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晓燕
临汾市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携带病毒的蚊虫叮咬传播。要了解登革热的传播条件,我们需要关注三个关键因素: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如果能够从这三方面做好预防工作,就能有效降低登革热的传播风险。
1、传染源
登革病毒感染者是登革热的主要传染源,分为两类人群:显性感染者和隐性感染者。显性感染者是指已经出现登革热典型症状的人,比如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而隐性感染者则感染了病毒但没有明显症状。这类人群虽然看似健康,但体内同样携带病毒,仍然可能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给其他人。发现病例后及时隔离治疗非常重要,以避免进一步传播。
2、传播途径
登革热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罪魁祸首是伊蚊,尤其是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和埃及伊蚊。这些蚊子喜欢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繁殖,尤其是积水较多的地方,比如花盆底盘、废旧轮胎和水缸等。同时,病毒可以通过母婴垂直传播,也就是孕期或分娩过程中将病毒传给胎儿。血液传播也是一种可能,特别是在输入感染者的血液时。防止蚊虫滋生和叮咬是切断传播途径的关键。
3、易感人群
登革热在人群中普遍易感,但儿童和青少年是高发人群。这是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相对较弱,对于病毒的抵抗力不足。登革病毒感染后,机体会产生免疫反应,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外渗,引起发热、皮疹、头痛、关节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发展为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家庭和学校需要特别关注儿童的防蚊措施,避免他们在蚊虫滋生的区域长时间停留。
如何做好预防?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预防登革热:
登革热的防控,需要我们从自身做起,既要保护个人健康,也要维护社区卫生环境。通过有效的防蚊、灭蚊措施,减少蚊虫滋生,就能降低登革热传播的风险,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