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威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登革热病毒是一种通过蚊子传播的疾病,主要由伊蚊叮咬传染。它的特征包括潜伏期、前驱期、发热期和恢复期。了解这些阶段有助于识别和管理症状,降低感染风险。
1、潜伏期:这个阶段通常持续3到15天,平均为7到10天。在此期间,病毒在体内开始繁殖,但患者通常没有明显症状。
2、前驱期:此时,患者可能会感到头痛、肌肉酸痛和乏力。这些症状类似于感冒,部分人可能还会出现恶心、呕吐和腹痛等胃肠道不适。
3、发热期:体温可能升高到39℃以上,并持续数天不退。患者会感到全身肌肉和关节疼痛,这种疼痛有时被形象地称为“断骨热”。
4、恢复期:在病程的第二周左右,体温开始下降。不过,患者可能会出现皮疹和淋巴结肿大的症状,这些迹象表明身体正在恢复。
预防登革热的关键在于控制蚊虫滋生和避免蚊虫叮咬。如果发现家中有伊蚊滋生,使用杀虫剂是有效的措施。外出时,穿长袖衣物和使用防蚊液可以减少被叮咬的风险。一旦感染,应立即就医,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颗粒。
登革热虽然可怕,但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及时的医疗干预,可以大大降低风险。关注周围环境的卫生,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简单而有效的预防方法。保持警惕和及时应对是战胜登革热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