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免疫治疗存在延迟效应

发布时间:2018-08-1459907次浏览

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试验取得了一系列成功,使其成为肿瘤学界的热点治疗方法,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认可,并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特别是2013年被评为世界十大发现之一。

<a href=肺癌-肿瘤科 (111).jpg"/>

由于肿瘤免疫治疗是针对患者免疫系统的改善,通过免疫系统来杀灭肿瘤细胞,不同于传统的肿瘤治疗方法,例如手术、放疗和化疗主要针对减轻肿瘤负荷。与化疗不同,肿瘤免疫治疗后的短期肿瘤负荷增加不一定是由于肿瘤生长所导致,也可能是因为暂时的免疫细胞浸润,而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出现明显的抗肿瘤效应之前;此外,新病变的出现也可能来源于那些原先无法用影像学检测发现的微小肿瘤灶中大量T淋巴细胞浸润所导致的局部炎症反应。

例如,2013年,在新西兰召开的国际细胞治疗大会(ISCT)上,关于DC疫苗用于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试验报告表明,患者在DC疫苗治疗8次以后,治疗约230天后瘤体才趋于缩小,之前肿瘤有增大的趋势。CTLA-4单抗的最初所有权是美国的Medarex公司,在2000年的时候就开始了Ⅰ、Ⅱ期临床试验,表明对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有近10%的有效率,随后一些制药大公司表达了对CTLA-4单抗的兴趣。在Ⅲ期临床试验中,在早期依据化疗药物相关标准进行了一次中期分析,发现没有提高生存获益,就此终止了Tremelimumab的Ⅲ期临床试验,但是两年后,对入组人群的后续随访的分析表明Tremelimumab提高了总生存期。Ipilimumab发展过程中吸取了教训,更改Ⅲ期临床试验的终点评价指标为总生存期,并且取消了中期分析,因为早期时间点的分析可能会误导生存评估,最后的Ⅲ期临床试验结果的确表明Ipilimumab使黑色素瘤患者得到了生存获益。

因此,临床要注意免疫治疗的延迟效应,滞后评估疗效。

相关推荐

02:16
淋巴组织增生是肿瘤吗
淋巴组织增生和肿瘤之间不划等号,不一定有增生是肿瘤。淋巴组织是对外来的细菌、病毒、衣原体等微生物,以及肿瘤进行拦截的人体组织。拦截过程当中,可能会出现增长和增生。所以淋巴组织增生并不一定是肿瘤。淋巴增生可能是淋巴长大,淋巴结长大,一种可能只针对细菌、微生物,也可能是淋巴自己确实得肿瘤,或远程肿瘤转移到淋巴结。所以淋巴组织如果通过显微镜等明确知道淋巴结只是组织增生,是炎性或是慢性炎症性的,并不是肿瘤。如果摸到一个淋巴结肿大,并不能判断它增生,只是说长大,也有可能是肿瘤。
02:10
多发性肿瘤是什么意思
多发性肿瘤临床表达的意思就是在一个器官里边同时见到好几个,三个以上的肿瘤的病灶,像这种情况就说是多发性的肿瘤。这种情况是临床上也是比较多见的,往往肿瘤发生以后,没有及时地发现,随着时间的延长,身体的免疫机制出现了问题,免疫力下降,也就是免疫系统对肿瘤的监视功能出现了问题,不能够监视肿瘤细胞的增殖了,这时候就会出现肿瘤的在一个器官内部的转移。也可能一开始就不是一个病灶,一开始就是多个病灶同时出现,也是多发性肿瘤的另外一个意思。
02:38
三维适形治疗是怎么回事
三维适形治疗是三维空间、射线跟肿瘤的形状完全一样,可避免周围的正常组织受到影响。二维平面晋升到三维适形是放疗进展的重要里程放疗发展过程有很多概念变化与技术相关。最早放疗叫平面二维,就是平面,前、后射线对穿,叫二维平面放疗,与它相近的技术进展阶段是三维。二维时代没有CT,看图像只能通过X线机透视,所以射线前后对穿。有CT影像后,图像变成三维重建,人体可变立体,射线可从各个角度、方向对准肿瘤。在三维方向对准肿瘤,形状稀奇古怪,射线与肿瘤的形状完全一样,叫三维适形。
放疗的副作用大吗
放疗的副作用不大。放疗的副作用是最小的肿瘤治疗方法,但是也有不一样的地方。像有的头颈、口咽部位,由于它黏膜接触肿瘤近,需要的照射范围大,所以就会出现口腔有的出现红斑、吞咽疼痛这样一些症状,但是在很多小的肿瘤,早期肿瘤它的治疗反应最轻。第一,它是无创。第二,它也不会产生身体的太多影响,而且射线既看不见也摸不着。第三,它也不发热。所以放疗对肿瘤治疗来讲副作用相对轻,但是头颈肿瘤或者一些胃肠粘膜治疗范围比较广的时候,它会产生黏膜损伤,会带来一些吞咽不舒服、疼痛或者口干,甚至有的像直肠会有腹泻,痢疾样改变的一些症状出现,但这些在治疗当中多半能耐受,治疗结束以后一个月两个月慢慢就消失,完全可以康复。所以对放疗的副作用而言不大,大多数是小,而且不影响治疗过程的完成,治疗当中也不影响正常的生活,而治疗以后很快就能康复,完全恢复正常。
语音时长 01:43

2020-07-17

63061次收听

早期肿瘤如何治疗
早期肿瘤治疗,需根据肿瘤所在的位置和长在什么器官,还有年龄、性别等等针对性选择,一般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放疗等。比如早期乳腺癌,可能局部切掉,需要保乳手术,再加放疗,乳腺能保留,肿瘤的根治性很高。如果早期胃肠肿瘤,手术的优势把肿瘤切掉,胃肠也吻合,可以根治。所以胃肠肿瘤、乳腺、甲状腺等,早期可以根治,外科手术优先。但是内脏器官肿瘤,像肺癌早期,85岁,一公分,这时开刀就没意义,放射线治疗没有创伤,能量聚焦很强,过程安全,摧毁肿瘤的结果非常彻底,而且也没有任何器官功能影响,所以放疗优势很明显。肝癌是在肝炎、肝硬化基础上才发生肝癌,肝功能本来就差,但是在肝炎的基础上发生肝癌,即使肝癌治好了,但有肝炎病史,病毒性相关因素存在,所以肝脏还会得癌。这种要考虑治疗过程的安全性、治疗结果的彻底性、治疗功能保存性。对比手术和放疗,放疗的优势更大。
语音时长 01:55

2020-05-08

53268次收听

02:09
放疗可以根治肿瘤吗
放疗可以彻底根治肿瘤,主要原因有:一、能量聚焦已经达到核能量的强度。二、精准度,用影像可以准确发现目标。三、定位精度可以毫米级的差异。四、能量强度,可以把钢板烧个窟窿,生物细胞,打不死不可能。五、正常组织的保护和整个流程的管控,和计算机的计算,都很精密。所以结论就是随着科技发展放疗100年,到了精准医学时代的精准放疗手段,不但可以彻底根治肿瘤,而且根治手段的同时,治疗过程安全,对病人器官的影响非常低。治疗并发症副作用非常小,而且疗效极高。放疗可以根治肿瘤,而且在选择手段的时候,首先到放疗科、咨询是否可以选择。
长期服用靶向药物的注意事项
靶向用药在临床上最重要注意是它的耐药问题,因为靶向药的研制都是针对肿瘤,就是基因方面进行研制,还要注意其他的常规的不良反应。肿瘤是有存在的异质性。如果只针对这一个肿瘤基因突变的靶向药,虽然治疗效果很好,但经过半年或一年的治疗后其他的部分,没有这部分突变基因的肿瘤细胞会生长出来。在临床上传统意义上发生耐药。临床上可以针对再次生长的肿瘤的基因的突变类型的不同,可以再次进行基因检测,选择合适的靶向药物进行治疗。在临床上服用靶向药时,可能会觉得肿瘤在长或者是没效果,然后就停药。其实肿瘤就是并没有耐药,只是自我感觉。一定要上医院来进行正规的检查,对于肺癌患者一定要做CT。可以根据影像学判断肿瘤是否是真正的生长过程。另外也一定要做基因检测以及是否发生耐药基因的出现。服用靶向药还会有一些其他的常规的不良反应,包括像胃肠道或皮疹的一些不良反应。
语音时长 02:07

2020-03-18

54819次收听

01:39
肿瘤康复的必要性
大多数早期癌症和部分中晚期癌症都可以得到治愈或者控制。许多中晚期癌症患者,生存期得到延长,因此带瘤生存者逐渐增多,患者对生存质量的期望也在逐步的提高。但是癌症本身或者手术,以及放疗、化疗等治疗手段,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都会带来诸多的不良影响。几乎所有的恶性肿瘤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身体功能异常以及躯体残疾,或者回归社会和家庭的障碍等多种问题。肿瘤患者及其家庭在疾病的不同阶段,都不同程度地需要专业的康复指导与帮助。
手指、脚趾疼是癌症吗
手指脚趾疼有癌症的可能,但不是绝对的。肺癌患者会出现手指脚趾疼痛、四肢无力等症状。另外风湿、痛风也会引发手指脚趾的疼痛现象。而且有颈椎、腰椎问题的患者,会出现末梢神经痛。感冒、缺钙、剧烈运动也容易引发手指脚趾的疼痛。
化疗后睡眠不好怎么治疗
化疗后睡眠不好可以找心理医生咨询,或者适当给予抗焦虑药物治疗。化疗患者会经常出现失眠、焦虑的情况。主要与其化疗药物有关,如使用激素会刺激患者神经兴奋,引起失眠,另外患者本身的心理因素,也会引起失眠。
语音时长 01:08

2018-09-14

57698次收听

化疗后血常规报告单关键看哪些
化疗后患者,会出现骨髓抑制的情况,故血常规的复查很重要。主要观察以下四方面:第一为白细胞计数,是观察的首选;第二为红细胞血红蛋白计数;第三为粒细胞计数,即白细胞的亚型;第四位血小板计数。一般会根据不同的计数等级,来选择不同治疗方案。
语音时长 01:31

2018-09-14

54236次收听

表面光滑的肿瘤严重吗
表面光滑的肿瘤严重吗?在如今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肿瘤健康的重要性,目前患肿瘤的人群在不断扩大,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那么,表面光滑的肿瘤严重吗?
哪些患者应做PET或PET-CT
PET不同于CT、MRI等,是一种功能显像技术。PET/CT和多功能ECT(SPECT/PET/CT)是在核医学显像设备上增加一套CT,两种成像机理不同的设备组合在一个机架上,实现了同机图像融合的功能,达到解剖图像与功能代谢图像互补的目的。
生活中的儿童颅咽管瘤治疗详述
儿童颅咽管瘤中,以视力视野障碍为首发症状者并不少见,约占颅咽管瘤的60%~80%。由于肿瘤大小、形状、生长方向不同,对视觉通路压迫部位也就有别,临床表现各异。详细的视力和视野检查,可以推测颅内病变的可能。
海绵状血管瘤非真性肿瘤
海绵状血管瘤非真性肿瘤,实际上是先天性脑血管畸形的一种类型,内含血管腔隙,局部容易出现出血,并逐渐吸收、软化。又称海绵状血管畸形。多见于中青年,起病隐袭,除前述可能症状外,还可有头痛,瘤内出血后可突发头痛,也可有癫痫发作。头部CT和MRI,可初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