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糖尿病防治知识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8-05-2859222次浏览

1.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因胰腺产生不了足够的胰岛素或者人体无法有效地利用所产生的胰岛素,导致血糖过高,出现糖尿,进而引起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重症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或血管、神经等慢性并发症。

2.什么人较容易患上糖尿病?

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向心性肥胖人士;身体活动不足;四十岁或以上的人士。

3.糖尿病有几种类型?

Ⅰ型(胰岛素依赖型):特征是缺乏胰岛素分泌能力。若不每天注射胰岛素,一型糖尿病会迅速引起死亡。

Ⅱ型(非胰岛素依赖型):是人体无法有效利用胰岛素的结果。世界各地的糖尿病患者中有90%的人患有二型糖尿病。

4.糖尿病的症状有哪些?

(1)“三多一少”。口渴多饮;小便及夜尿频繁,排尿量增加;常感感饥饿,食欲增加;体重下降。

(2)视力下降;四肢出现麻木刺痛;

(3)皮肤干燥、搔痒,皮肤疥肿溃疡经久不愈,多见足部。

(4)精神不振、容易疲倦。

5.糖尿病的并发症有哪些?

患了糖尿病后如不注意控制,可出现血脂升高,导致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脑血管意外,肾功能衰竭,视网膜剥离而失明,肢端坏死等。

6.正确治疗糖尿病——“五驾马车”

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和健康教育。

7.糖尿病病人在饮食方面应注意什么?

(1)控制糖类的摄入量。主食以豆类(如豆面、豆粉等)、谷类(如荞麦面、玉米面、燕麦等)为主。

(2)掌握蛋白质的摄入量。每天牛奶半斤,鸡蛋一个,瘦肉或禽鱼肉二两,豆制品一两。

(3)严格控制胆固醇和脂肪的摄入量。食用油以植物油、鱼油、橄榄油和花生油为主。

(4)最好少饮酒或不饮酒。

(5)可食用含糖量低的水果,时间应在两餐之间。

8.预防糖尿病四个点

多懂点:健康知识、防治措施多懂点。

少吃点:油脂食物(黄油及煎炸食品、巧克力等高热量食物)少吃点。营养科学,平稳膳食。

勤动点:每周锻炼五天以上,每天运动30分钟。

放松点:学会心理调节,保持良好心态。

相关推荐

03:08
尿液里有酮体是什么原因
尿酮体阳性一般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常见的原因是糖尿病,糖尿病的病人可以出现酮体的阳性。第二,在饥饿状态下,尿酮体可出现阳性,所以单纯见到尿液中的酮体阳性,首先考虑是否有糖尿病的可能,其次考虑是否在进行尿常规检查时,长时间没有饮食,从而出现酮体阳性,都属于生理的情况。第三,糖尿病的病人,大量的服用糖尿病的药物,或在未进食时使用胰岛素,也可引起酮体的阳性,也是常见的原因。所以,单纯的尿酮体阳性,建议患者还是要进行复查,饮食之后,复查如果尿酮体转为阴性,就没有太大问题。
糖尿病老人吃什么好
糖尿病老人在饮食方面最好是要以粗粮为主,并且适量的搭配细粮,老年人都喜欢喝粥,但这种习惯一定要及早的改正,因为大量的主食摄入会加重糖尿病的病情。患有糖尿病的老人可以适量的食用苦瓜等对病情控制有益的食物。
糖尿病血糖升高的原因
糖尿病血糖升高的原因有饮食控制不当、运动量不足、用药不足或过量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饮食控制不当:严格控制饮食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它有助于减轻胰岛的负担,降低血糖,减少药物用量及控制体重。血糖轻度增高的糖尿病患者,单纯凭控制饮食即可使血糖恢复正常。相反如果不重视饮食控制,药物再好也难使血糖保持正常。2.运动量不足:运动本身是一个能量消耗的过程,可以促进肌糖原的分解及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运动还有利于降低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因此,科学合理的运动对降低血糖大有裨益。3.用药不足或过量:低血糖后高血糖,物极必反同样适用于糖尿病,持续低血糖状态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及升高糖激素(如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元分解,使血糖增高。病人倘若是在凌晨出现低血糖,表现出来往往是空腹升高,这种情况是由于晚间降糖药或胰岛素用量过大造成的。
语音时长 01:36

2019-12-31

51417次收听

糖尿病患者出现神经损害的表现
糖尿病的出现其实也有着很多的危害性,首先就会导致神经受损,一旦神经受损之后也会出现麻木的感觉,导致患者出现胃肠腹胀,更具有大便干燥的现象,后期也有10%左右的患者会出现明显的疼痛感觉,就好像是触电一样,有一种尖锐感。
糖尿病引起的高血压如何治
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更容易得心脑血管疾病,也容易得糖尿病肾病,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一定要积极处理。一般来说血压应该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尽可能的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更为理想,在降压药物的选择中,实际上任何降压药物都可以使用,只要把血压控制好就是比较好的降压药物,在选择过程中,有糖尿病推荐首选ACEI和ARB,这是一个非常常用的降压药物,它的种类也很多,包括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ACEI的抑制剂有贝那普利、依那普利、卡托普利,这类药物是我们首选的药物,选择这类药物是因为它可以降低尿蛋白,减少糖尿病肾病的发生,还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不增加血糖。
语音时长 01:39

2019-11-28

53801次收听

糖尿病检查什么项目
空腹血糖、随机血糖、餐后血糖是糖尿病的检查项目。一、空腹血糖或随机血糖,如果病人的空腹血糖,三次以上大于七毫摩尔每升,餐后两个小时血糖或者随机血糖大于等于十一点一毫摩每升以上,则考虑病人是糖尿病。如果人的血糖正好在测量血糖的临界范围,需要进行OGTT检查,又称为糖耐量实验,需要进行空腹血糖测定。同时要进行七十五克葡萄粉的糖复合的实验,在服糖以后两个小时再进行血糖监测。如果空腹血糖大于等于七毫摩尔每升以上,餐后两个小时血糖在十一点一毫摩尔每升以上,考虑是糖尿病。还有一大部分病人通过随机血糖也可以诊断。二、临床诊断需要注意一点,无论是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甚至是OGTT,诊断时要倾向于患者要有三多一少的症状,要有一定糖尿病临床表现,加上血糖的监测才能够确诊糖尿病。因为糖尿病本身是终生性疾病,一旦诊断糖尿病,糖尿病治疗会伴随患者一生。
语音时长 01:54

2019-11-13

47653次收听

01:39
孕妇血糖高怎么办
妊娠糖尿病或者孕妇糖尿病治疗,只能用胰岛素,包括人胰岛素,或者胰岛素的类似物,口服降糖药不推荐使用。还有非药物治疗,如适当控制饮食,适当增加运动,都能够辅助降低血糖。孕妇血糖高有两种情况。一、妇女怀孕以前就患有糖尿病。二、怀孕以后出现血糖高。一旦怀孕之后孕妇血糖高,超过了标准,比如空腹血糖超过了5点3mmol/L,餐后血糖超过了6点7mmol/L,可以确诊为妊娠糖尿病。
降糖药有依赖吗
降糖药物不存在依赖性问题,而是应该根据患者的胰岛功能,适时调整治疗方案,才能够把血糖控制好。降糖药物包括口服降糖药、胰岛素、肠促胰岛素等,种类非常多。每一种降糖药物都有其独特的降糖机制。如果长期服用一种药物,可能会出现继发性失效的问题。比如常吃的磺脲类药物,包括格列苯脲、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喹酮等,这些药物如果长期服用,反而会引起继发性失效,不能产生降血糖的效果。如果把不同的药物组合在一起服用,互相搭配、取长补短,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多种药物联合起来才会取得更好的疗效。
语音时长 01:50

2019-05-30

56808次收听

01:50
低血糖晕倒有危险吗
低血糖晕倒的危害非常大。由于低血糖,患者晕倒之后,如果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没有及时补充葡萄糖,五分钟之后大脑就会不可逆性死亡。所以低血糖晕倒之后要尽快的补充葡萄糖,通过进食或者是通过静脉推注葡萄糖,挽救中枢神经系统。除此以外,低血糖患者晕倒之后,会造成血压升高、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增快,能够启动氧化应激,有可能会造成心梗或者脑血管、中风的情况,这也非常危险。所以低血糖晕倒之后要及时处理,挽救低血糖状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01:31
怎样降血糖
血糖的管理和控制,需要医生和患者双方良好的互动,才能更好地完成降血糖的目标。第一,患者首先应该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反思自己的饮食运动是否符合科学。如果患者吃的太多或者运动太少,就应该适量控制饮食,再进行运动、锻炼,配合药物治疗才能够控制血糖。第二,医生应该根据每个患者的胰岛功能、糖尿病的病程、年龄、患者的血糖情况、经济状况等,选择一个适合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案,才能够把他们的血糖控制的更好。所以血糖的控制需要医生和患者共同来完成。
糖尿病有什么表现
糖尿病的患者初期的表现主要是会出现体重急速下降,而且会经常感觉口渴,手脚出现麻木感,视力也会随着变得模糊,睡眠不好等,对患者的身体及生活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除了要积极的坚持用药治疗外,还需在饮食上注意增加热量、蛋白质的摄入,不可以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
糖尿病病因是什么
糖尿病的出现与遗传因素、饮食及肥胖因素、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因素、情绪与精神神经因素、酒色因素与化学药物、妇女妊娠生理变化等,都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在日常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自身的免疫力都可以很好的预防疾病的发生,即使一些基因问题,也可以做到及时的发现。
02:44
针灸能降血糖吗
针灸对降血糖有一定帮助。针灸能帮助调整胰岛素对糖的合成代谢,也能加快糖的分解,并能刺激神经系统,促进胰岛素分泌。但是如果病人的血糖没有控制好,在比较高的情况下不主张针灸治疗。因为针灸毕竟是一种介入性的治疗,要扎入病人皮肤,如果病人处于高血糖的状态,他感染的概率就会升高。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一些并发症的出现,暂时不宜针灸治疗。建议患者在血糖控制相对理想的情况下,再来配合针灸治疗。在患者出现了糖尿病的周围神经病变,肢体的一些感觉功能障碍的时候,可以配合针灸治疗,并且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只靠中医针灸降血糖,效果并不是很好。现代医学研究,糖尿病也是多基因、多位点、多因素引起,治疗也是要采取药和针配合治疗,只靠针灸治疗不可取。
糖尿病引起脑梗怎么办
糖尿病引起的脑血管并发症较多,但总体来看糖尿病引起的脑血管并发症是以缺血性为主。糖尿病引起脑梗塞,在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上同时要关注并发症的治疗,但是在控制血糖时不要将血糖降太低,否则不利于脑梗塞的恢复。
语音时长 01:38

2018-09-30

60470次收听

糖尿病人输液时能否应用葡萄糖液体
但是大家需要知道的是,糖尿病患者并非完全不能使用葡萄糖,但勿过量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