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修益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主任医师
登革热是一种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通常表现为高烧、皮疹和出血倾向等症状。面对登革热病毒,目前主要依靠对症治疗来缓解患者的不适。常见的方法包括物理降温、药物退热和止血治疗等。虽然尚未有特效抗病毒药物,但通过这些支持性治疗措施,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1、物理降温:当患者体温超过38.5℃时,可以尝试用温水擦拭身体或洗温水澡来帮助身体散热。这种方法不仅简单易行,还能有效地降低体温。同时,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有助于加速体内代谢,帮助身体更快地恢复。
2、药物退热:如果物理方法无法有效降低体温,且高烧持续不退,药物退热可能是必要的选择。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或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进行退热处理。这些药物能够有效缓解发热症状,但也需要注意使用时的剂量和频率。
3、止血治疗:登革热患者有时会出现皮肤或黏膜出血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维生素K1注射液或氨甲环酸注射液来进行止血治疗。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控制出血,减少出血带来的不适和风险。
4、抗病毒治疗:虽然目前没有专门针对登革热的特效药物,但在确诊为登革热病毒感染后,可以遵医嘱使用利巴韦林注射液、阿昔洛韦注射液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这些药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抑制病毒的繁殖。磷酸奥司他韦颗粒等药物也可用于抗流感病毒的治疗。
5、其他措施: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吸氧,并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醋酸泼尼松片等进行治疗。这些措施可以帮助缓解呼吸困难,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在日常生活中,预防登革热的关键是避免蚊虫叮咬。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确保居住环境的清洁和通风。饮食上多摄入新鲜水果和蔬菜,补充维生素,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增强身体抵抗力。这些简单的生活习惯不仅对预防登革热有效,也有助于整体健康的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