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中性粒细胞数目偏低是什么原因

发布时间:2021-12-3091831次收听

语音内容:

中性粒细胞低于4.0×10^9/L就是偏低的情况,如果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2.0×10^9/L被定义为粒细胞减少症。临床上导致中性粒细胞数目偏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病毒感染,此时血常规检查结果中会有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合并中性粒细胞下降,患者往往也存在发热、咽痛、头痛、流鼻涕等流感症状。经过抗病毒治疗一周左右,再次复查血常规时中性粒细胞数量会恢复到正常。
第二,中性粒细胞计数持续下降,可能是慢性病毒感染,需要做慢性病毒排查,另一种可能是长期服用某些药物造成的,服用一些药物可能影响骨髓造血功能,或者干扰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等。如丙硫氧嘧啶或者他巴唑,在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过程中,长期服用可能会导致中性粒细胞数量下降;另外一些抗血小板的药物,如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也可能造成中性粒细胞的减少。
第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对造血系统的影响,此时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多发生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早期。一些风湿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抗心磷脂综合征等患者,伴有中性粒细胞的轻度下降。
第四,血液系统的病变,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低增生性白血病,都可能伴有中性粒细胞减少甚至粒细胞缺乏,需要进一步进行骨髓穿刺来明确原发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输血完会有哪些不良反应
输血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两大类:第一,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也就是一般常说的一些过敏反应,表现为发热、皮肤瘙痒,皮肤上出现一些红疹、风团,这和输注的血液中含有一些异体的抗原有关系,这个抗原所继发的一些过敏反应,导致一系列身体变化。第二,溶血性反应,最常见的还是血型错配所引起的溶血性反应。现在临床上通过ABO血型和Rh血型两套血型系统的鉴定,出现血型错配的概率已经很低。但对一些特殊的病人,比如长期输血的病人,移植以后出现血清转换的病人,还有一些熊猫血型的病人由于血型不稳定,可能会出现一些亚型错配的问题,导致溶血反应。溶血反应就可以表现为突然的腰痛、发热、血红蛋白尿,甚至因为是溶血危及病人生命。除此之外,一些少见的输血的不良反应,如输血相关的特发性肺水肿,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都很低。
语音时长 01:04

2021-12-30

75486次收听

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偏高是什么
体内生成的红细胞,一般来讲是均匀的,是一致的。不同红细胞之间,大小差异是很小的。如果生成的红细胞明显偏离了这种变化,也就是大小不是均匀的,有大的、有小的,这时候就会引起,红细胞分布宽度的标准差偏离于正常范围。一般红细胞分布宽度,是根据很多检查进行计算以后所得到的一个值,并不是直接的测量值。在血红蛋白计数、在红细胞计数正常的情况下,分布宽度的大小一般没有绝对的临床意义。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一些溶血的病人,血液破坏加速、代偿性的红细胞生成、一些不太成熟的、一些偏于幼稚的红细胞会释放入血,就会引起红细胞分布宽度出现变化。一些贫血的病人,比如巨幼细胞贫血或者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的病人,他生成的红细胞大小就会出现一些波动。比如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病人,红细胞体积很明显的增大。而小细胞低色素的病人,红细胞生成体积就会很明显的减小,这部分病人也同样会引起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变化。
语音时长 01:08

2021-12-30

77608次收听

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偏高原因
中性粒细胞是血白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性粒细胞在外周血当中占白细胞比例的50%-70%,如果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其他白细胞类型没有明显下降的情况下,白细胞总是就会明显升高,如果中性粒细胞比例超过70%时,考虑是中性粒细胞升高。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偏高可能是以下原因:第一,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特别是细菌感染会引起中性粒细胞的明显升高,如急性支气管肺炎、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化脓胆管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鼻窦炎、胆囊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胃肠炎、化脓性阑尾炎等;另外一些传染病,如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膜炎、斑疹伤寒、立克次体病、梅毒;一些寄生虫病感染,如钩端螺旋体病、胆道蛔虫病、肺吸虫病等,都可以导致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偏高。第二,血液系统的疾病导致白细胞的显著升高,如多发性骨髓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粒细胞性白血病等,此时属于一种异常升高,和感染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偏高是很不同的。第三,人体处于应激创伤状态,患者也会出现一过性的中性粒细胞的升高。如大面积烧伤的患者、脑梗或者心肌梗死患者、食物中毒、休克状态等,机体免疫系统自我代偿性反应过程中,白细胞会升高。第四,一些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患者,也可以出现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升高。
语音时长 02:02

2021-12-30

81246次收听

中性粒细胞比率偏高是什么病征兆
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外周血细胞中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当中性粒细胞的比例超过75%时是中性粒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比率轻度偏高并没有临床诊断意义,如果明显偏高可能是以下疾病的征兆:第一,感染性疾病,因为中性粒细胞是人体抵抗外来病原菌入侵的重要免疫细胞之一,特别是细菌感染可以引起中性粒细胞的明显升高,如大叶性肺炎、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胆囊炎、急性胰腺炎、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胃肠炎、化脓性阑尾炎;另外一些传染病,如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膜炎、斑疹伤寒、立克次体病、梅毒;一些寄生虫病,如钩端螺旋体病、肺吸虫病等,都可以导致血常规检查时中性粒细胞计数和百分比的明显升高。第二,一些血液系统的疾病,也可能引起中性粒细胞的升高,如多发性骨髓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粒细胞性白血病等。第三,在应激创伤、重大手术之后,患者也会出现一过性的中性粒细胞的升高。如大面积烧伤的患者、脑梗或者心肌梗死患者、食物中毒、休克状态等,机体免疫系统自我代偿性反应过程中,白细胞会升高。此外妊娠的状态下也可以出现白细胞的生理性增高。第四,一些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患者,也可以出现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升高。
语音时长 01:51

2021-12-30

62198次收听

02:50
血小板压积高怎么回事
血小板压积是血小板平均体积与血小板计数的乘积,和血小板的数量有关系。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从骨髓巨核细胞的细胞质脱落所形成的,各种原因引起血管破损时,大量血小板会聚集在血管破损处,具有凝血和止血的作用。血小板压积升高时,可能是生理性改变,也可能是病理性改变,需要根据血液学其他指标的结果,结合患临床症状、体征等进一步分析判断。血常规检查时血小板压积有轻度的偏高,不要太过于担心,只要其他的血液学指标检查结果基本正常,往往是生理性的改变,可能和最近喝水少、出汗多等有关系,此时多喝水,过一段时间后复查血常规,血小板压积会恢复正常范围。另外如果最近有大量腹泻、呕吐等情况,体液丢失过多也会造成血液浓缩,此时血小板的压积可能也会有轻度升高的情况。妊娠中晚期血容量增加,此时血小板压积也可能轻度偏高一点,这些都属于生理性的改变,多不用进行治疗。病理性的血小板压积偏高,可以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白血病缓解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也可能和急性失血、急性溶血、脾切除等因素有关系,此时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和分布宽度等指标都会出现明显的异常,需要进一步做检查来明确病因诊断。
02:53
血同型半胱氨酸偏高怎么回事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参考范围是5-15μmol/L,如果超过参考值上限了就是同型半胱氨酸偏高,诊断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同型半胱氨酸偏高可能的原因有:第一,遗传方面的因素,基因突变导致同型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几个关键酶的活性受到影响。第二,营养不良造成的,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过程中需要维生素辅助因子,如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如果饮食中长期缺乏叶酸、维生素,会导致血中同型半胱氨酸的积聚过多,从而导致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第三,肾脏衰竭状态,各种肾脏疾病的终末期,如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免疫性肾炎等,导致肾功能失代偿后,也可能会引起血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因为肾功能异常后,同型半胱氨酸的排泄途径受到了影响。同型半胱氨酸偏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容易诱发冠状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死、脑栓塞等,此外有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老年痴呆发生有关。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可以积极服用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3进行治疗。同时要注意日常饮食结构的调整,均衡饮食,营养健全,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不要吃辛辣、油腻、烧烤类食物,不要喝酒吸烟,药物治疗和饮食注意联合进行,可以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生风险。
01:57
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偏高是什么意思
体内生成的红细胞一般是均匀的,如果红细胞大小不均匀,红细胞分布宽度的标准差就会偏离正常范围。红细胞分布宽度是根据很多检查进行计算以后,所得到的一个值。在血红蛋白计数、红细胞计数正常的情况下,分布宽度大小没有绝对的临床意义。但是一些特殊情况,如:一些溶血的患者,血液破坏加速,代偿性的红细胞生成,一些偏于幼稚的红细胞会释放入血,引起红细胞分布宽度出现变化。还有一些贫血患者,比如巨幼细胞贫血或者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的病人,生成的红细胞大小出现波动,也会引起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变化。
01:39
白细胞高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
白细胞升高是判断细菌或病毒感染的重要实验室标准。感染的时候,无论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都能引起白细胞升高。所以还要再看白细胞升高是以哪类细胞升高为主,白细胞里面包括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细胞、嗜碱细胞、单核细胞等细胞。细菌感染最常见的是中性粒细胞升高,所以看到血常规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的比值和绝对值升高,有相应的感染灶表现如发热等,从临床上可以预估是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虽可造成白细胞升高,但升高的常是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需结合病人的临床症状来确定病人是什么感染。
02:55
血常规白细胞偏高一点点怎么办
血常规偏高一点点,通过半个月或者是一个月以后的复查,如果恢复正常,说明问题是暂时性的,不需要过多关注。如果持续增多,再做深入的检查。白细胞的正常范围是4到10×10^9/L,超过了10×10^9/L,就是偏高了。白细胞里面包括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还有单核细胞、嗜酸细胞、嗜碱细胞,再有可能有异常细胞。中性粒细胞的轻度升高,可能是细菌感染。淋巴细胞偏高,可能是自身病毒感染,或周围朋友、家人有上呼吸道感染。单核细胞轻度增多,也反映了病毒感染。
嗜碱性粒细胞偏高危害有哪些
嗜碱性粒细胞偏高,主要是因为一些过敏性疾病引起。人体发生过敏反应后,具体会发生哪些危害,需要根据过敏的轻重程度而定。如果是因为接触某些过敏源后,引起身体出现的一些迟发性过敏反应,患者身体主要会表现出皮肤瘙痒、皮疹、斑丘疹、皮下出血点等。只要及时采用抗过敏药物治疗,大多数症状会很快消失。如果不治疗,病情进一步发展,有可能会引起一些脏器损伤,或者引起皮肤出现溃烂等症状。如果是速发型过敏反应,患者病情比较危重,如果不及时抢救,就非常容易发生生命危险。
语音时长 01:03

2021-05-20

74143次收听

输血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在日常生活中,当患有慢性贫血,出现了大量失血,凝血功能出现了异常等情况下,就需要通过输血来进行救治。这时候就需要注意输血的流程及注意事项。首先需要核对好一切信息,然后使用装有滤器的标准输血器来进行输血。输血的过程中要先慢后快,观测好患者具体情况。
C反应蛋白是什么意思
血常规化验时,会有C反应蛋白的检测项目,C反应蛋白是一种由肝细胞合成的蛋白,在机体受到炎症刺激或微生物入侵时可出现明显升高。出现C反应蛋白偏高的情况,应找出病因,并积极治疗原发病。
血红细胞偏高是什么原因
血红细胞如若出现偏高的现象本来就是异常的,对人体的健康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只是大家也会关心所引发的原因,这种现象的出现可能和烧伤有一定的关系,也有可能是因为严重腹泻而导致的,当然除了这些原因之外,也可能是因为患有疾病而导致。
红细胞偏低的原因是什么
红细胞偏低的原因是红细胞生成少、红细胞过多被破坏,需要积极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铁蛋白低对胎儿的影响
一般来说,铁蛋白对胎儿的影响还是很大的,通常会导致胎儿先天性缺铁性贫血,还有可能会使胎儿生长发育缓慢,出生后也会影响自身的记忆力和认知力。在生活中可以多吃一些铁元素比较多的食物,或者用一些铁制品,都可以增加自身的铁蛋白含量。