次或更多)海鲜并不可取。我儿子小的时候,我经常买鱼虾类给他吃,每周总要吃3~5次,但现在我不敢了,每周差不多一次吧。另外,尽量不要吃鱼及海鲜的内脏及皮,因为这两个部位通常污染最为严重。一些酒店有“焖或炒鱼杂”(就是各种鱼内脏)这道菜,真是恐怖。
结论:海鲜味道虽美,营养极佳,但污染和药物残留堪虞,吃海鲜不要太经常!
相关推荐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45/32/o4YBAGDVrRSAHJqUAAB4xGAid5o182.jpg)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09/E2/ooYBAGBaMreAdI0oAACukNd4yqo41.jpeg)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01/71/oYYBAF5XQBKAFtTyAAMwPKHZwT802.jpeg)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02/3C/o4YBAF4b1FmATsTvAAJHLfAfwyA34.jpeg)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04/17/ooYBAF62FE2AN63DAADEmDDV8to182.jpg)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00/2C/o4YBAF2Ef2aAOKHVAAKS6UPuOcQ21.jpeg)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6A/34/o4YBAFujWaCAF4bAAAKG-ftbqjc648.png)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4E/C2/ooYBAGIDebSAMM8zAAMdbcOMs9Q74.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