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玮琰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当小孩因为药物过量而出现抽搐时,家长们一定要引起重视。这种情况可能是由药物不良反应、癫痫发作、高热惊厥或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引起的。面对这种紧急情况,最重要的就是带孩子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1、药物不良反应是一个常见的原因。有些药物含有兴奋神经的成分,比如咖啡因,这可能会让孩子的神经系统过度兴奋,导致抽搐。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应该立即停止使用该药物,并在医生的建议下更换其他药物。
2、如果孩子本身患有癫痫,药物使用不当可能会诱发癫痫发作,进而导致抽搐。这时,遵循医生的指导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用药时间是非常重要的,避免自行更改用药方案。
3、高热惊厥也是一个可能的原因。当孩子发烧超过38.5℃时,可能会引发高热惊厥,导致抽搐。家长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退热药物,比如布洛芬,同时可能需要配合使用镇静药物。
4、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体内钾元素的流失。当低钾血症严重时,会增加神经肌肉的应激性,导致抽搐。这个时候,及时补充钾离子是关键,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氯化钾缓释片等药物。
药物过敏也是需要关注的。如果孩子对药物过敏,可能会出现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抽搐。此时,使用抗组胺药物如盐酸西替利嗪片可能会有所帮助。
面对孩子药物过量导致的抽搐,家长需要保持冷静,及时就医是最优先的选择。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确保孩子的安全和健康。家长也可以在平时多了解一些常见药物的副作用和使用注意事项,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做出更好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