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袁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副主任医师
白内障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出血现象,但一般出血量较少。大多数情况下,出血会在术后的24小时内发生。手术中若有小血管损伤或术后患者血压过高,也可能导致出血情况加重。虽然出血听起来可能会让人有些担心,但通常不会对视力造成严重影响。
1、手术后24小时内出血:白内障手术是常见的眼科手术,术后24小时内可能会出现结膜下出血。这种出血通常量不大,随着时间推移会逐渐减少并消失。手术后,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进行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帮助眼睛恢复。
2、手术中损伤小血管:在白内障手术过程中,偶尔会损伤到小血管,导致术后结膜下出血。尽管看起来可能会大量出血,但一般不会对视力产生严重影响。患者无需过度担心,医生会在手术后观察出血情况,并提供相应的护理建议。
3、术后患者血压过高:高血压患者在手术中可能会出现血压波动,导致结膜下出血,眼睛因此会发红。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压药物,如硝苯地平缓释片,来控制血压,减轻出血症状。
如果患者在手术中出现结膜小血管瘤破裂,也可能导致出血。这种情况下,需要及时进行止血处理,可能会使用纱布压迫止血或在裂隙灯下进行缝合。手术后的护理也很重要,若不小心使眼睛受到外伤,可能会引发出血问题。建议患者严格遵循医生的护理建议,避免不必要的眼部压力。
重申一下,白内障手术出血虽然可能发生,但大多数情况下是轻微且可控的。患者应与医生保持良好沟通,了解术后护理要点,及时处理任何不适症状,确保眼睛的健康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