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家泉
山东省立医院
主任医师
登革热出血热,也被称为登革出血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被感染的蚊子叮咬传播。患者常表现为发热、皮疹、肌肉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1. 病因和症状
登革出血热的致病因子是登革病毒,这种病毒属于黄病毒科的单股RNA病毒。人感染病毒后,早期症状通常包括突然发热、剧烈头痛、眼眶周围疼痛以及全身肌肉和关节酸痛。随着病情加重,可能会出现皮疹、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皮下出血)、淋巴结肿大等表现。在某些病例中,病情会进一步恶化,导致严重的血浆渗漏、低血压甚至休克,这被称为登革休克综合征。这种情况常见于儿童和反复感染登革病毒的个体。
2. 治疗方法
目前尚无针对登革病毒的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主要以对症支持为主。
3. 日常预防和护理
登革出血热虽然是较为严重的疾病,但只要能够早发现、早治疗,并做好日常预防工作,患者的预后通常较好。关键是提高对疾病的认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采取必要的防蚊措施来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