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以桢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副主任医师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登革病毒属于黄病毒科的乙型流感病毒属,目前有四个血清型,分别是1型、2型、3型和4型。登革热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流行,全年都可能发生,但夏秋季节尤为多见。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以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临床症状包括高热、全身肌肉酸痛和皮疹等,通常病程是自限性的。
1、传播媒介:登革热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埃及伊蚊主要栖息在室内阴暗的角落或缝隙中,白天活动较少,而白纹伊蚊则喜欢在室外的积水容器中生存,比如缸罐、花盆和轮胎等。蚊子可以在空中飞行数公里叮咬人,因此控制蚊虫滋生是预防登革热的重要措施。
2、预防措施:由于登革热的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预防的重点在于控制传染源。疑似病例需要进行隔离治疗,并对患者的分泌物进行消毒处理。在疾病流行期间,避免前往疫区旅游,并且做好个人防护措施,比如使用蚊帐和穿长袖衣物。
3、治疗方法:登革热的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对症治疗和抗病毒治疗。一般治疗包括卧床休息、补充水分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症治疗则包括退热、止痛和补液等。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颗粒和阿昔洛韦片可能会被使用。关键在于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是预防登革热的一部分,勤洗手,避免接触血液制品等物品。如果出现发热、头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诊治。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减少登革热的传播风险,保护自身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