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强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主要由于晶状体透明度降低或颜色改变,导致视觉模糊和视力下降。虽然白内障的进展通常较为缓慢,但如果不及时治疗,最终可能导致失明。白内障主要影响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根据病因,白内障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
1、原发性白内障包括先天性和老年性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出生时即可能存在或在出生后逐渐形成,通常表现为视力障碍。老年性白内障则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加重,可能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失明。
2、继发性白内障则常由其他眼部疾病或外部因素引起。例如,视网膜脱离可能导致液体进入晶状体内,引起混浊;葡萄膜炎则可能由于糖尿病或免疫疾病引发炎症,导致视力下降。眼部外伤或手术后也可能出现继发性炎症,导致晶体混浊。眼部肿瘤,如视网膜或脉络膜肿瘤,也可能在白内障基础上引起视力下降。
如果出现视力下降,及时就医是非常重要的。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眼部检查,如裂隙灯检查、眼压检查和角膜厚度检查等。早期白内障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延缓进展,如使用谷胱甘肽滴眼液或氨碘肽滴眼液。当白内障严重影响视力时,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选择。
重视白内障的发展和及时治疗,不仅可以改善生活质量,还能预防失明的发生。保持定期的眼科检查,特别是在中老年阶段,是维护眼健康的重要措施。通过合理的预防和治疗,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白内障的进展,保持良好的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