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 > 急诊科

感染性休克的抢救原则是什么

| 1人回答 | 70次阅读

问题描述:
感染性休克的抢救原则是什么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立红
张立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感染性休克的抢救原则,首先是要控制感染,确定感染灶,控制感染是救治感染性休克的主要环节。我们要选择强效足量的抗生素进行治疗,通常要在感染性休克确定1小时之内给予,另外就是要充足的液体复苏,至少要保证每千克体重30毫升的晶体液进行补充。扩容的原则是先经晶体液后胶体液,先快后慢,另外早期配合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升压,比如去甲肾上腺素的应用,可以减少因液体过多而导致的心功能不全。其他的治疗包括血液净化和控制血糖等。后期配合一些中医中药的治疗,也有不错的效果。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潜伏期36小时的食物中毒怎么办

出现潜伏期36小时的食物中毒症状,首先要尽快确定可能的致病原因,同时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患者可能会经历腹痛、腹泻、呕吐或发热等症状。此类情况通常与细菌、病毒或毒素感染有关,关键是及时处理和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1. 初步处理:催吐或观察 如果症状较轻且尚未超过36小时,催吐可能是一种帮助排出体内毒素的初步方式。可以尝试用手指或筷子轻轻刺激咽喉部位,但要注意避免过度用力导致损伤。如果症状已明显改善或毒物暴露时间过长(超过36小时),催吐效果可能有限,这种情况下需要考虑更专业的治疗手段。 2. 专业医疗干预:洗胃或药物治疗 3. 补液与其他支持治疗 患者若因持续呕吐和腹泻导致脱水,补液是关键措施之一。可以通过口服补液盐缓解轻度脱水症状,而重度脱水患者需要通过静脉输液补充电解质和水分。对于特定类型的中毒(如化学性或毒菇中毒),可能需要专科处理甚至手术干预。 4. 预防措施与饮食调理 为避免食物中毒,日常饮食需注意卫生与食品安全: 小结 当出现潜伏期较长的食物中毒症状时,应结合病因与症状及时采取催吐、洗胃或药物治疗等方式,同时确保充分补液避免脱水。最重要的是,不论病情轻重,都应尽快就医,由医生判断后续治疗方案。在日常生活中,注重食品卫生与合理饮食习惯,是预防食物中毒的有效手段。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