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降压药的副作用,副作用最小的降压药

发布时间:2018-11-0854905次浏览

高血压是造成人体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高血压,并且越来越多的人需要通过相关降压的药物来控制自身的血压水平。然而,长期大量服用降压药对身体是不利的,那么,到底降压药的副作用有哪些?如果实在需要降压药来控制自身的血压水平,则尽量选择副作用小的降压药,那副作用最小的降压药是什么?

药物 (34).jpg

降压药的副作用
  1.导致患者头晕头痛
  如果患者长期服用降压药,可能会导致患者也患上长期的间歇性的头晕头痛,患者高血压发作之前或者是高血压发作之时,患者的头部往往会感到十分眩晕或者疼痛,这就会导致患者每天的精神状态不是很好。
  2.导致患者身体出现水肿的现象
  如果患者降压药吃得过多,那么身体就会出现有水肿的现象,比如说早上起来会发现头部面部以及腿部十分浮肿,但一般来说,这种情况只持续短暂几个小时或者一上午,到下午即会慢慢消失。

药物 (35).jpg

  3. 会使患者感到疲倦疲乏
  降压的药物如果吃多了,患者就会感到浑身软弱无力,并且身体疲倦,打不起精神,易困并且很想睡觉,严重者将会影响到患者的生活,不能正常作息。
  副作用最小的降压药
  客观的通过对各种降压类药物的副作用的比较,β受体阻滞剂的副作用相对其他降压类药物来说是较小的。

药物 (31).jpg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β受体阻滞剂对患者血压的降压效果是十分强的,并且作用时间很迅速。但是β受体阻滞剂在使用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影响患者体内糖脂的代谢,如果患者本身患有糖尿病,可能会增大患者糖尿病发病的风险,因此,β受体阻滞剂不适合糖尿病患者使用。
  总的来说,每一种降压药物都是具有一定的副作用的,只不过,只要是在医生的指导下,将用药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合理用药,那么一般来说,患者都是安全的。

相关推荐

03:05
中年人的正常血压是多少
临床一般认为中年人的正常血压应该是低压在60mmHg-90mmHg之间,高压在90mmHg-140mmHg之间。血压不论是过低或者过高,对于人体的健康发展都是不利的。无论是高血压还是低血压患者都要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规律性的休息,避免熬夜,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来提高身体的素质。患者平时也要定期做好血压的监测来跟踪病情,同时要保持良好、健康的心态,避免精神紧张,压力过大。在此期间的饮食要注意不要吃过于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饮食以清淡、低盐、低脂、低糖为宜。
劳累血压会升高吗
劳累是会导致血压升高的。劳累导致血压升高主要因为劳累会使自主神经的调节出现异常,引起交感神经紧张性增高,而迷走神经紧张性降低,从而血压升高。同时劳累还会便使体内分泌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儿茶酚胺类的激素分泌明显增多,这些激素会导致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以及外周血管收缩,也会导致血压升高。高血压的患者有时会因为劳累导致血压出现明显的波动,从而诱发脑血管意外、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塞、主动脉夹层等严重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从而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甚至使患者发生猝死。因此在平时要避免劳累,尤其是高血压的患者更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语音时长 01:15

2021-05-08

87854次收听

颅内压增高将引起血压吗
颅内压升高是会引起血压升高的,主要的原因是当颅内压升高时会压迫颅内的血管,使血管的阻力明显增加,导致血管的血流量明显下降,从而反射性的刺激交感神经的兴奋,引起外周血压升高。通过升高外周的血压来增加脑的灌注,从而改善脑血流下降的状况,这是一种代偿反应,但这种代偿反应有时并不能达到增加脑灌注的目的,有时还会进一步加重疾病的病情。因此对于颅内高压引起的高血压,要积极的降低颅压,以改善脑的灌注。当颅内压降低脑灌注得到有效改善后,外周的血压也就会相应的下降。
语音时长 01:10

2021-05-08

73287次收听

高血压的个性化治疗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国人中成员高血压的发病率达到了百分之二十七点九,所以高血压的是一个很常见的疾病。而且高血压的治疗,应该是因人而异的,一般的高血压治疗原则主要是改善那个生活方式。第二是药物治疗,比方说一个食盐过多的人,或者是盐敏感性的高血压,首先应该严格的控制盐的摄入量,然后可以采取钙离子拮抗剂来为主要的一个降压的药物。而相对于高肾素型的高血压应该选择acei或者arb类的药物作为主要的降压药物。
语音时长 01:14

2021-01-15

86957次收听

心身疾病包括哪些
心理压力大、情绪不稳定、心理障碍等会影响到身体各个组织和系统,可能会出现神经性皮炎、斑秃、风湿性关节炎、支气管哮喘、神经性咳嗽、过度换气综合征、心律失常、高血压、甲亢、糖尿病等心身疾病。
02:49
高血压脸红发热危险吗
高血压常在有些情况下,会出现脸红发热,但不是所有的脸红发热都危险。有的高血压患者在早期阶段,最常见的症状除头晕头疼之外,还有血压升高时候伴有的脸红、浑身发热的感觉,这种情况下并不危险。某些降压药服用后会产生脸红发热、心跳加快,这种情况下并没有什么生命危险,但是会不舒服,要及时跟医生沟通,调整降压药物。还有一些罕见的高血压疾病,如嗜铬细胞瘤,如果出现这种症状,血压水平也非常高,应该及时救治,以免发生心血管急症,这种情况下有可能有危险。
高血压药物治疗注意事项
高血压患者在应用药物治疗时要确保终身服药,这样才能够将血压控制在平稳的状态。再就是要精确用药的剂量,不要随意加大或者是减少用药量,还要强调个体化用药,也就是需要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来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另外在妊娠期是不可随便停药的。
高血压怎么确诊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确诊高血压主要是通过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及相关的辅助检查等,确诊高血压时可用血压计测量血压,这种是最有效的。平时应该保持低盐低脂肪的饮食。
02:21
高血压长期服药有什么危害
高血压长期服药可能引起水钠潴留、心脏病,男性患者还可能发生性功能障碍。目前临床上应用的高血压药物多为长效降压药物,副作用较少,但长期服用仍可能出现危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利尿剂类高血压药物长期服用,可能会引起水钠潴留,通常与其他药物进行合并用药可以避免该副作用发生。二、β受体阻滞剂类高血压药物长期应用会使心率降低,引起心脏疾病,所以心功能不好的患者要慎用。三、部分男性患者长期服用高血压药物还可能导致性功能障碍。
高血压的治疗与饮食
原发性高血压治疗,首先应该针对能引起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单纯的一级高血压,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进行治疗。两者饮食上需要注意低盐,禁酒。高血压常见危险因素有以下几方面:高盐饮食、不经常运动锻炼和体重超标或肥胖、经常喝酒、睡眠不好、或者经常熬夜,精神过度紧张等等。所以对于高血压患者,首先应积极控制好这些能够引起血压高危险因素。高血压药物治疗,需要根据高血压患者存在危险因素,有没有因高血压造成心血管、脑、肾等器官损伤,是不是存在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等其它合并症,以及血压水平、患者年龄等等因素,综合考虑才能选择最合适降压药。积极平稳控制好血压,还应该结合每一种降压药特点以及适应症等情况。对于单纯的一级高血压,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控制能引起血压升高危险因素,应该可以控制,或者选用单一降压药治疗。对于二级以上高血压,通过改善生活方式等因素,不能控制好血压,或者单一用降压药,不能很好地控制好血压,可以联合两种不同类型降压药来控制血压。高血压患者在饮食方面应该低盐、低脂饮食,每日盐摄入量不能超过6克,提高新鲜蔬菜和水果摄入,适当增加高蛋白质坚果摄入,对心血管有一定好处。
语音时长 01:48

2019-12-18

56900次收听

什么样的人容易患高血压
收缩压在120到139毫米汞柱之间,舒张压在80到89毫米汞柱之间;超重或肥胖,一、二级亲属当中有高血压家族史,长期过量的饮酒,长期高盐饮食的人容易患高血压。过量饮酒定义为每天的饮白酒量超过一百毫升,每月超过四次。存在以上任何一项危险因素都可以视为高血压的高危人群。
语音时长 00:50

2019-05-16

60050次收听

02:04
高血压运动注意事项
高血压患者的运动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避免剧烈运动、过量运动、避免空腹运动等。对于高血压患者提倡从每日做有氧运动,如快步走、大步走,逐渐增加运动量。避免憋气和剧烈运动,避免过量运动,以第二天不疲劳为准。避免饥饿运动,运动前后60分钟最好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瘦肉、核桃仁、牛奶等。高血压患者不宜进行无氧运动,如快跑、举重、单双杠等需要爆发力的运动,避免血压起伏较大的急停、急起动作,游泳时不要憋气时间太长,不要潜泳或竞争性快游。总之,高血压患者选择运动方式因人而异,有氧运动是高血压患者的最佳选择。
低血压高的原因
一个人体内的电解质如果有异常,不能充分的分解患者体内摄入的盐分,就会造成患者的盐分长时间在体内堆积,形成低血压偏高病情。当然肾脏功能不全的患者,也同样会引起患者的这个病症。所以我们出现低血压偏高病症首要了解的就是自己这两方面的病情,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长时间的吃盐过多也是需要改善的,再好的身体也不能分解掉大量的盐分摄入。
高血压的治疗与饮食该注意什么
高血压疾病的出现,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因此针对于它的治疗是不能忽视的,更不能把这种疾病当做一般的小疾病来对待,需要做好相关的治疗和护理才行,那么患了高血压的治疗与饮食该注意什么呢?
02:12
高血压危象
高血压的危害很多,危及头部可以引起脑出血、脑血栓、中风;危及胸部会引起冠状动脉的狭窄、主动脉夹层、冠心病。除此以外还会引起肾功能的改变,高血压肾病、肾衰等等,甚至于会引起肢体的动脉硬化,导致肢体发生供血不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