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放射性坏死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8-06-2156214次浏览

颅脑照射的迟发的并发症

放疗的并发症有急性反应和晚期反应。

急性反应指的是从放疗中一直到放疗结束6周这段时间出现的反应。晚期反应则是放疗结束6周以后或更长时间出现的反应。与急性、早期反应呈现出的可逆性不同,晚期反应是不可逆的。

放射影响可以被区分为对脑血管结构的影响以及对神经胶质细胞和它们的前体例如干细胞的影响。另外,放疗导致的炎症和血脑屏障的破坏同样也直接或间接导致了细胞破坏。

研究发现,内皮破坏能发生在单次大剂量照射的第一个24小时内。确切的机制不明。但内皮细胞凋亡似乎起了主要的作用。

试验还发现,放射直接作用于几个细胞系的质膜,活化酸性鞘磷脂酶,产生神经酰胺从而触发了凋亡。内皮破坏能导致继发的血脑屏障破坏和其它延迟的血管反应,例如毛细血管扩张、微血管膨胀和增厚以及血管壁的玻璃变性。作为结果,缺血性卒中或脑出血,例如微型出血可能会在放疗数月或数年后发生。

放射性坏死的危险因素包括受照射的正常脑组织的体积、总的放射剂量、照射计划、同期使用的药物,以及潜在的病人本身的差异。

对小于5岁和老年患者,放疗导致的脑损伤的可能性是增加的。另外同时使用的化疗也能严重影响放射性毒性的发生和严重程度。例如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给以全脑放疗和化疗后,病人有很高的危险性会并发严重的认知障碍。

诊断

放射性坏死和肿瘤复发的鉴别相当困难。传统的MRI典型表现为一个强化病变,中心出现坏死,以及内部的、或紧邻原来肿瘤和/或高剂量的靶点周围的反应性的水肿。这种影像特点和脑部原发性高级别的脑瘤和脑转移癌的影像特点完全重叠,因而放射性坏死的影像的解释具有挑战性。

传统影像更加提示为放射性坏死的特点包括:T2影像上明确边界的占位病变的缺如,高的水肿强化体积比。检测的时间最有帮助,当水肿和病变体积随着时间的延长,出现了自发性的改善与活动性肿瘤不一致时,则提示为演变中的放射性坏死。

相反,影像特点的非特异性加重则和两种情形都有关联。

灌注加权MRI显示降低的脑血流和放射性坏死相关,而活动性肿瘤很有可能是增加的脑血流量。弥散加权MRI的被阻扩散提示为活动性肿瘤。

PET检查上FDG或甲硫氨酸的摄取增加或SPECT上铊氯化物-201的摄取增加均提示为肿瘤,而摄取缺乏则提示为坏死。

最终,需要对可疑病变进行活检才能确定诊断,尤其是那些症状严重,影像上逐渐恶化的病变。

治疗

对许多病例而言,放射性坏死是个自限性的过程,保守治疗就能好转。那些有症状的病例,中等剂量的地塞米松(4~8mg/日)通常能产生立即的症状改善。一旦症状控制,则需要缓慢逐渐减量。

那些对激素没有反应的病人,或者症状改善后激素不能减少的患者可疑试用其它的方法。例如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和高压氧治疗,这些方法均在小范围的报道中可见益处。

外科切除放射性坏死有时候是需要的,尤其是诊断不确定的时候。手术通过减少占位效应和术后激素使用从而能提供立即的症状缓解。

微侵袭的激光间质内消蚀是个探索性的治疗方案。

回顾性研究和小型的随机临床试验发现贝伐单抗在特定的病例中(7.5 mg/kg间隔3周共4个治疗周期)能对脑放射性坏死症状和影像进行改善。

总结

●颅脑照射是治疗原发性和转移性脑瘤和特定类型白血病的一个密不可分的治疗组分。

●颅脑放疗对脑的血管结构和神经胶质细胞以及它们的前体细胞均有杀伤力。炎症和血脑屏障破坏同样能间接导致细胞损伤。

●放射性坏死是个严重的并发症,常发生在放疗后的1~3年,也有迟至10年才出现的。其症状依赖于病变的位置,包括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或颅内压增高引起的全身性的症状和体征。每次放疗的高剂量会增加放射性坏死的危险性。治疗通常为对症治疗。贝伐单抗对那些严重的对类固醇激素反应不佳的病例有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某些病人,局部放疗和全脑放疗均和神经认知功能下降有关,且这种认知下降难于和其它原因导致的,例如肿瘤本身、手术和化疗、同期使用的抗癫痫药物相区别。

●颅脑照射和许多种脑血管并发症相关联,包括阻塞性血管疾病酷似烟雾病、缺血性卒中和脑内海绵状血管畸形,后者可以引起脑出血。

●颅脑照射其它晚期的并发症包括白内障、视神经病变、干眼症、视网膜病变、耳毒性和内分泌病。

●颅脑照射之后,继发性肿瘤,例如脑膜瘤、恶性胶质瘤和神经鞘瘤的危险性会增加。儿童颅脑或颅脑脊髓放疗的幸存者发生脑瘤以及骨髓肿瘤的危险性都在增加。

相关推荐

00:59
子宫内膜高分化腺癌是什么意思
子宫内膜高分化腺癌是指子宫内膜腺上皮出现了一种恶性的肿瘤,病变程度为高分化,其恶性程度通常比较低。该疾病早期通常有阴道流血、异常分泌物、下腹疼痛等症状,晚期可能会有贫血、消瘦等症状。通常与基因突变、雌激素刺激等原因相关。主要是通过手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方式治疗。患者早期的时候,病变比较局限,及早手术治疗,复发的几率通常比较低。如果是病变出现转移的情况,还需要配合放射治疗、化学治疗进行治疗。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保持清淡的饮食,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对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好处。
02:27
化疗后吃什么提高免疫力
做完化疗怎么来提高免疫力,到目前为止,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是,可以使用静脉肌注药比如日达仙(胸腺肽α1)能提高抗体的水平,增强抗细菌能力;比如IgG抗体、免疫球蛋白也可以提高免疫力;此外,新鲜血浆里边也有一些抗体,非特异性免疫可提高抗细菌能力。提高免疫力口服药,目前还不明确,因为口服药到了胃里,胃再把食物消化、分解,再进到体内里边,再提高T细胞、B细胞的抗体的水平,没有数据。吃灵芝、海参可能会提高免疫力,但是没有数据证明。所以,哪些食物能提高免疫还有待研究证明。
肿瘤怎么判断是良性还是恶性
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怎么才能知道良性和恶性。目前有一些影像学的检查可以帮助在手术前就进行判断,比如B超检查会发现有些肿瘤是血运比较丰富的。一般血运丰富的肿瘤就不能排除有没有恶性的可能,如果肿瘤血运是不丰富的,多数还是良性的。血运丰富的肿瘤表明肿瘤的营养比较丰富,细胞可以获取更多的营养,生殖就会快一些,所以这一部分肿瘤就要高度警惕有没有恶性的危险。还有盆腔核磁的检测,核磁是可以判断肿瘤有没有软组织的侵犯,所以可以帮助判断肿瘤的性质。目前还有PET-CT的检测,PET-CT是全身的检测,可以通过某一部位有没有代谢明显的增强来判断有没有肿瘤。最后肿瘤判断良、恶性,只有通过病理检查,也就是通过手术将肿瘤切除了以后进行病理切片,这样才能最终判断良性还是恶性。所以肿瘤的良性和恶性,可以初步通过影像学检查进行判断,但是最终还是要通过手术病理来最后决定它的性质。
语音时长 01:39

2021-06-25

74637次收听

做完脑瘤手术后多久能放疗
脑瘤手术多半都需要放疗。颅内的肿瘤无论是良性还是恶性,由于脑组织像豆腐脑一样,它没有无限宽的范围让外科医生切,切除只是有限的切除,它的边缘很难彻底切干净。所以颅内的肿瘤,无论是胶质瘤,还有其他很多肿瘤,手术以后都需要放疗。一般术后的放疗只要恢复下地,10天以后拆线都可以放疗,间隔的时间越短越好,当然间隔的时间,首先要病人手术的恢复正常,然后拆线不受影响,其他很多的症状、并发症得到有效的控制。所以在10天以后,间隔的时间越短越好。不同的脑肿瘤术后都在一定程度上需要采用放疗的协同。但不同的肿瘤,协同有的需要药物联合,有的单纯放疗就可以。良性肿瘤术后采用放疗的机会少一些。恶性肿瘤,胶质瘤,几乎百分之百手术都需要放疗参与。所以颅内肿瘤是需要这种联合治疗才能得到疗效的病种,大家必须注意这个问题。
语音时长 01:33

2020-07-17

54476次收听

肿瘤发病率与年龄是否相关
大数据统计,癌症的发病高发是在五六十岁后才出现增长。到七八十岁是高峰,所以真正得癌症的高发第一因素是年龄增长。整个社会生活,健康长寿的手段实施,养老方方面面的改善,所以长寿老人越来越多。癌症的群体不断地增长,强调了老人发病高,癌症未来的治疗手段的选择上,无创治疗,推进放射治疗的发展,在未来是一个巨大的方向。八九十岁,开刀受不起,所以放疗老人是高发群体。这个问题与社会的生活节奏快、大气污染、化学很多制造污染有关,当然包括很多抽烟,但真正最主要原因,年龄,在老年群体寿命的延长,是癌症发病增多的主要原因。老人的手段,选择要有特殊的要求,所以放射治疗,应该进一步的发展和推广,让更多老人得癌后,治疗选择比较安全。
语音时长 01:44

2020-05-08

51374次收听

02:53
放射治疗优势有哪些
放射治疗能量很高,可以直接摧毁癌细胞;属于无创治疗,无需开刀和麻醉;对于手术做不到的部位、患者年龄大、手术切不干净、肿瘤位置发生转移等,放疗优势较大;过程安全,治疗结果损伤小。放射线治疗肿瘤它是一种射线,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放射线是一种能量聚焦,可以把癌细胞消灭掉。放疗的治疗优势有:一、放射治疗能量很高,可以把癌细胞直接摧毁掉,由于射线无孔不入,所以适应范围非常广。二、由于射线无创,对身体和外科相比,不需要麻醉、不用开刀。三、手术做不到的部位、手术切不干净、肿瘤的位置发生转移、患者年龄大等,放疗优势较大。四、放疗过程安全,治疗结果损伤小,而且治疗疗效跟手术差异不大,所以优势有很多。
02:47
放射治疗有禁忌症吗
放射治疗也有最佳适应症,比如胃肠肿瘤,胃癌、大肠癌的结肠,这种部位它是肠道器官,这种肿瘤没有必要放疗,而且放疗的价值很低,治疗的效果很差。所以放疗主要是实质器官,或者实质器官临近的部位都可以选择放疗。所以禁忌症一个是器官的问题,是腔道器官,这个放疗没有优势。第二四期也叫晚期,像肺癌大量的胸水、胰腺癌整个满肚子都是腹水,还有全身广泛的转移,体质弱的不得了,就是放疗已经达不到治疗疗效,对病人增加负担,增加经济费用,这样的病人也没有意义。所以任何手段在选择病人上,都不是包罗万象,都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一个是部位胃肠,不适合放疗。第二病期太晚,广泛转移体制太弱,也不主张放疗,没有意义。
02:39
肿瘤发病率与年龄相关吗
肿瘤发病率高与社会的生活节奏快、大气污染、化学制造污染等原因有关,当然包括抽烟等。但老年群体寿命的延长,是癌症发病增多的主要原因。大数据统计,癌症的发病高发是在五六十岁以后出现增长,七八十岁是高峰,所以真正得癌症的高发第一因素是年龄增长,整个社会生活,健康长寿的手段实施,养老方方面面的改善,所以长寿老人越来越多。癌症未来的治疗手段的选择上,无创治疗,所以推进放射治疗的发展,在未来是一个巨大的方向。八九十岁,开刀受不起,所以放疗老人是高发群体。第二,老人的手段,选择要有特殊的要求,所以放射治疗,应该进一步的发展和推广,让更多老人得癌以后,治疗选择比较安全。
肿瘤康复具体有哪些内容
包括运动治疗、手法治疗、作业治疗、言语吞咽治疗、水疗、物理因子治疗,以及中医传统治疗,包括针灸、按摩、推拿等等。肿瘤康复是恢复患者因为肿瘤本身和抗肿瘤治疗造成的躯体残缺、生理功能异常、心理障碍等综合手段。具体而言,康复治疗、手法治疗可以促进躯体功能障碍的恢复。个体或团体化的心理治疗、睡眠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改善睡眠,提高生活质量。营养康复可以促进患者的食欲,增强体质,改善晚期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症状。运动康复则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疲乏无力等躯体症状。癌痛康复则能够减轻癌症晚期患者的痛苦,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
语音时长 01:13

2019-11-11

59969次收听

甲胎蛋白为什么偏高
甲胎蛋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肿瘤标志物,在日常检测中也经常遇到。甲胎蛋白是胎儿肝脏表达的一种蛋白,在成年以后就不再表达;但是如果又突然重新表达,可能是肿瘤发生。甲胎蛋白升高一般是原发性肝癌的表现,转移性肝癌一般不会升高。有些肝炎也可能造成低度的甲胎蛋白升高,肝硬化会有甲胎蛋白升高,如果甲胎蛋白更高,就高度提示肝癌。如果发现该项目有点高,要及时到医院就诊,然后进行影像学检测,或者是病理学的检查来确诊。肿瘤标志物总体来说,是一个辅助诊断项目,不能作为确诊依据。
语音时长 01:35

2019-04-18

65891次收听

腹部b超能查出肿瘤吗
现在很多高科技的东西都可以给我们的身体做检查,能看出平时医生看不出的病症,所以现在大部分人去看病的话都要先去做检查,检查结果也给大夫提供了很好的判断,所以医生也是首选去做相应的检查,那腹部b超能查出肿瘤吗?
化疗后手脚发麻怎样治
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化疗是一种最常见的方法,但这也会给患者带来一些不良反应,手脚麻木就是其中的一种,面对这种情况,患者就可以通过按摩,药物,调整饮食,遵从化疗后注意事项等多方面着手,使手脚麻木的现象得到有效的缓解
肿瘤相关抗原19-9偏高是怎么回事
肿瘤相关抗原19-9偏高是患者在患病时候长出现的情况,一旦有这样的信号表现出来,患者要引起注意。肿瘤抗原CA199需要明显升高,主要见于胰腺肿瘤,也可见于消化道肿瘤和肝脏肿瘤。不加以治疗的话,疾病会更加的严重。
化疗出汗是什么原因
化疗出汗是什么原因?这是很多人都想了解的事情。化疗以后会有很多的副作用产生,比如手脚发麻、睡眠不好以及出汗不止等等。而且和个人的体质也有大的关系,平时要多喝水,,注意休息。不能忍受的话,可以去医院好好调理一下。
谈儿童松果体母细胞瘤
对于松果体肿瘤,部分细胞类型对放射线极为敏感,如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甚至较大的瘤体可被立体定向放射治疗(X刀、伽马刀)完全消除。松果体母细胞瘤也有一定的敏感性。本病术后接受术区放疗,佐以全身放疗,甚至化学治疗,是综合性治疗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