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的症状
发布时间:2020-03-0450572次播放
视频内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用微信“扫一扫”图中二维码,
即可把视频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相关推荐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4C/37/o4YBAGE5b_GAZdx1AAIn26fm8Mo44.jpeg)
血液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血液病的范围很广,不同疾病的临床表现各有差异。一般血细胞减少性的一些疾病、各种原因的贫血,引起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的降低。白细胞的降低容易出现感染。血红蛋白的降低会出现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活动耐量的下降。血小板的减少容易引起出血。血液病引起的出血,往往是全身泛发的,多数不是单一固定部位的出血。而血细胞升高,比如一些慢性白血病的病人、骨髓增殖性疾病的病人,可以引起白细胞、血红蛋白或血小板的升高。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升高,这些血细胞的升高常能引起一些栓塞的症状。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4C/7D/ooYBAGE4h0SAar7sAAKl84eRvOA24.jpeg)
什么是血癌
血癌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通称,有各种类型的急性和慢性白血病,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性白血病、慢性髓性白血病、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多种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最常发生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以急慢性白血病为代表。急慢性白血病表现为白细胞剧烈变化,多数病人以白细胞升高为主。还会出现白细胞分布变化。急性白血病外周血常可出现不同比例的原始和幼稚白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外周血的淋巴细胞比值会明显升高。慢性髓性白血病病人,外周血可看到嗜酸、嗜碱粒细胞显著升高。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12/9F/o4YBAGCrsvCANPHGAAC9fynE14844.jpeg)
大血小板比率偏高是什么意思
大血小板比率增高是血小板活化和功能增强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指大血小板占总的血小板的比例。大血小板活性物质含量高,其代谢和功能更强。大体积血小板由于含有较多的致密颗粒,在活化后具有更高的功能活性,更易促进血栓的形成和再形成。大血小板比率是代表血小板形态的指标,主要反映骨髓中聚合细胞的增生,代表代谢和血小板的新生情况。体积增大的血小板活性更大,功能更活跃,聚集性和粘附性更强,并可释放出更多的活性物质,易引起血液凝固,或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出现,从而加速血管内血栓形成。
白血病出血点的位置
白血病牙龈出血能自行止血吗
宝宝贫血会得白血病吗
宝宝白血病早期的症状
白血症是白血病吗
预防白血病发生的方法有几种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要是想要远离白血病的影响,就要掌握住一些预防措施,借助自己的实际行动来避开白血病。但是大家对于预防白血病的措施了解多少呢?究竟什么方法可以比较有效的预防白血病发生呢?(1)避免接触过多的X射线及其他有害的放射线。对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需做好个人防护。孕妇及婴幼儿尤其应注意避免
白血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尽管许多因素被认为和白血病发生有关,但人类白血病的确切病因至今未明。目前在白血病的发病原因方面,仍然认为与病毒感染、放射因素、化学因素、遗传因素有关。1、病毒早已证实C型RNA肿瘤病毒或称逆转录病毒是哺乳类动物如小鼠、猫、牛、绵羊和灵长类动物自发性白血病的病因。进入体内的病毒基因可改变基
白血病的预防应该怎么样来做
白血病疾病在最近几年中夺走了很多患者的生命,所以我们随时都要对白血病的预防引起重视,那么白血病的预防到底应该怎么做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白血病的预防。1.白血病的发病率的不断增高可能与药物和毒物污染不断增加有一定的关系,在家庭装修过程中,应尽量选用环保产
白血病患者能活多久
白血病人群如果没有经过特殊治疗,而且病情比较严重,存活的时间可能只有三个月,但是如果可以得到有效治疗,活10年或者是20年,这也是比较正常的,所以关键就在于必须要积极的接受治疗,治疗的方法同样也有许多的选择。
急性髓系白血病治愈率高吗
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治愈率具体有多少,这个数据性的变化是比较大且没有任何的标准可言。因为处于病变的过程中,涉及到体质状态、治疗方式以及个人护理等多个方面的原因,所以在个人的情况存在不同时,其治愈率的一个变化也都是会存在很大的不同,但一般都有百分之五十左右的治愈率。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03/AE/o4YBAF62ElmAOYDDAACa8D_g1ZQ009.jpg)
白血病
白血病是骨髓当中造血系统不能正常工作,妨害骨髓的其它工作,使得骨髓生产其它血细胞的功能降低。它生成的细胞都是肿瘤细胞或恶性细胞。它可以随着骨髓释放到外周血液中,随着外周血可以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扩散到淋巴结、脾、肝、中枢神经系统和其它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