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广
北京安贞医院
主任医师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典型的临床特征包括发热、皮疹和淋巴结肿大。患者通常会突然出现高热,体温可能达到39-40℃,伴随着寒战、头痛和肌肉酸痛等症状。皮疹通常在发病后的第3到第5天开始出现,表现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且多为对称分布。淋巴结肿大则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体内抗体反应,常见于腋窝和颈部,但通常无痛感。
1、发热:登革热患者的发热症状往往来得迅猛,体温快速升高,可能会让人感觉像是突然被高温袭击。高热常常伴随着全身不适,如头痛和肌肉酸痛,仿佛全身都在抗议这种不速之客。有些人还会经历恶心和呕吐,这些消化道症状让人更加疲惫不堪。
2、皮疹:皮疹是登革热的另一个重要标志。一般在发病后的几天内开始出现,皮疹的外观像是皮肤上突然开满了小花,按压时不会褪色。这种皮疹通常会持续一周多,然后慢慢消退。虽然不痛不痒,但它们的出现往往让患者感到不安。
3、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肿大是身体对病毒入侵的一种反应,就像是身体内部的“警报系统”被触发。腋窝和颈部的淋巴结可能会肿大,但通常不会引起疼痛。这种症状提醒我们,身体正在努力对抗病毒。
除了这些典型特征,登革热患者还可能出现出血倾向和肝脾肿大等症状。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出现这些症状,及时就医是非常重要的。登革热虽然听起来可怕,但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帮助患者早日康复。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防蚊措施,也是预防登革热的重要手段。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和预防登革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