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官网

名医视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保胆取石容易复发吗

发布时间:2019-01-1457766次播放

视频内容:

保胆取石的复发率相对比较高,胆囊结石的形成有不同的原因,包括代谢方面原因、胆囊本身结构的原因,以及不同结石的大小、性质也不同,可能复发率也不一样。如果只是把胆囊切开,把石头取出来,但并没有改变病人发生沉石的病因,所以取石以后,很多病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会复发。
经常有病人做完保胆取石以后,即便还吃一些药物的情况下,还是不久就会复发。如果再次手术切除胆囊,毕竟有一次手术史,局部可能会导致粘连、结构不清,就会增加手术难度和手术的风险,可能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也会增加。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用微信“扫一扫”图中二维码,

即可把视频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相关推荐

胆结石2cm需要做手术吗
一般情况下,胆结石的治疗方法视结石的大小、数量、位置、症状等情况而定。对于2cm的胆结石,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术后引流管多久能拔
有一些手术后会在手术的区域放置引流管,到一定时候会拔掉,但引流管拔掉的时间并不是恒定不变的,也没有最多多长时间限制。根据不同的疾病的情况,放的引流管的意义,比如以腹部手术为例,手术以后通常在腹部,比如胃肠道手术,会在胃肠吻合口附近放置引流管。引流管的目的就是把手术后腹腔的器官受到刺激产生的渗出的液体引流出来,避免在局部积聚引起感染和发烧,同时观察吻合口是否正常愈合了。如果吻合口出现了出血,吻合口出现了漏,可能会把漏出来的液体,比如肠腔内容物引出来。所以手术后引流管多少时间拔,取决于一是做什么手术,为什么放引流管。做甲状腺手术的时候,手术主要是怕手术区域出血,通常二十四小时到四十八小时就拔掉。而腹腔引流,如果是观察腹腔内吻合口有没有漏,引流管一般两三天就拔掉。但是腹部手术还有一种就是胆道手术,胆道手术后会放T管引流。T管引流有几个目的,有些是单纯为了引流胆汁,有些是为了手术后防止胆道狭窄,这个时间就完全不一样了。如果只是引流胆汁,通常两周左右就可以拔掉。但是如果因为做胆道手术,需要防止胆道狭窄,比如胆道进行了胆道的吻合,这个手术通常放三个月左右或者三个月以上才可以拔掉。另外有一部分胆道结石的病人,胆道多发结石,手术当中很难取干净或者手术以后还会产生结石,这个T管可能放置三个月到半年,甚至更长时间。一、需要进行检查,是否可以拔掉。二、如果胆道里面还有结石残留,可能还需要T管当中进胆道镜去做检查。所以手术后引流管,多久可以拔根据疾病来论。
语音时长 02:25

2021-10-15

80894次收听

胆结石多大需要做手术
从临床经验上看,只要形成比较明显的胆结石,超过五毫米以上,甚至更大的结石都需要进行手术。对于一些泥沙样或者是小颗粒的结石,要在早期积极的进行药物治疗,或者是消炎利胆的药物进行干预。因为即使是短期内很小的胆结石,也会经过长期的一些诱因变成比较大的解释,最终还是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总之,临床中对于超过八到十毫米以上的结石,尤其是胆总管内的结石,最好是采取外科手术的手段或者是采用介入方法。包括ERCP,或者是经过胆道镜进行手术的方式来对胆结石进行手术取出,最大限度的防止并发胆源性胰腺炎或者是梗阻性黄疸的可能性。
语音时长 01:15

2021-04-15

110794次收听

患有胆结石如何用药
胆结石如何用药呢?胆结石的出现会给病人带来非常大的伤害,但是不少的人都不知道这个疾病吃什么药才能彻底的把这个疾病治疗好,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胆结石如何用药才能起到作用吧!
胆结石的护理方法都有哪些
胆结石的护理方法都有哪些呢?因为在生活中胆结石的患者比较多,所以人们对于胆结石这种疾病也是比较关注的,而我们也知道出现胆结石的原因与患者的日常习惯关系密切,因此患了胆结石需要多注意护理问题,那么胆结石的护理方法都有哪些呢?
胆结石是否会隔代遗传
胆结石是否会隔代遗传呢?疾病的种类是非常多的,在其中也有一些事能够遗传甚至是隔代遗传的疾病,这样的疾病不仅仅对于患者的子女有影响甚至还会危及到患者的子女的后代,因此可见危害性更大,那么胆结石是否会隔代遗传呢?
02:55
胆结石怎么消除
胆结石很难通过非物理手段消除,胆结石通常依靠手术取石或微创摘打。也有少数患者的结石处于泥沙样状态,通过影像学检查证实结石成分以胆固醇为主,可以使用熊去氧胆酸或消炎利胆药物,达到增大结石溶解度,促进胆汁排石的可能性。这类患者在临床上不超过20、30%。总的来说,胆结石多以手术取石为主,少数患者可以服药排石。超声碎石、排石冲剂都是针对肾结石的治疗。因为肾结石可以通过尿液冲刷排出体外,而胆结石不具有这样的条件。
胆结石是怎么造成的
胆结石的成因,目前大家比较公认的是胆结石形成的Small学说。胆汁中的卵磷脂、胆酸盐、胆固醇成分之间的比例是相关的,当这三者的比例在某一个特定区间内时,不易形成胆结石。当某些成分,比如胆固醇成分,或胆酸盐成分增加,打破了三者的平衡比例时,这些成分就会在胆汁中逐渐析出形成结晶,结晶不断地累积扩大就形成了胆结石。胆结石还跟很多因素相关,比如跟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患者所处的身体阶段,还有家族史都是相关的。因此在西方国家的教科书上有五F之说,一、Forty,指四十至六十岁上下的人群;二、Fat,指体形略微偏胖的人群;三、Female,女性患者居多;四、Family,家族史;五、Fertile,高产的女性患者。
语音时长 02:05

2020-02-27

54621次收听

03:47
胆结石怎么办
多数的胆结石患者不需要任何临床治疗,当一些症状如腹痛,右上腹或者右肩背部的持续性疼痛,恶心呕吐,黄疸等出现时,才需要进行临床治疗。胆结石可能会引起急性胆囊炎或者慢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症状会更加剧烈,如疼痛持续不缓解,阵发性的加重,恶心呕吐,甚至出现轻度的黄疸,严重的病人还会出现发烧的症状,这些情况下必须到医院进行治疗。还可能引起慢性胆囊炎,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比如上腹部的饱胀感,右肩背部的沉重感、酸胀感。但是尽管多数患者不需要临床治疗,也必须进行每年体检,警惕一部分没有症状的胆囊结石,以防引起严重后果。
胆结石吃什么食物好
胆结石的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疾病。胆囊结石患者,医生一般都是提倡平时的饮食要以清淡饮食为主,要做到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少吃油腻的食物,尽量的不要吃动物的内脏,蛋黄,鱼籽等,辛辣刺激的食物要少吃。建议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勤喝水,有利于稀释胆汁,促进结石的排出,平常多吃一些能够促进胆汁分泌,能够松弛胆道括约肌的一些食物,比如说山楂,乌梅,玉米须泡茶喝等等。但这些东西可能也都只是起到一些辅助性的作用,我并不认为他能够替代药物。在饮料方面,对于一些碳酸饮料和一些相对对胃刺激比较大的饮料,都应该减少食用。这些饮料也有可能会刺激我们胃酸的分泌增加,从而引起胆道内压力的增高,并发胆囊炎。希望患者谨遵医嘱,早日康复。
语音时长 01:22

2019-12-27

58797次收听

02:17
胆结石病人应该忌吃哪些食物
要尽量避免食用容易诱发胆囊剧烈收缩的食物,和富含脂肪,胆固醇,粗纤维,容易产气,刺激的食物。具体的就像肥肉,油炸食品,烧烤,动物内脏,鱼子酱,还有富含胆固醇的某些海鲜类食物,辣椒,碳酸饮料,粗粮,烟酒。另外,某些过度加工的食品,像腌制的,过多的食品添加剂,人工合成奶油,过甜或者是过油的食品,都属于胆结石病人应该忌吃的。食物加工方式尽量采取清蒸,水煮,少油炸,少烧烤,才能尽可能的避免胆结石,诱发急性胆绞痛的发作。由于结石在胆囊内,可以伴随胆囊收缩,可能会在某些食物的刺激下诱发急性胆绞痛的发作和急性胆囊炎。
胆结石多大需要做手术
日常饮食出现明显的变化,导致更多人都患有胆结石,而这种疾病其实也会不断的扩大,最终对于个人健康也会产生影响,其实是否需要接受手术,必须要结合个人的情况,如果胆结石超过两厘米,就应该选择手术治疗,除了这些方法之外,也可以选择保守治疗。
胃痛和胆结石痛的区别
胃痛和胆结石引起的疼痛,在临床上有时是不太好区分的。很多胆囊结石或者胆管结石的病人,表现为剑突下的疼痛,或者是稍偏右一点部位的疼痛。大多数病人可能对胃更熟悉,觉得这个地方只有胃,而对胆道的位置,包括肝脏其他的器官不太了解。但实际上胆道的疼痛、胆囊的疼痛和胃、十二指肠的疼痛,从症状上不是特别好区分。除非有一些比较典型的症状,比如消化性溃疡的疼痛,是很明显的节律性疼痛,比较好鉴别;但其他的比如慢性胃炎,或者是胃、十二指肠的非特异性疼痛,与胆囊的疼痛就不太好区分。但是有些典型的胆绞痛是比较有特征的,一般跟饮食有关系,是由于油腻饮食或者吃的过多后,引起的右上腹的阵发性、痉挛性的剧痛。所以,如果发生上腹疼痛,不要认为就是胃痛;有的时候可能也是胆道,或者胆囊引起的疼痛,还是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来鉴别诊断。
语音时长 01:48

2019-01-14

56642次收听

02:32
老人胆结石能做手术吗
老年人做胆囊结石的手术,治疗上是争取能够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微创,但是这种手术对肺功能、心脏以及循环系统有一定要求。因为这个术中的腹压比较大,可能对肺功能、心脏、循环影响都比较大,所以术前对有合并症的病人一定要进行全面的检查,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肺功能,以及是否有糖尿病等合并症。这样才能给予相关的术前完善准备,比如把血糖控制好,改善心、肺功能,在手术风险比较低的情况下接受手术。这样病人可能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的几率要更小、更安全。
02:44
胆结石严重吗
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疾病,大多数人影响不严重。如果发生急性胆囊炎,未及时正确治疗,会造成胆囊梗阻,胆汁瘀积,胆囊积脓,进一步出现胆囊坏疽、穿孔,出现严重的腹腔感染,危及生命。因此得了胆囊结石,应及时就诊,接受专业医生的指导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