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血液疾病的组成

发布时间:2018-08-1552321次浏览

血液是流动在人的血管和心脏中的一种红色不透明的粘稠液体。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一升血浆中含有900-910克的水,65-85克的蛋白质和20克的低分子物质,低分子物质中有多种电解质和有机化合物,血细胞包括红细胞和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类细胞。

44401105.jpg

血液系统的成分很多,任何血液系统成分的异常所引起的疾病都可以称之为血液病。
  红细胞系统: 占据了血液成分的50%左右,红细胞疾病可以包括各种原因的贫血,红细胞增多,其他疾病累及到红细胞系统等。其中的疾病常见的有:
  营养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发病率高,有时诊断困难,但如果明确后,通过恰当的治疗,往往效果很好。
  溶血性贫血:数十种,包括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的,有些溶血性贫血可以通过药物或手术到达很好的疗效,有些则诊断十分困难,且没有好的治疗方法。
  骨髓衰竭性疾病:包括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的,其中常见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等。先天性的容易出现恶性转化,后天获得性有些可以通过治疗达到很好的疗效。
  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卟啉病、各种中毒性贫血相对少见,其他疾病也可导致贫血性疾病(如肾性贫血、自身免疫病、脾功能亢进等),由于慢性疾病导致的贫血又称为慢性病贫血,是一种很常见的贫血,治疗上往往要先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白细胞疾病:由于白细胞的种类最多,因此,白细胞疾病是种类最多的一种血液系统疾病,其中大部分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对于这些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重点。去年美国FDA批准的10大肿瘤领域新药中,血液肿瘤新药占据6成,足显其火爆。
  白细胞疾病中,最常见的是各种类型的白血病(急性、慢性)、恶性淋巴瘤(又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浆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由于白细胞种类较多,几乎所有的白细胞都可以发生恶变。白细胞的恶变发生在骨髓为主的,称为白血病,但有时,恶变的粒细胞也可以在骨髓外首次发现,成为绿色瘤;骨髓外淋巴组织发生的恶性改变,称为淋巴瘤,但淋巴瘤也可以侵犯到骨髓,如果淋巴瘤细胞在骨髓中比例到达20% 以上,就称为淋巴瘤白血病;浆细胞系统的病变,称为浆细胞性疾病。白细胞中的组织细胞、郎格罕氏细胞、肥大细胞、树突状细胞等等也可以发生各种病变,从而衍生出我们现在新命名的疾病。这些疾病发病率低,治疗经验少,但随着科学的进步,国内有些医院已积累了相当的经验。
  白细胞疾病除了恶性以外,有些可以介于良性和恶性之间,在病程中,有些保持着良性,有些则后期向恶性转变。比如骨髓增殖性肿瘤,主要是指骨髓中髓系系统过度增殖性的疾病,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等,呈现慢性病程,又具有各自特点,有时,不同疾病间又存在交叉及转化,这些疾病很多在晚期还可以转化为急性白血病,所以现在统称为骨髓增殖性疾病。淋巴系统也呈现类似特点,比如一些淋巴增殖性疾病,可以呈现较为良性和惰性的特点,有些甚至就是以免疫系统疾病的表现为特点,或没有任何症状,在疾病的后期,有些可以转变为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浆细胞疾病同样呈现了从无症状(如无症状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等)、到慢性表现(如淀粉样变、轻链沉积病等)、侵袭性表现(如多发性骨髓瘤等)甚至高度恶性(如浆细胞白血病等)的复杂特点。有时在同一患者上可以看到疾病的不同阶段的特征。此外,很多情况下,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病理证据又不充分,导致诊断困难,无法进行原发病的治疗,即使经过最权威的专业医生或专家组讨论,仍无法得出结论,这是血液系统疾病往往为疑难病的原因之一。
  白细胞系统还有一些良性疾病和罕见疾病,如单纯的白细胞减少,戈谢病、尼曼皮克病等。
  血小板疾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出血和血栓形成。可以包括血小板的增多和减少,病因非常复杂。
  血液系统疾病还有一大类是出凝血疾病,主要是由于血浆中的凝血因子成分的异常所致,它可以是其他血液系统疾病临床表现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单纯的凝血因子异常,由于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疾病的临床表现有相似的地方,常常一起被研究。出凝血疾病也是近年来比较活跃的研究领域,新的方法和药物层出不穷。
  值得注意的是,血液系统是一个整体,上述划分只是为了分类需要,实际上,对某一个患者,即使是单一的某种血液疾病,也可以存在多系统异常。一旦出现了血液系统任一成分的异常,应及时就诊血液科。
  此外,还有一些患者,可能疾病最开始时,血液系统的成分都很正常,而以其他表现为主,如发热, 淋巴结、脏器肿大或器官受累的表现,而最终确诊为血液病。所以,经过初诊医生的诊断,怀疑血液系统疾病的,也需要找血液科医生诊治。血液科所谓“小门诊、大病房”,指的是血液病往往临床表现以非血液学改变为主,常由其他科室转诊而来,故门诊病人较少,而病房病人却很多。
  血液系统疾病的种类远远高于上述所提到的疾病,由于人类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纳入血液疾病范畴的疾病越来越多,由于大部分血液疾病比较疑难,当怀疑血液疾病时,需要找有经验的医生诊治。

相关推荐

红细胞低是什么原因
红细胞低临床上说的就是贫血。红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或者红细胞压积的降低,都是贫血的表现,都是诊断贫血的重要的证据。所以临床上出现了红细胞的减小,要尽快到血液科去就诊,看看他红细胞减小的程度,也就是贫血的程度。再一个,通过血液系统的详细的检查,确定贫血的原因。临床上最多见的还是缺铁性贫血,表现为红细胞的减少、血红蛋白的减少,红细胞的减少和血红蛋白的减少并不平行。血红蛋白的减少更重于红细胞的减少,临床上表现就出现了一个小细胞低色素的贫血,也就是红细胞平均体积很明显的降低。通过铁代谢的检查,往往可以确证他是缺铁性的贫血。经过补铁治疗以后,病人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就会迅速的恢复到正常。而一些巨幼细胞性贫血,往往血红蛋白的降低幅度要轻于红细胞的降低幅度,临床上可以看到细胞体积的增大。经过叶酸、B12的测量,是叶酸、B12的缺乏,补充叶酸、B12以后多数可以迅速纠正。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比如再生障碍性的贫血、一些其他血液病引起的贫血,或者其他非血液疾病继发的贫血,也都可以引起红细胞的减少。
语音时长 01:16

2021-12-30

60236次收听

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偏低的原因是什么
临床上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偏低的原因是很多的,有两大类:一类是原发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再有一类是非血液性疾病所继发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原发血液系统疾病比如再生障碍性贫血,会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导致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白血病、淋巴瘤也可以因为肿瘤细胞的增殖,导致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继发的非血液系统疾病,比如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由于体内的自身抗体导致细胞破坏加速,引起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病毒的感染可以继发淋巴系统的增殖,导致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降低。年老体弱的病人、肝肾疾病、感染也常引起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减少。抗甲状腺的药物、抗感染的药物也常可以引起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减少。
语音时长 00:55

2021-12-30

82529次收听

什么是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测定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英文简写HCG,是胎盘的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测定有以下临床意义。第一,判断女性有无怀孕。女性月经排卵期同房,精子卵子结合受精以后受精卵移动到子宫腔内着床形成胚胎,在发育成长为胎儿过程中,胎盘合体滋养层细胞可以产生大量的HCG,通过孕妇血液循环排泄到尿中。受精后1-2周内通过检查血清中HCG就能很好的确定怀孕。怀孕后血清HCG的浓度随着孕周增加会呈现规律的、动态性变化,一般是出现隔日翻倍现象,到怀孕第8周时,HCG水平会达到高峰,怀孕第4个月开始降至中等水平,并一直维持到妊娠末期。怀孕早期血清HCG水平偏低,不符合孕周参考值范围的情况下,可能是异常妊娠,如宫外孕、先兆流产等。所以血清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临床上用于诊断早孕的重要检测项目。第二,用于康复评估,如宫外孕治疗后、人工流产或者自然流产后的评估,宫外孕经过保守治疗或者手术治疗后,每周定期复查HCG,只有血清HCG恢复到非孕期的参考值水平,才能说宫外孕治愈。流产后一个月复查时也需要关注血清中HCG是否恢复。第三,生殖系统肿瘤,未怀孕的情况下,HCG在0-10ng/ml范围内。如果HCG明显升高,排除了怀孕可能,需要考虑有无合体滋养细胞肿瘤,卵巢癌的患者HCG会显著升高,此时HCG作为一种肿瘤标志物,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的评价有一定帮助。
语音时长 02:07

2021-12-30

95025次收听

D-二聚体偏高是什么原因
D-二聚体来源于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主要反映是纤维蛋白的溶解功能,在临床上主要是应用在静脉血栓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诊断。D-二聚体定性检测是阴性,如果进行定量检查应该小于200μg/L。D-二聚体增高或检查的结果阳性,往往见于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的相关疾病,如高凝状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脏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溶栓治疗等。另外,当机体血管内有活化的血栓形成,或者伴有纤维溶解活动的疾病,D-二聚体也会明显升高,常见的疾病如心肌梗死、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脑梗死等;一些感染、手术、肿瘤方面疾病、组织坏死的情况下也会导致D-二聚体升高;此外一些人体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风湿性心内膜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也可能会引起D-二聚体升高。D-二聚体的定量检测除了诊断疾病外,在临床上,还可以定量反映药物的溶栓效果,对于评估溶栓肿瘤效果,对于各种血栓性疾病的治疗效果评价,筛选新形成的血栓方面疾病等,都是有一定帮助的。D-二聚体升高的情况下,身体处于形成血栓的高风险状态,此时要尽快进行原发病的确诊,根据DVT评分评分标准来启动预防血栓形成的方案。可以选择一些药物进行抗凝治疗,比如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或者是服用利伐沙班,对血栓的形成有一定预防作用,已经形成血栓性病变的需要在黄金时间内尽快溶栓肿瘤,并定期复查D-二聚体。
语音时长 02:06

2021-12-30

83645次收听

02:57
中性粒细胞数目偏低是怎么回事
中性粒细胞低于4.0×10^9/L就是偏低的情况,如果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2.0×10^9/L被定义为粒细胞减少症。临床上导致中性粒细胞数目偏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病毒感染,此时血常规检查结果中会有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合并中性粒细胞下降,患者往往也存在发热、咽痛、头痛、流鼻涕等流感症状。经过抗病毒治疗一周左右,再次复查血常规时中性粒细胞数量会恢复到正常。第二,中性粒细胞计数持续下降,可能是慢性病毒感染,需要做慢性病毒排查,另一种可能是长期服用某些药物造成的,服用一些药物可能影响骨髓造血功能,或者干扰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等。如丙硫氧嘧啶或者他巴唑,在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过程中,长期服用可能会导致中性粒细胞数量下降;另外一些抗血小板的药物,如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也可能造成中性粒细胞的减少。第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对造血系统的影响,此时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多发生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早期。一些风湿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抗心磷脂综合征等患者,伴有中性粒细胞的轻度下降。第四,血液系统的病变,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低增生性白血病,都可能伴有中性粒细胞减少甚至粒细胞缺乏,需要进一步进行骨髓穿刺来明确原发病。
01:46
抽血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抽血对身体没有影响。抽血是临床常用的医学检查方法,主要目的是确诊疾病或除外某些相似疾病。其次是确定治疗效果、监测药物不良反应。日常常规的抽血,抽一管血液大概是2mL~3mL。而如果是献血,献血单次的量是200mL~400mL,相当于100多管的抽血化验量。献血对身体没有影响,所以抽血是血液化验,对身体也没有影响。很多人会担心抽血是否会造成贫血,其实这些担心完全没有必要。患者应该积极配合临床医生,尽早确诊自己的疾病,通过抽血监测不良反应,使疾病得到最好的最快的诊断和治疗。
01:39
血小板高的原因及危害
血小板升高的原因有两大类:一,血液系统疾病导致,最常见的是骨髓增殖性肿瘤引起的血小板升高,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等这些骨髓增殖性肿瘤,常可见血小板很明显的几倍甚至是十几倍的升高。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也常继发,血小板很明显的升高。二,非血液系统疾病继发的血小板升高。包括一些慢性炎症、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其他系统的肿瘤也可以引起,多数是轻度升高。血小板过高的情况下,容易引起一些血栓栓塞性的疾病。这时候血小板计数往往都是大于600×109/L,特别是大于1000×109/L以后,引起血栓的情况更多见。
03:00
血清铁偏低是什么原因
血清铁偏低实际上是血液里有缺铁的表现。青少年、孕妇对铁的需求量是明显增加的,如果补充不充分,很容易出现缺铁。存在的胃肠疾病的病人,对铁的吸收能力会明显减低。有的病人由于胃大切,导致对铁的吸收能力减低。此外,存在长期慢性失血的病人,也可能会出现铁流失过多。若存在上述问题,应检测铁代谢相关的指标。铁代谢相关的指标除了血清铁,还有代表储存铁的血清铁蛋白,血清铁蛋白主要是反映细胞内储存的铁的含量。当血清铁降低后,会消耗细胞内储存的铁。当储存的铁也消耗干净后,病人会出现缺铁的表现。
03:25
血液检查白细胞偏高是什么病引起的
最常见的白细胞增高,应该还是中性粒细胞的增多,这种情况最常见的应该还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粒细胞增多症。如果中性粒细胞持续的上升,就要考虑是不是存在着造血系统的问题,最常见的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一般T淋巴细胞的增多,最常见的还是病毒感染性疾病引起的一过性变化。B淋巴细胞增多要再看看是不是具有克隆性的性质,如果是克隆性的B细胞增多,更多的考虑这有可能是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血小板分布宽度偏高是如何引起的
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偏高,提示血小板数量减少或血小板无力症,可见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如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红白血病等,化疗后巨幼细胞性贫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脾切除,巨大血小板综合疾病,血栓性疾病。血小板分布宽度是反映血液中血小板存在的体积大小不等的现象,定量反应血小板体积大小的抑制性参数,该参数与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成正相关。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能够反映人体骨髓中巨核细胞增生和代谢情况,及血液中的血小板生成情况。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比容PCT,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4项参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若血小板计数PLT减少,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升高,则与免疫作用导致的血小板消耗,或破坏增加有关,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增高。所以,如果在血常规中发现血小板计数以及血小板的分布宽度降低,也要结合血液中的其他检查指标,进行综合评判,甚至可以进行骨髓穿刺检查,把外周血的血液情况和骨髓中的血液形态学结合起来进行判断。
语音时长 02:23

2021-07-09

101991次收听

血液净化有什么作用
血液净化并不是任何人都是可以来进行的,血液净化是一种治疗手段,主要是对于一些中毒或者是肝肾功能出现问题的患者进行辅助治疗的必要手段。血液净化能够排除血液毒素、调节酸碱平衡以及代谢紊乱、清除炎症因子这三个主要作用。具体分析如下:
血红细胞偏高是什么原因
血红细胞如若出现偏高的现象本来就是异常的,对人体的健康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只是大家也会关心所引发的原因,这种现象的出现可能和烧伤有一定的关系,也有可能是因为严重腹泻而导致的,当然除了这些原因之外,也可能是因为患有疾病而导致。
献血后要注意什么
献血本身对于人体的健康会有一定的帮助,而且这也是一件好事,所以有不少的人都会选择献血,但是在选择献血之后我们也应该注意伤口的感染,不要马上就从事高强度的锻炼,另外在短期内不要再献血,此外也需要补充日常的营养。
血粘度高怎么治疗
很多人在经过一个晚上的睡眠之后,就出现了明显的头晕现象,很多人都以为可能是因为睡眠质量不好而导致的,其实这可能就是因为血粘度高而引起,所以说在生活中应该尽快的接受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选择一些正确的方式,比如说多喝水,严格的控制个人的体重,避免高热量的食物,多吃粗粮和黑木耳效果也是比较不错的。
白细胞高的原因是什么
白细胞高可能是生理原因、药理原因、病理原因等导致的,需要对症治疗。具体分析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