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血液病有哪些症状

发布时间:2019-02-2858537次浏览

现在贫血的人越来越多,很多患者会突然性的流鼻血,且次数频繁。血对人来说是身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流失过多的血不仅会影响身体的政策运作,轻则头晕、恶心或心悸,重则可直接导致死亡。我国很多人患有血液病,那血液病有哪些症状呢?

一、血液病有哪些症状
  1、贫血
  血液病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贫血,但是贫血并不能被称为是一种疾病,一般健康的人也会贫血,还有一些特殊患者,由于体内的血细胞组织和器官血氧缺乏,导致血液发生病发,引发血液病。但是也并非所有的血液病患者会出现贫血。
  2、突发性出血
  有很多血液病患者会突发性的出血,最常见的就是流鼻血,还有可能会出现皮肤出血点、淤肿,甚至还会涉及到口腔黏膜和牙龈出血。这种突发性出血的现象并没有办法控制,一般出血的特点为全身性,并不会局部出血。而且出血量和出血的伤口并不会成正比,甚至有时候会出现无创伤出血。

3、黄疸
  还有一部分患者,在患有血液病的同时也会出现黄疸,黄疸是因为血液中含有胆红素,导致巩膜和皮肤黄染。
  4、脾、肝肿大
  肝脏和脾脏是人体中最主要的造血器官,如果这两个器官发生肿胀、变大,应该马上警惕是否患有血液病。
  二、血液病患者的预防
  1、保持生活环境的清洁
  居住的场所要尽量的明亮、干净,天气好的时候,要经常的通风,每天消毒。出门尽量戴口罩,以防呼吸道感染。尽量不要去人多的地方。

2、保持个人卫生
  注重个人卫生,勤洗勤换衣物,要将衣物在阳光下暴晒、消毒。早晚刷牙、饭后漱口、防止口腔感染,保持口腔卫生。
  3、保持运动
  天气晴朗的时候,可以出去晒晒太阳,做一些深呼吸、咳嗽等运动。

相关推荐

红细胞压积偏低该怎么办
红细胞压积MCV偏低提示可能存在贫血,此时还需要进一步检查来明确贫血的病因,然后寻求正确的治疗方案。红细胞压积MCV偏低需要结合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总量来分析,根据血红蛋白水平来确定贫血的病情严重成分,血红蛋白低于参考值范围,但是在90g/L以上时认为是轻度贫血,血红蛋白在60-90g/L水平是中度贫血,血红蛋白低至60g/L以下是重度贫血。红细胞压积MCV正常参考值范围是80-100g/L,如果低至80g/L以下是小细胞性贫血,高至100g/L以上是大细胞性贫血,根据红细胞的形态、大小及血红蛋白水平的情况,来初步判断贫血可能的类型。一般来说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最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其次是地中海贫血,比较少见的有铁粒幼细胞贫血等;大细胞性贫血比较常见的就是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需要根据贫血的类型、贫血的严重程度等进行治疗,补充造血的原料,如硫酸亚铁、叶酸、维生素B12等。积极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平时也需要从饮食结构上进行调理,多吃一些富含铁、叶酸的食物,如各种瘦肉、牛奶、海鲜食物等。红细胞压积如果明显偏低,进行血常规检查,除了红细胞异常,血小板、白细胞也存在异常的情况下,还可能是再生障碍性贫血,此外也可能是骨髓增生性疾病造成的贫血,这种情况下需要去医院血液科就诊,进一步进行骨髓穿刺明确贫血的原因。
语音时长 02:02

2021-12-30

71861次收听

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偏高有哪些原因
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以下情况会引起超敏C反应蛋白的升高。第一,急性感染期,此时超敏C反应蛋白会明显升高,如细菌感、病毒、真菌、以及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等等,一般在感染后6-8小时开始升高,感染后两天作用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会达到高峰,随后会所下降,随着体内炎症的逐渐消退,超敏C反应蛋白会快速下降甚至恢复正常。细菌感染的情况下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幅度比病毒感染时要明显一些,这也可以帮助判断感染类型,结合血常规检查结果,一般能够区别是细菌还是病毒感染。第二,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特别是在疾病发作期可以出现超敏C反应蛋白的明显升高。第三,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还见于一些恶性肿瘤早期,通常表现为中度以上程度的升高,此时还可以结合特异性相对高的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来综合分析判断。第四,可见于一些严重的创伤、损伤等应激状态。如重症胰腺炎、烧伤、大手术后,发生急性心梗或者脑梗等,机体有严重组织创伤、坏死的情况,会出现C反应蛋白升高。临床升高,超敏C反应蛋白可以作为一些疾病初步诊断的依据,此外还可以作为手术后监测的一项指标,判断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效果,风湿免疫性疾病控制的效果等,是常用的一个检查项目。
语音时长 01:54

2021-12-30

78373次收听

免疫球蛋白A偏高原因是什么
免疫球蛋白A偏高的原因主要包括:第一,提示可能存在上呼吸道或者上消化道的感染,因为免疫球蛋白A主要存在于黏膜细胞中,所以在呼吸道、消化道、鼻腔、口腔的分泌物当中也有免疫球蛋白A,对上呼吸道和上消化道具有很好的免疫防卫作用。当出现支气管炎、急性疱疹性咽颊炎时,免疫球蛋白A会升高。另外一些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的情况下,也会出现免疫球蛋白的偏高。第二,见于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硬皮病等等。第三,各种原因造成肝脏功能损伤时,也会有免疫球蛋白A偏高的情况发生。如酒精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等,免疫球蛋白会有代偿性升高的情况。第四,一些皮肤病患者例如急性湿疹、急性荨麻疹、皮肤过敏反应时,也可能会出现免疫球蛋白A偏高。第五,部分恶性肿瘤性疾病造成免疫球蛋白A明显升高,如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免疫球蛋白包括免疫球蛋白G、A、M、D和E五种亚型,临床上主要测定前三种。在上述病理理情况下,人的正常组织发生了改变后具有了抗原性,机体就产生了相应的抗体与之结合。免疫球蛋白敏感性可以,但是特异性比较差,仅能提示机体免疫功能状态,而不能说明具体患什么疾病。存在免疫球蛋白A明显偏高的情况下,要去医院进一步检查寻找病因,明确诊断后积极进行治疗。
语音时长 01:58

2021-12-30

64957次收听

D-二聚体偏高是什么原因
D-二聚体来源于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主要反映是纤维蛋白的溶解功能,在临床上主要是应用在静脉血栓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诊断。D-二聚体定性检测是阴性,如果进行定量检查应该小于200μg/L。D-二聚体增高或检查的结果阳性,往往见于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的相关疾病,如高凝状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脏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溶栓治疗等。另外,当机体血管内有活化的血栓形成,或者伴有纤维溶解活动的疾病,D-二聚体也会明显升高,常见的疾病如心肌梗死、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脑梗死等;一些感染、手术、肿瘤方面疾病、组织坏死的情况下也会导致D-二聚体升高;此外一些人体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风湿性心内膜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也可能会引起D-二聚体升高。D-二聚体的定量检测除了诊断疾病外,在临床上,还可以定量反映药物的溶栓效果,对于评估溶栓肿瘤效果,对于各种血栓性疾病的治疗效果评价,筛选新形成的血栓方面疾病等,都是有一定帮助的。D-二聚体升高的情况下,身体处于形成血栓的高风险状态,此时要尽快进行原发病的确诊,根据DVT评分评分标准来启动预防血栓形成的方案。可以选择一些药物进行抗凝治疗,比如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或者是服用利伐沙班,对血栓的形成有一定预防作用,已经形成血栓性病变的需要在黄金时间内尽快溶栓肿瘤,并定期复查D-二聚体。
语音时长 02:06

2021-12-30

83682次收听

血常规平均红细胞体积偏低什么情况
平均红细胞体积是反映红细胞大小的指标,正常范围是80-100fl,低于80fl就是平均红细胞体积偏低。平均红细胞体积偏低最常见的病因就是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包括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等。第一,缺铁性贫血。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是由珠蛋白和血红素组成的。铁元素是合成血红素的必需原料,长期的铁元素缺乏就会导致血红素合成减少,血红蛋白合成就会下降,红细胞的体积就会偏小。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常规检查初步诊断后还需要进一步检查血清铁和铁蛋白,如果这两个指标下降,可以确诊是缺铁性贫血,积极补铁治疗,效果比较理想。第二,地中海贫血,地中海贫血也叫海洋性贫血,是某类珠蛋白基因缺陷,导致珠蛋白链合成障碍造成的,属于一种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多在婴幼儿时期发病,包括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和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也会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进行检查时平均红细胞体积偏低、血红蛋白下降、红细胞计数下降。第三,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是一组铁利用造成的贫血病变,有原发性和继发性的。由于合成血红素有关的酶和辅酶缺乏或者活性减低,造成利用铁障碍,红细胞难以正常合成,骨髓中出现大量环状铁粒幼红细胞,同时组织铁储量过多。
语音时长 02:25

2021-12-30

50552次收听

02:51
前白蛋白低怎么回事
血清前白蛋白是一种载体蛋白,在肝脏细胞内合成的,因为蛋白电泳时跑在白蛋白前面,所以称为前白蛋白。前白蛋白低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合成不足,如果肝脏相关的疾病造成肝脏功能下降,就会影响蛋白的合成,导致前白蛋白下降,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急性期、肝硬化中晚期、自身免疫性肝病,这些疾病发生后肝细胞的大量坏死造成肝脏合成能力的下降。第二,蛋白类食物摄入过少、某些疾病造成蛋白的消耗过多,导致人体出现负氮平衡状态,也会出现前白蛋白下降。如肿瘤患者中晚期,出现恶病质的情况下会有前白蛋白的下降,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情况下,人体对于各种营养物质消耗增加,也可能造成前白蛋白的下降。第三,肾脏方面的疾病,造成前白蛋白的排泄过多,某些患者营养不良,长期摄入不足会导致前白蛋白降低。如肾功能不全、肾衰、急性肾炎等情况下,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致大量白蛋白从尿液排泄增多,引起排泄性的前白蛋白减低。前白蛋白低的情况下,一方面积极治疗原发病,肝脏的病变、肾脏的病变、甲状腺亢进的问题等,一定要去专科治疗,控制病情进展,纠正低蛋白血症的状态,提高生命质量。另一方面,适当补充优质的蛋白质,如海参、各种瘦肉、牛奶、鸡蛋等。
03:00
血清肌酸激酶偏高是怎么回事
血清肌酸激酶也叫肌酸磷酸激酶,英文缩写CK,能可逆地催化肌酸和三磷酸腺苷生成磷酸肌酸和二磷酸腺苷的反应,对于人体组织能量供应非常重要,广泛存在于骨骼肌、心肌和脑组织。血清肌酸激酶偏高的情况下,还应该看升高的幅度,如果肌酸激酶轻度升高,应该没有什么大碍,可能是一种代偿性反应引起的,如有些人长时间走路、剧烈运动后进行的检查,可能会有肌酸激酶轻度升高,另外病毒性感冒、肌肉酸痛的情况,使用一些药物治疗过程中,如氯贝丁酯,都有可能造成肌酸激酶的轻度偏高。经过休息后,停用相关药物一个月以后再次复查,肌酸激酶基本上也会恢复正常水平,这种情况多不用过于担心。如果血清肌酸激酶显著升高,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骨骼肌损伤造成的,因为肌酸激酶广泛分布在骨骼肌中,横纹肌综合征、骨折后,都有可能造成肌酸激酶明显偏高的情况。第二,心肌损害性疾病,如急性心肌炎、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如果肌酸激酶敏明显升高,同时肌酸激酶的同工酶也明显高,考虑心肌方面的损伤,特别是病毒感染后没有积极抗病毒治疗,容易引起急性心肌炎;此外就是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CK升高是这些疾病诊断的重要的依据。第三,严重的炎症感染、肿瘤相关病变、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情况下,也有可能出现酶谱的变化,此时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也可能会出现偏高的情况。
02:53
白细胞三个+是什么意思
一般白细胞三个加号主要是尿常规的白细胞表现,反应出尿中的白细胞数量比较多。一般高倍镜下白细胞超过五个,就认为存在尿中的白细胞增多。此时经常会合并尿里的红细胞增多,病人很容易有尿系感染相关症状,比如尿频、尿急、尿痛。病人可以应用静脉的抗生素治疗,如果是比较轻的泌尿系感染,也可通过口服药控制。如果泌尿系感染比较严重,同时又引起发热、腰痛,建议病人采取静脉输液。如果在一周后,整个尿常规都恢复正常,其实也不建议病人立刻停药,应该是再口服抗生素一周,尽量把泌尿系感染治彻底。
02:59
血色素高是什么意思
血色素就是血红蛋白,可反映血红蛋白的数量。血红蛋白高的原因有很多,有反应性,还有继发性、原发性。一般情况下,血液浓缩的时候可引起血红蛋白升高,像空腹采血,还有一些病理的血液浓缩,或者是循环血流量不够,都可以出现血液浓缩,出现血红蛋白偏高。此外,像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气肿以及肺心病的病人,长期处在一种缺氧的模式,需要吸收更多的红细胞来携带养料,血红蛋白也会增多。居住在高原地区的人长期处于一种缺氧状态,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都是偏高的,再有就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02:49
血小板比积高是怎么回事
血小板比积是血常规化验当中血小板的项目,比积高实际上是反映血小板的数量偏高一点,没有太多的临床意义的,更多情况下是把血小板的比积和血小板的数量放在一起去看。血小板的比积高或者是血小板的数量增多,跟很多的疾病是有关系的。更多的情况下是一种继发性的血小板增多,常见的就是一些感染性疾病,还有一些出血性疾病。还有像肿瘤性疾病也是由于局部的血管非常的丰富,就会出现有出血相关的一些问题,这个时候也是血小板要代偿性的增多来对抗出血的问题。
中性颗粒细胞偏高的原因有哪些
血液检查提示中性颗粒细胞偏高,大多是因感染性因素导致的,常见的为细菌感染,除此之外,病毒、寄生虫、真菌感染等也可引起该现象。除了感染性因素,组织坏死、肿瘤、结缔组织病等也可能引起中性粒细胞偏高,应找出原因后积极治疗。
血浆置换为什么要做3次
血浆置换要做3次,可能是因为1次血浆置换无法完全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具体分析如下:
平均RBC血红蛋白浓度底怎么回事
出现平均RBC血红蛋白浓度底,主要是因为生理学变异,病理学变异或者是受到药物的影响。如果患者血红蛋白是降低的,三者均偏低,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多见于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和海洋性贫血。如果患者血红蛋白不低,三者偏低,注意有可能会发生缺铁,需要给予补充铁剂的。
输血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在日常生活中,当患有慢性贫血,出现了大量失血,凝血功能出现了异常等情况下,就需要通过输血来进行救治。这时候就需要注意输血的流程及注意事项。首先需要核对好一切信息,然后使用装有滤器的标准输血器来进行输血。输血的过程中要先慢后快,观测好患者具体情况。
血脂稠是什么原因
如果经常缺乏锻炼,就会导致血脂稠;如果特别喜欢吃高脂、高胆固醇的食物,也会导致血脂稠;患有糖尿病,甲减等慢性病,经常服用降糖的药物,避孕药等药物,也会导致血脂稠;血脂稠还和年龄、遗传有一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