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海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主任医师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它的临床表现包括高热、皮疹、出血倾向以及不同程度的全身中毒症状。了解这些症状有助于及时识别和治疗此病。登革热的症状因病情轻重而异,通常分为典型登革热、轻型登革热、重型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
1、典型登革热:在感染后3到15天内,通常是7到12天,患者可能突然发病,出现畏寒、发热、头痛、肌肉和骨关节痛等症状。体温可高达40℃以上,持续2到7天后逐渐恢复正常。伴随的症状还包括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这些症状虽然听起来吓人,但大多数患者在适当的治疗下可以恢复。
2、轻型登革热:有些患者可能仅表现出轻微的症状,如低热、乏力和头痛。这种类型的登革热通常不严重,但仍需注意休息和补充水分,以防病情加重。
3、重型登革热:这种类型的病情发展较快,可能导致休克、意识障碍甚至昏迷等严重并发症。遇到这种情况,必须立即就医,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4、登革出血热:虽然比较少见,但这种并发症非常严重,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内脏出血现象。此时,患者往往需要紧急的医疗干预。
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肝脾肿大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如果你怀疑自己感染了登革病毒,建议尽快去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关检查并接受规范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及时识别和治疗登革热,可以有效降低其带来的健康风险。保持警惕,注意防蚊措施,是预防登革热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