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肌肉萎缩的日常饮食

发布时间:2020-12-1027156次浏览

一旦患上肌肉萎缩很有可能导致患者永久性瘫痪在床,不仅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对于患者的家庭也来说也是非常沉重的打击。所以在患上肌肉萎缩时,是要尽早进行疾病的治疗,同时给患者搭配合理的食物营养,能给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那肌肉萎缩的日常饮食的搭配方法都有哪些,下面是详细的介绍。

1、合理搭配

肌肉萎缩患者的饮食需要注意的营养的合理搭配,患者的饮食上要注意保持品种多样化,不要过于单一,以免导致患者营养的补充不均衡给患者的病情造成不良的影响。

2、避免刺激的饮食

肌肉萎缩患者的饮食中还要注意的是避免刺激性的食物摄入,平时的饮食中尽量有所控制,饮食最好是选择清淡的饮食,以防止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对患者造成不良的刺激和影响。

3、烹饪方式的选择

肌肉萎缩患者的饮食烹饪方式还要注意有所选择,一般油炸和爆炒很容易导致饮食营养的流失,所以针对患者的饮食来说,专家建议好是用蒸煮的方式来进行烹饪。

4、不食刺激性强的食品

肌肉萎缩症患者不宜服用对病情不利的食物和刺激性强的食品,如辣椒等,尤其是急性期的患者及阴虚火旺型病人忌用。

5、采取蒸、煮、炖等烹饪方法

凡食疗物品一般不采取炸、烤、爆等烹调方法,以免其有效成份破坏,或使其性质发生改变而失去治疗作用,应采取蒸、煮、炖、煲汤等方法。

相关推荐

02:06
哑铃锻炼背部肌肉吗
哑铃可以锻炼背部的肌肉,哑铃操锻炼背部肌肉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俯身用哑铃做划船的动作。二、俯身做飞鸟的动作来增加背部肌肉的力量。三、在俯卧位的时候把哑铃下垂,然后再往上提,这也是有助于锻炼背部的肌肉。对于背部的锻炼,建议每周进行3次,隔天一次,每次锻炼2-3个动作,每个动作3-4组,10-20次每组。对于锻炼背部锻炼的初期,以哑铃划船动作为主,主要增加背部的厚度。到中级哑铃健身阶段,以哑铃俯身飞鸟动作为主,主要增加背部的宽度。
肌肉萎缩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肌肉萎缩的原因主要是遗传因素。这种原因引起的肌肉萎缩,容易在少年时发病,主要症状为翻身坐起以及站起困难。其次,神经病变以及外伤也容易导致肌肉萎缩。最后,引起肌肉萎缩的原因还有可能是因为颈椎疾病,腰椎间盘突出,身体肿瘤以及厌食症和营养不良。另外,身体炎症性疾病,比如肌肉炎症,关节炎以及慢性感染也是引起肌肉萎缩的主要原因。还有就是,长期久坐缺乏肌肉锻炼会增加肌肉萎缩的风险。一旦病人出现肌肉萎缩,会出现肌肉无力体重下降的症状,生活治疗的不及时,容易导致病情加重,严重者对生命造成威胁。建议患有肌肉萎缩的病人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有利于病情的控制。
语音时长 01:11

2021-01-26

82077次收听

肌肉萎缩检查
随着“肌肉萎缩”患者的不断增多,“肌肉萎缩”的相关检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只有全面地进行“肌肉萎缩”的检查,才能对患者进行准确的判定,患者疑问:到院后,“该做哪些肌肉萎缩检查,才可以被确诊呢?
腿部肌肉萎缩的主要原因介绍
腿部肌肉萎缩的原因一般人不怎么关心,因为发病率低,但要注意的是,腿部肌肉萎缩发病时候大多比较严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生活和工作能力。因此了解一些腿部肌肉萎缩的原因,做好预防是很有必要的。一、横纹肌营养不良腿肌肉萎缩的原因从根本上来说,是横纹肌的营养
脊髓性肌肉萎缩的辅助检查
脊髓性肌肉萎缩仅累及下运动神经元,患者四肢呈进行性弛缓性瘫痪,近端重于远端,下肢重于上肢等临床表现,脊髓性肌肉萎缩的辅助检查包括CT肌肉扫描、电生理检查以及病理检查。
肌肉萎缩有遗传倾向吗
肌萎缩患者由于自身免疫机能低下,或者存在着某种免疫缺陷,肌萎缩患者一旦感冒,病情加重,病程延长,肌萎无力、肌跳加重,特别是球麻痹患者易并发肺部感染,如不及时防治,预后不良,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很多患者都特别担心会遗传给自己的孩子,那么,肌肉萎缩有遗传倾向吗?
肌肉萎缩患者如何食疗
肌肉萎缩为痿症,痿证是肢体筋脉弛缓软弱废用的病证.调畅肢体气血,恢复肢体功能活动是痿证调护的关键.肢体活动功能训练可采用主动练功和被动练功两种,从内容上可有传统体育训练、生活作业训练等不同.若肢体瘦削枯萎,运动无力,不能步履,卧床阶段可采用卧位被动练功,随时变换姿势,防止"畸型"发生。“医食同源”,正确的饮食可以有效的辅助肌肉萎缩的治疗
肌肉萎缩的早期症状
早期会出现一些外形上的变化,如局部的肌无力,以及头面部、上肢或下肢的一种局限性的肌肉萎缩,肌肉体积较正常的缩小,肌纤维变细甚至消失。肌肉萎缩是指由于肌纤维的数目减少或者是肌纤维的体积变小而导致的。骨骼肌容量下降,是一种渐进性的肌肉弱化和萎缩的疾病。肌肉萎缩,临床上以胳膊、大腿及脊椎处较为多见。肌肉萎缩早期可能会出现一些肌力的改变以及营养的障碍,会出现一些进行性的营养不良等,早期一般为轻度萎缩,会出现肌肉组织的外观无明显的凹陷。触摸肌肉时组织松弛,一般肌无力,但能做一些抗阻力的运动。
语音时长 01:26

2020-03-19

59841次收听

小腿肌肉萎缩怎么办
如果病人出现了小腿肌肉萎缩的情况,主要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这种情况一是见于肌肉废用性的萎缩,主要是外伤以后长时间小腿不能正常受力引起的,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以后,平时一定加强小腿肌肉力量锻炼,比如卧床期间行腿部肌肉等长收缩,也就是挺腿活动,自己直推抬高功能锻炼,下地活动时可以单腿站立,做蹲起活动,自己走路时患侧肢体绑三公里沙袋活动,从而锻炼腿部肌肉力量,恢复小腿肌肉萎缩症状。第二就是见于神经源性萎缩,主要是神经损伤以后,小腿肌肉出现失神经支配导致的,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以后一是要应用神经营养药物,配合高压氧治疗,以促进神经恢复。并且平时可以应用小腿部位针灸理疗及被动、主动活动小腿肌肉,以避免小腿部肌肉萎缩加重。
语音时长 01:30

2020-03-19

58043次收听

肌肉萎缩的原因
肌肉萎缩由肌肉本身疾患或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所致。肌肉萎缩是指横纹肌营养障碍,肌肉纤维变细甚至消失等导致的肌肉体积缩小。病因主要有:神经源性肌萎缩、肌源性肌萎缩、废用性肌萎缩和其他原因性肌萎缩。肌源性肌萎缩是由肌肉本身疾病,包括其他因素,如肩带或面肩肱型的肌营养不良患者,通过形态学检查证实为脊髓型肌萎缩。神经源性肌萎缩:常见的原因为废用、营养障碍、缺血和中毒。前角病变、神经根、神经丛、周围神经的病变等均可引起神经兴奋冲动的传导障碍,从而使部分肌纤维废用,产生废用性肌萎缩。运动神经元任何部位损害后,其末梢部位释放的乙酰胆碱减少,交感神经营养作用减弱而致肌萎缩。失用性萎缩常见于颅脑损伤后长期卧床,具体缺乏主动或被动运动。骨折以后石膏固定,只是肌肉得不到活动,而引起肌肉萎缩。
语音时长 01:44

2020-01-07

59748次收听

手上肌肉萎缩怎么办
肌肉萎缩指发生了横纹肌的营养障碍,肌肉纤维变细或消失,最直观的表现是肌肉的体积缩小。手上肌肉萎缩常见原因有支配手部肌肉颅内神经损伤、颈椎病、桡神经损伤、尺神经损伤、正中神经损伤、腕管综合症、手臂骨折石膏固定或手臂粉碎性骨折,术后外固定时间过长。手部肌萎缩的患者不一定能恢复,要根据肌肉萎缩的病因进行诊治,确定是否能够恢复至正常的肌力。如果患者出现了失神经性萎缩,一般恢复相对较难。当运动神经元受损会出现肌肉萎缩,如运动神经元病的患者,由于运动神经元是属于不可再生的神经,这种情况相对较难恢复。如果患者的肌肉萎缩是由于长时间不用,如骨折后行石膏拖外固定后,或者粉碎性骨折手术后,需要长期卧床导致废用性萎缩,相对来说比较好治,注意肌肉康复锻炼,并且配合针灸按摩可以帮助肌肉萎缩的恢复。
语音时长 01:36

2020-01-07

55024次收听

02:23
骨折后肌肉萎缩怎么办
骨折6到8周长好了运动起来,肌肉、骨头的萎缩自然能恢复过来,早期的功能锻炼是防止肌肉萎缩的最好的办法。通常情况下骨折属于废用性萎缩,因为骨折以后需要固定6到8周,这期间肌肉是很少运动,很少收缩的,所以自然会萎缩。等骨折愈合了,运动起来,肌肉萎缩自然就消失了。其实,骨折后不仅是肌肉萎缩,甚至骨头也会萎缩,整个腿或者手上肢都会变细的,但是骨折6到8周长好了运动起来了,肌肉、骨头的萎缩自然能恢复过来。早期的功能锻炼是防止肌肉萎缩的最好的办法,骨折彻底长上、愈合,是预防肌肉萎缩的前提条件。
02:36
手上肌肉萎缩怎么办
首先要明确手上肌肉萎缩的原因,如果神经性的,需要把压迫的神经或者损伤的神经恢复起来。如是骨折引起,愈合后进行功能锻炼可以恢复。首先要明确手上肌肉萎缩的原因,除单纯骨折引起肌肉萎缩,常见还有神经损伤引起骨肌肉萎缩,比如尺神经桡神经或者正中神经损伤,相应支配的肌肉就会萎缩起来,甚至是臂丛神经牵拉、颈椎病、头部问题,神经受到影响,导致相应部位的手前臂肌肉的萎缩。找出病因才能针对性解决萎缩的问题,如果神经性的,需要把压迫的神经或者损伤的神经恢复起来,肌肉萎缩自然就会恢复。如是骨折引起,愈合之后进行功能锻炼,肌肉萎缩自然可以恢复的。
02:37
小腿肌肉萎缩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常见原因是骨折影响了肌肉本身或骨组织,也可能局部疾病导致神经受刺激引起萎缩。小腿肌肉萎缩可能小腿骨折、小腿胫腓骨骨折、膝关节外伤、大腿骨折,因为废用不活动就可能出现肌肉的萎缩。还有一种情况,支配小腿肌肉的神经受到了影响。比如腰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坐骨神经痛、梨状肌综合症等等,导致支配小腿肌肉的神经受到了影响,就会引起萎缩,甚至是肌肉都没了。
02:05
肌肉萎缩症状
肌肉萎缩主要是横纹肌营养障碍,肌肉的纤维变细甚至消失,从而导致肌肉的体积缩小。肌肉萎缩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是废用性萎缩,周围神经病变,导致有肌肉的地方明显无力,肌肉明显萎缩,还会出现双侧肢体的不对称,一般测量周径会发现两侧周径相差在3厘米以上。主要症状为肌肉无力、收缩困难、肌肉体积明显缩小,而且神经系统感知能力降低,主要表现在大腿和小腿肌肉、肩胛骨的肌肉等,肌肉萎缩以后会出现肌肉无力、肌肉震颤、活动不便,甚至造成完全性瘫痪。因此如果得了肌肉萎缩,一定要及时就诊,对症治疗,找到病因,从而得到针对性的治疗,才能防止肌肉继续萎缩,使肌肉慢慢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