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型血Rh阳性是熊猫血吗
发布时间:2021-09-0973750次播放
视频内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用微信“扫一扫”图中二维码,
即可把视频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相关推荐
输血完会有哪些不良反应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4E/49/o4YBAGHNiAyAD0abAADVSqFRaSE121.jpg)
输血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两大类:第一,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也就是一般常说的一些过敏反应,表现为发热、皮肤瘙痒,皮肤上出现一些红疹、风团,这和输注的血液中含有一些异体的抗原有关系,这个抗原所继发的一些过敏反应,导致一系列身体变化。第二,溶血性反应,最常见的还是血型错配所引起的溶血性反应。现在临床上通过ABO血型和Rh血型两套血型系统的鉴定,出现血型错配的概率已经很低。但对一些特殊的病人,比如长期输血的病人,移植以后出现血清转换的病人,还有一些熊猫血型的病人由于血型不稳定,可能会出现一些亚型错配的问题,导致溶血反应。溶血反应就可以表现为突然的腰痛、发热、血红蛋白尿,甚至因为是溶血危及病人生命。除此之外,一些少见的输血的不良反应,如输血相关的特发性肺水肿,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都很低。
嗜血细胞综合症能不能治好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4E/91/ooYBAGHNiAuAMiwlAAEjOXV1RsY633.jpg)
嗜血细胞综合症能否治好,要根据诊断的早晚、患者个体的情况,也要根据所接受治疗的方式综合确定。嗜血细胞综合症是一种急进性的血液科疾病,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高热、心肝肺肾各个脏器功能性的进行性的损害,很多病人在确诊以后还未来得及接受正规的治疗,就可能导致病人死亡。在现代医学的正规治疗下,嗜血细胞综合症的死亡率也非常高。根据现代医学认为,以VP16、糖皮质激素和环孢素为主导的化疗,可以有效的控制这个疾病。在疾病控制以后,病人需要接受异基因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来获得长期的存活。总之,对于患有嗜血细胞综合症的病人,应立即到有条件、有经验的血液科进行正规的治疗,特别是能够找到合适匹配供者的病人,高度建议进行异基因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来充分的控制这个疾病。
抗心磷脂抗体什么意思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4E/47/o4YBAGHNh7qAC9pRAAD4Jr2s42g948.jpg)
抗心磷脂抗体是以血小板、内皮细胞细胞膜上带负电的心磷脂作为靶抗原产生的一种自身抗体,主要见于一些免疫系统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硬皮病等疾病。该抗心磷脂抗体与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自然流产或宫内死胎等情况也具有比较密切的关系。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中,抗心磷脂抗体是免疫学检查诊断的重要指标,抗心磷脂抗体的免疫学分型包括有IgG型、IgA型和IgM型三种,其中任何一种成分升高,都应该引起重视,尽快去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寻找病因,积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在一些感染性疾病,如水痘病毒、风疹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等情况下也可能有抗心磷脂抗体升高。此外一些老年人可能出现生理性的抗心磷脂抗体轻度升高,对身体没有明显的危害性。在生殖科也见到一些育龄期女性体内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因此造成免疫性不孕,或者怀孕早期容易出现自然流产。抗心磷脂抗体偏高的情况下,首先考虑可能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但是这种情况下容易导致高凝状态,导致脑血栓、心肌梗死、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等血栓性疾病发生概率增加,当出现抗心磷脂抗体增高时,务必引起重视,通过一系列系统检查来明确病因,积极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
血小板偏高是什么病引起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4E/47/o4YBAGHNh7iAIamcAAEBlcUOb20125.jpg)
血小板是血细胞成分之一,外周血中血小板数计数超过300×10^9/L时,就是血小板偏高。血小板偏高从发生机制方面来分类,有原发性偏高和反应性偏高,原发性的血小板升高一般找不到病因。反应性血小板偏高具有确切的诱因或者说病因。第一,原发性血小板偏高,目前认为可能和基因突变有关系,常见的是JAK2基因突变,引起患者血小板持续升高,这种情况下血小板升高指数都是非常高的,一般超过500×10^9/L。第二,反应性血小板升高。缺铁性贫血可能会有反应性血小板偏高;急性感染时,如急性阑尾炎、胆囊炎、支原体肺炎等,可能会出现血小板代偿性升高,此时应该表现为轻度升高状态。在人体处于应激状态的情况下,可能也会出现血小板的升高,如高热状态、烧伤、大量呕吐、腹泻、急性大出血等急性情况下,由于脱水,造成体内水和电解质紊乱,引起血液浓缩,这种情况下血小板计数也会相对升高。另外一些血液系统疾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以及肿瘤骨转移的患者,由于骨髓功能的异常,造成血小板计数偏高,此时还可能伴有血小板平均体积增大,外周血检查血小板的形态异常等。此外,脾切除以后,由于脾脏对血小板的破坏减少,也会造成血小板的计数偏高。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4D/94/o4YBAGF_kyyAQWcqAAMfxmN6G4M80.jpeg)
嗜酸性粒细胞高是怎么回事
嗜酸性粒细胞高是外周血中白细胞的一种类型,占白细胞总数的比例是1%-5%。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在临床主要见于两方面的疾病,一方面是属于迟发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荨麻疹、过敏性皮炎、血管神经性水肿、湿疹、过敏性紫癜等疾病;迟发性变态反应疾病往往和接触过敏原有关系,此时血常规检查嗜酸性粒细胞是明显升高的,可以作为过敏性疾病初步诊断的一个指标。另一方面是寄生虫感染性疾病,寄生虫感染的情况下,如原虫、儒虫、血吸虫、绦虫的感染,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也会增高。此外,如果嗜酸性粒细胞增高非常明显的话,有可能是属于血液系统疾病,如粒细胞性白血病、嗜酸细胞增多症。外周血中的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林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其中嗜酸性粒细胞是一种染色呈现酸性的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与人体的免疫反应息息相关,无论是在迟发性变态反应性疾病,还是在各种寄生虫感染的情况下,人体免疫系统都会有一系列的抗原抗体反应,在这种情况下嗜酸性粒细胞会出现明显升高的情况。如果嗜酸性粒细胞偏高,建议结合血常规检查中其他白细胞的变化情况进行判断,同时结合C反应蛋白浓度变化,人体的相关症状表现,既往病史等进行病因判断,确诊病因后积极进行治疗。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06/A7/oYYBAGF_kymAf50OAAMjXPNjuSU88.jpeg)
抗心磷脂抗体高是怎么引起的
抗心磷脂抗体高的原因主要见于:第一、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强制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等,风湿免疫性疾病中,抗心磷脂抗体是免疫学检查诊断的重要指标。第二、抗心磷脂抗体高也见于一些病毒感染性疾病,如水痘病毒、风疹病毒、腺病毒等。第三、抗心磷脂抗体高还可能和支原体感染有关系。第四、抗心磷脂抗体高可能和服用一些药物相关,如氯丙嗪、吩噻嗪等。第五、抗心磷脂抗体轻度升高也可能见于部分老年人,属于一种生理性的轻度升高,对身体没有明显的危害性。有些育龄期女性体内也会出现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容易不孕,或者怀孕早期发生自然流产,但是具体的机制不明确。抗心磷脂抗体是一种异常的抗体,在人体内以血小板和内皮细胞细胞膜中带负电的心磷脂作为靶抗原,从而自身产生了一种抗体,抗心磷脂抗体偏高的情况下,容易导致身体处于高凝状态,导致一些血栓性疾病,发生概率大大增加,如脑血栓、心肌梗死、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等。抗心磷脂抗体的免疫学分型包括有IgG型、IgA型和IgM型三种,当出现抗心磷脂抗体增高时,一定去医院风湿免疫科或者血液病科就诊,通过一系列系统的检查来明确病因,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原发病,从预防血栓形成的角度来说,建议口服抗血小板药物以及抗凝药物。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4D/DC/ooYBAGF_kyeAVZIUAANUn2IHmIc18.jpeg)
血清β2-微球蛋白偏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血清β2-微球蛋白是多种细胞分泌的一种小分子量球蛋白,极易通过肾小球滤过膜,之后被近曲小管细胞重吸收和降解,不再返流入血,血清β2-微球蛋白的参考值范围是1.0~2.6μg/L,如果血清中β2-微球蛋白浓度高,可能是β2-微球蛋白产生过多或者β2-微球蛋白排泄途径发生障碍。第一,血清β2-微球蛋白产生过多,最常见的就是肿瘤性的疾病,如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由于肿瘤细胞分泌产生过多的β2-微球蛋白,进行外周血检查就会出现β2-微球蛋白浓度过高的情况。尤其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血清β2-微球蛋白显著升高,是该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β2-微球蛋白升高的幅度越大,代表着病情越严重、预后不良。第二,β2-微球蛋白排泄障碍,可以见于肾功能损害性病变。主要是因为近端肾小管对血清β2-微球蛋白的重吸收能力下降,所以造成β2-微球蛋白的排泄减少,可以见于高血压肾病、痛风性肾病、糖尿病肾病、先天性肾小管功能缺陷、药物性肾损伤、各类肾炎终末期等。β2微球蛋白是判定肾功能损伤的一个比较敏感的指标。对于肾脏疾病的患者,即使肾功能正常、尿蛋白阴性,在进行肾功能早期损害检查时,也可以发现尿的β2-微球蛋白偏高。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4A/D3/o4YBAGEivteAZOUDAADNemdA_Ec89.jpeg)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偏高是什么病的征兆
白细胞中中性粒细胞的比例占比最多,第二占比多是淋巴细胞,若中性粒细胞比例偏高,实际是相对简单的疾病,最常见的是细菌感染造成的问题,通过抗生素的抗感染治疗后中性粒细胞的比例会逐渐回落。中性粒细胞升高的时长较长,有时和感染过程不平行,要多做监测,一般在两三个月到半年,中性粒细胞的变化有时就会回落。如果中性粒细胞持续升高,可能是骨髓增殖性疾病,主要是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是一种以成熟粒细胞增多为主的一种疾病,相对贫血血小板减少的发生会比较温和,但若中性粒细胞升很高,会有血栓风险。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4A/D2/o4YBAGEfxjaAD454AADGzdWCyCI73.jpeg)
嗜酸性粒细胞数偏低是因为什么
嗜酸性粒细胞在白细胞中的占比非常低,一般在0.5×10^9/L以下。一些应激情况,像寒冷、饥饿,可看到嗜酸性粒细胞一过性减少,某些病毒感染也可看到一过性的嗜酸粒细胞减少。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时候,也可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减少。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病人,也会见到嗜酸性粒细胞的减少。更关注的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带来的危害,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多更常见的是一些过敏性疾病,比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皮炎,以及湿疹的疾病。如果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较高,甚至是时间非常长,则应怀疑骨髓增殖性疾病。
嗜酸细胞偏高怎么治疗
母亲是熊猫血会遗传吗
母亲是熊猫血有可能遗传,但是遗传的几率并不是很高,基本只有0.1%左右。这主要是一种隐性基因,如果父母都带有隐性基因,遗传给后代的几率就会逐渐的提升,估计会提升到1%左右。
血液化验单怎么看
通过观察血常规中的参数,例如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及白细胞的各种分类,可初步判断机体是否处于正常状态,进而判断人体健康状况。血色素是判断贫血的指标,根据血色素的数量将贫血分为轻度、中度、低度、极低度。
输血的适应症
输血已经拥有了比较悠久的历史了,对于输血的适应症,也是比较多的。当由于意外导致急性大量失血的时候,就需要输血。当患有慢性贫血,凝血功能出现了障碍,受到了一些严重的感染,这些都属于输血的适应症,是需要输血来进行救治的。
血常规检查什么
血常规可以判断身体是否有感染,是贫血或血液病患者要检查的基本项目。但是,很多人对血常规检查了解不多,对于数值的判定没有一个标准。单独的血常规检查可以看出血液系统疾病,并且了解各项指标计数,并结合患者的症状初步诊断疾病。
总蛋白偏高是怎么回事
患者的总蛋白偏高出现偏高的现象,可能是过量饮酒、细菌感染、慢性肝病、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障碍、白血病等原因引起的,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后遵医嘱进行针对性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