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勋
河南省中医院
副主任医师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得登革热的人可能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尤其是在流行地区旅行或居住过的人群。患者通常在感染后1-14天内出现症状,如发热、头痛、肌肉痛等,而隐性感染者则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仍能传播病毒。了解登革热的症状和传播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应对这种疾病。
1、患者的症状表现:登革热患者通常会在感染后不久出现急性症状,发热是最常见的表现之一,伴随的可能还有畏寒、头痛、肌肉和关节疼痛等。患者可能会出现特异性的皮疹,这种皮疹在3-5天后开始消退。有些患者还会经历出血疹,通常在皮疹出现后1-2天内消退。严重的情况下,患者可能发展为登革热休克综合征,这种情况需要立即治疗,否则可能导致休克。
2、隐性感染者的特征:并不是所有感染登革热病毒的人都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有些人,尤其是儿童和免疫功能较弱的个体,如老人,可能会成为隐性感染者。这意味着他们携带病毒但不表现出典型的登革热症状,这种情况虽然不常见,但仍然需要注意,因为隐性感染者也能传播病毒。
登革热主要在亚洲的远中和东南亚地区流行,因此在这些地区旅行或居住的人尤其需要提高警惕。在高峰季节,采取措施如使用蚊帐、涂抹驱蚊剂等,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对于高危人群,如孕妇、糖尿病患者等,定期监测健康状况非常重要,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感染。
保持警觉和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是应对登革热的关键。通过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和症状,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减少感染的可能性。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就医是非常重要的。希望每个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确保健康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