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以桢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副主任医师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常通过蚊虫叮咬传播。感染后,是否发病及发病的严重程度与个人免疫力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大多数人在感染后1到5天内出现症状。虽然登革热通常是自限性疾病,不会致命,但如果不及时治疗或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1、发病时间和潜伏期:登革热的潜伏期通常为3到14天,平均约7天。感染后,免疫力较强的人通常在1到5天内发病,而免疫力较弱或有基础疾病的人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发病时的症状包括高热、皮疹和出血倾向,严重时可能出现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2、预防措施:由于登革热主要通过蚊虫传播,预防的关键在于避免蚊虫叮咬。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去蚊虫密集的地方,如草地和树林。外出时,穿长袖衣服和长裤,使用驱蚊水或蚊帐进行防护也是有效措施。保持良好的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食物,也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
3、治疗方法:确诊为登革热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病毒药物,如磷酸奥司他韦胶囊或利巴韦林颗粒。同时,配合使用退烧药物,如布洛芬缓释胶囊或对乙酰氨基酚片,以控制症状。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保持充足的休息和水分摄入,有助于加速康复。
登革热虽然可怕,但通过有效的预防和及时的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顺利康复。保持警惕,做好防护,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免受登革热的侵扰。对于生活在登革热高发地区的人们,了解这种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尤为重要。希望大家都能健康平安,远离疾病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